- 相關(guān)推薦
論語摘錄
1、子曰:你無遠慮,必有近憂。
2、孔子說:不懂得天命,就不能成為君子;不懂得禮儀,就不能立身;不懂得辨識語言,就不能認識人。
3、《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整理成書的。流傳到漢代,有《魯論語》《齊論語》《古文論語》三種本子。東漢時期鄭玄以《魯論語》為底本,參校了其他本子,并作了注釋,流傳開來,成為一個公認的本了。之后給《論語》作注的人很多,影響較大的有三國時魏何晏的《論語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的《論語義疏》,宋朝的邢(上曰下丙)把前人的成果和自我的見解匯集成《論語注疏》,被收入《十三經(jīng)注疏》里,除此之外,宋朝還有朱熹的《論語集注》。到了清代劉寶楠博采眾家之長撰寫了《論語正義》。在封建社會,《論語》是文人心目中的金科玉律,因此在注釋中難免有一些溢美曲說之辭。
4、樊遲問孔子:請問怎樣才能提高道德,消除怨恨,辨別迷惑?孔子說:問得好呵!先勞作后收獲,不就是提高道德嗎?批判自身的錯誤,不好去怪罪別人,不就是消除怨恨了嗎?由于一時的憤怒,忘掉了自身,甚至還邊累了自我的雙親,不就是迷惑嗎?
5、知人善任就是智,天下歸仁就是仁。
6、敦柔潤澤謂之溫,行不犯物謂之良,和從不逆謂之恭,去奢從約謂之儉,先人后已謂之讓。
7、孔子是殷商后裔宋微子的后代。周滅商之后,分封微子啟于宋,孔子的先祖孔父嘉在貴族的紛爭中被華督殺害,孔子的曾祖父防叔為了躲避華氏的迫害,才遷居到魯國。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與顏氏徵在生孔子?鬃映錾,三歲上死了父親,與母親過著貧困的生活。在年輕的時候,孔子做過委吏(管理倉庫)乘田(掌管牛羊蓄息)等低微的小官,沒有受到重視,孔子便開始了授徒講學。到魯定公時,孔子做過中都宰司空大司寇(主管司法)。定公十年孔子五十二歲,以大司寇身份代理相事,政治生涯到了巔峰時期,但時刻比較短暫,正因與魯國的實權(quán)派人物季氏政見不一樣,孔子離職去周游列國,先后到過齊衛(wèi)宋陳蔡楚,期望能在別的國家實現(xiàn)自我的政治抱負,但都沒有得到重用。晚年回到魯國專一辦教育,整理文獻。經(jīng)孔子整理的文獻有《詩經(jīng)》《尚書》《禮》《樂》,孔子還收集了各國史料,撰寫了《春秋》。他的學生也累計到達三千多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這是孔子在歷史上最輝煌的貢獻。
8、國家政治清明,能夠暢所欲言,國家政治黑暗,不允許不一樣意見,說話只好退讓。
9、子曰:不患不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鬃诱f:不擔憂別人不了解自我,要擔憂自我沒本事。
10、孔子說:大家成天坐在一齊,說話絲毫不涉及道義,只鐘愛賣弄小聰明,這種人難以成才。
11、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不心胸廣大,意志堅毅。正因他的任務(wù)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xiàn)仁作為自我的任務(wù),不也重大嗎?一向到死才能罷休,不也遙遠嗎?--說明讀書人的德行。
12、叔孫武毀謗孔子。子貢說:不好這樣做,仲尼先生是毀謗不了的。別人的賢明,好比是丘陵,還能夠逾越過去。仲尼先生如同日月,不可能逾越。人縱然要自絕于日月的光明,對日月會有什么損害呢?只能更加表現(xiàn)他自不量力罷了。
13、是安定矜持而不驕傲嗎?君子衣冠端正,重視自我的形象,莊嚴地令人望見而產(chǎn)生敬畏,這不就是威嚴而不兇猛嗎?子張又問:什么是四種惡行呢?孔子回答說:事先不教育便加殺戮叫做虐待,事先不加告誡便立等成功叫做殘暴,起先懈怠不管又限期完成叫做賊害,舍不得給人恩惠,出納吝嗇,叫做守財奴。這一章說明施政的五美四德。
14、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是說:花言巧語,敗壞道德;小事情不忍耐,就會敗壞大計劃。
15、孔子有感于時代的混亂,力圖建立社會的合理秩序。在對歷史研究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道德體系。他提出的仁,實際上是一種公益思想,按公益的要求判定人道之當然,這就是義。義的秩序就是禮。他認為一個人最基礎(chǔ)的首先就是孝和誠,把孝推廣到人與人的關(guān)聯(lián)中就是忠,把誠推廣到人與人的關(guān)聯(lián)中就是信。當然,時代不一樣,在判定怎樣才算合理上,孔子與咱們這天的認識會有不一樣,但他主張公益,提倡合理的原則并沒有錯,他的學說對咱們建立現(xiàn)代禮貌仍有用心作用。要說孔子思想的不足,主要有兩點:一是孔子受封建宗法制的局限,等級觀念太強,二是對婦女的看法過于偏激,F(xiàn)代人讀《論語》,這兩點尤其應(yīng)格外注意。這也貼合孔子的一貫主張,孔子在《為政》第二十三章里說:“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可見,孔子主張隨著時代的不一樣,社會的禮儀制度思想觀念,應(yīng)當有所損益。
16、孔子說:君子容易服侍,但討他的鐘愛很難。不用正道討他的鐘愛,他不鐘愛;等到他使用人的時候,他對人是量才使用,不求全責備。小人很難服侍,但討他的鐘愛很容易。不用正道討他的鐘愛,他也會鐘愛;等到他用人的時候,他會求全責備。
17、子張問:讀書人如何做才能叫做通達?孔子說:通達的做法是,品質(zhì)正直愛好正義,善于察言觀色,自我的意見服從別人的意見,這樣做在諸侯國里當官必須會通達,在大夫家里當官必須會通達。有聲望的做法是:表面上講義,實際行動上能夠違背仁義。自認為是會干,不懷疑它的正確性,這樣做在諸侯國里當官必須會有聲望,在大夫家里當官必須會有聲望。
18、子張問孔子怎樣做才合乎君子的行為要求孔子說:說話忠誠信實,行為寬厚恭敬,即使在蠻荒的邊遠地區(qū)也能行得通。說話不忠誠信實,行為不寬厚恭敬,即使在本鄉(xiāng)本土,能行得通嗎?站著的時候,就仿佛這幾個字直立在前面;在車上,就好像這幾個字倚靠在橫木上,然后就行得通了。子張把這幾句話寫在大帶上。
19、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
20、孔子說:端木賜,你以為我是學得多又記得住的人嗎?子貢回答說:是啊,難道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有一個基本思想把知識貫穿起來。
21、樊遲問:怎樣才能做到仁?孔子說:平常生活要謙恭,辦起事來要兢兢業(yè)業(yè),與人交往要忠誠。即使到了夷狄之邦也不能丟棄。說明士的品德修養(yǎng)。
22、闕黨有一個童子向孔子傳令。有人問孔子說:這是個想領(lǐng)悟的孩子嗎?孔子說:我看見他坐在大人的座位上,又見他與長輩并排走,不像是個想領(lǐng)悟的孩子,而是個急于求成的小大人。
23、孔子說:得不到合乎中道的人和他交往,那必須要找狂放的人和狷介的人?穹诺娜擞掠谶M取,狷介的人能潔身自好。
24、子夏做莒父的邑宰,問怎樣施政?鬃诱f:不好求快,不好貪圖小利。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辦不成大事。
25、孔子說:該說而不一樣他說,會失人;不該跟他說而跟他說,會失言。智慧的人既不的失人,也不失言。
26、子曰:君子和而不一樣,小人同而不和。和是陰陽和諧,在生活上是多元素的統(tǒng)一,在哲學上是對立的統(tǒng)一性,在政治上是不一樣意見各自發(fā)揮它的有益作用達成的和諧一致。同是單一性,在生活上是單元素的相同,在政治上是不講原則的茍同。說明君子的作風是和而不一樣,小人反是。
27、曾子說:我聽孔子說過,人不會自發(fā)地產(chǎn)生道德修養(yǎng),必須要說有時也會自發(fā)地產(chǎn)生一點修養(yǎng)的話,那大概要在死了雙親的時候吧?
28、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鬃诱f:君子把無能當成缺陷,不把別人不了解自我當成缺陷。
29、子路說:衛(wèi)君想等先生來治理國家,先生會從哪里下手呢?孔子說:必須要先糾正名分吧!子路說:先生的迂腐竟然到了這種程度嗎?你怎樣來糾正?孔子說:仲由啊,你太粗野了!君子對于他所不懂的事情,一般是采取存而不論的態(tài)度。名分不正,說出話來不順;說出話來不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就建立不起來;禮樂建立不起來;刑罰就不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會手足無措。因此君子定的名分,必須要能說得通,說出來必須要能行得通。君子對自我說出的話,不能有一點馬虎。
30、孔子說:恭敬而沒有禮的節(jié)制就會勞煩,謹慎而沒有禮的節(jié)制不會退縮,勇敢而沒有禮的節(jié)制就會亂闖,直率而沒有禮的節(jié)制就會刺人。在位的君子對親戚感情深厚,百姓就會變得仁愛;不遺棄故舊,百姓感情就不會淡薄。
31、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鬃訙睾投鴩绤,威嚴而不兇猛,謙恭而安詳。
32、子不語怪力亂神。怪是怪異。力是勇力。亂是暴亂?鬃硬徽?wù)摴之愑铝Ρ﹣y鬼神之類的事情。怪異鬼神玄虛難明,勇力暴亂不值得提倡。講得太多于人無益?鬃咏逃龑W生,講的資料要有理有據(jù),有益于人。這些資料應(yīng)當排除。譯文:孔子不談?wù)摴之愑铝Ρ﹣y鬼神。
33、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鬃诱f:領(lǐng)悟如果不深透,還要擔心它會失去。
34、子路問孔子說: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回答說:君子更崇尚正義。君子只有勇敢而沒有正義作標準就會亂來,小人只有勇敢而沒有正義作標準就會成為強盜。
35、子張說:君子尊敬賢人,包容眾人,鼓勵善人,同情無能的人。我如果是個大賢人,對什么人不能包容?我如果是個不賢的人,人家會拒絕我,怎樣能去拒絕人呢?
36、子游說:居喪,到達悲哀就能夠了。
37、陳亢問伯魚說:你作為先生的孩子,聽到過什么特殊的教導(dǎo)嗎?孔鯉回答說:沒有,以前有一次他一個人站在雪那兒,我快步從庭前走過。他問我說:領(lǐng)悟了《詩經(jīng)》沒有?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詩經(jīng)》就說不好話。我下來就去學《詩經(jīng)》。又有一天,他一個站在那兒,我快步從庭前走過。他問我:領(lǐng)悟了《禮經(jīng)》沒有?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禮經(jīng)》就無法立身。我下來就去領(lǐng)悟《禮經(jīng)》,就聽到過這么兩件事。陳亢回去很高興地說:我問了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了《詩經(jīng)》的作用,知道了《禮經(jīng)》的作用,還知道了君子不偏愛自我的孩子。
38、子智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知者明于事,故不惑亂,仁者知命,故無憂患;勇者果敢,故不恐懼。說明智仁勇的表現(xiàn)。(孔子說:有智慧的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憂患,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39、孔子說:鐘愛勇敢而疾恨貧窮,就會造成禍亂。人如果有不仁,嫉恨太過,也會造成禍亂。
40、孔子在四個方面教育學生:文化知識社會實踐對人忠實交往講誠信。
41、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云。(不仁義而得到富貴,對我來說如同過眼浮云)
42、子路問孔子怎樣才算是一個完美的人。孔子說:像臧武仲那樣有智慧,像孟公綽那樣沒有貪欲,像卞莊子那樣勇敢,像冉求那樣多才多藝,再用禮樂加以禮貌,也能夠算做是完美的人了。又說:此刻所謂完美的人,又哪能必須會這樣呢?見到利益想到該不該得,遇到危險能付出性命,與人約定的時刻長了,能不忘記自我平生的諾言,也能夠算做是完美的人了。
43、賢明的人躲避亂世,次一等的人躲避亂地,再次一等的人看臉色不對勁就避開,又次一等的聽說話不對勁就避開?鬃佑终f:這樣做的已經(jīng)有七個人了。
44、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鬃诱f:君子要求自我,小人要求別人。
45、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孫:同遜。遠指疏遠。
46、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指人的本性。習指環(huán)境習俗的影響。是說,人的本性相近,正因環(huán)境習俗的影響才變得差距遠了。
47、子張問仁于孔子?鬃釉唬耗苄形逭哂谔煜聻槿室。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子張問孔子怎樣才能做到仁,孔子說:能在天下實行五種品德就做到仁了。子張問道:請問是哪五種品德?孔子回答說:敬重寬厚誠信勤敏慈惠。敬重就不會招致侮辱,寬厚就能得到大家的擁護,誠信就會受人信任,勤敏就會有功效,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48、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言。是說,君子敬畏的有三件事:敬畏天命,敬畏偉人,敬畏圣人的言論。小人不懂得天命而不加敬畏,輕慢偉人,輕侮圣人的言論。
49、孟氏委任陽膚做法官,陽膚曾子討教。曾子說:在上的統(tǒng)治者失去道德,百姓道德衰敗的狀況已經(jīng)很久了。如果審問犯罪的真情,要心存憐憫,不好沾沾自喜。
50、子貢問孔子說:有一個字能夠終身奉行的嗎?孔子說:大概是“恕”這個字嗎!自我不想要的東西,就不好施加在別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對“恕”的解釋。
51、周公囑咐魯公說:君子不疏遠自我的親族,不讓大臣抱怨不被任用。親戚故舊沒有大的過失,不好罷免他們。不好對一個人求全責備。
52、子罕言得與命與仁。孔子很少論及功利天命和仁。這說明孔子是一個務(wù)實的人。
53、子夏說:君子給人的感覺有三種變化:遠遠望去,莊嚴可敬;接近了他,溫和可親;聽他說話,嚴厲不茍。
54、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55、孔子說:狂妄而不直率,無知而不老實,無能而不守信,這種人我不知道他會怎樣樣。
5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說:君子對大家一視同仁,不搞宗派,小人是搞宗派,在群眾中制造獨立。)
57、曾子曰:士不能夠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58、子貢問怎樣實現(xiàn)仁義?鬃诱f:工匠想把活干好,必須會先整治好他的工具。處在這個國家,要事奉好這個國家的賢明大夫,交結(jié)有仁義的士人。
59、子夏說:君子先取信于民,然后再去役使他們;沒有得到信任去役使,人家會認為你在傷害他。君子先取信于對方,然后再去進諫;沒有得到信任去進諫,人家會認為你在毀謗他。
60、孔子說:君子和諧相處但不盲目茍同,小人盲目茍同卻不通用和諧相處。
61、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鬃诱f:古時候領(lǐng)悟的人是為了提高自我,此刻領(lǐng)悟的人是為了給人看。說明領(lǐng)悟動機要純正。
62、孔子說:外表嚴厲內(nèi)心怯弱的人,用小人來打比方,大概像個鉆洞爬墻的小偷吧。
63、齊衰(zicui兩者都是第一聲)都是孝服。
64、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是說,君子不正因他說得好來舉薦人,不正因人不好就否定他說的話。說得好不必須有德,無德的人不必須說的都是壞話。取其有益,棄其無益。
65、看看他在干什么,端詳他用什么的段,考察他要到達什么目的。那么,這個人的為人怎樣會隱藏得了呢?
66、太宰問子貢說:孔先生是個圣人嗎?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技藝呢?子貢回答說:這本是上天縱任他做圣人,又讓他多技藝?鬃勇牭胶螅f:太宰了解我嗎?我小時候窮困,因此學習并領(lǐng)悟了不少鄙賤的技藝。出身高貴的人能有這樣多的技藝嗎?不會這樣多的。
67、子貢問道:怎樣才能夠稱得上士?孔子說:自我的行為有廉恥,出使國外,能很好地完成國王交給的使命,能夠稱做士了。子貢說:請問次一等的士如何?孔子說:在宗族里稱贊他孝順父母,在家鄉(xiāng)里稱贊他友愛兄弟。子貢說:再次一等的士如何?孔子說:說話必須講信用,行動必須堅決果敢,拘于小節(jié)的小人呵!或許也能夠說是次一等的士了。子貢問:此刻執(zhí)政的人怎樣樣?孔子說:咳,這些器量狹小的人,算得了什么。
68、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鬃拥膶W說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雖被當成顯學,但又一向被當成諸子百家之一。在百家爭鳴中,歷史選取了孔子,到漢朝便登上了“獨尊”的地位,被尊奉了兩千多年,影響滲透到我國的方方面面,孔子也就成了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69、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是說,君子有三種狀況要警戒自我:年輕的時候,血氣未定,要警戒自我不好迷戀女色;壯年的時候,血氣方剛,要警戒自我,不好爭強好斗;老年的時候,血氣已衰,要警戒自我不好貪得無厭。
70、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寬厚就會得到群眾的擁護,誠信就會得到百姓的信任,勤敏就會成就功業(yè),公平就會使人民喜悅。
71、孔子說:仲由啊,你聽說過六個字的六種弊病嗎?子路回答說:沒有,孔子說:你坐下來,我告訴你。愛仁義而不愛領(lǐng)悟,弊病是容易愚昧無知;愛智慧而不愛領(lǐng)悟,弊病是容易說空話大話;愛誠信而不愛領(lǐng)悟,弊病是容易造成賊害;愛正直而不愛領(lǐng)悟,弊病是容易逼迫人;愛勇敢而不愛領(lǐng)悟,弊病是容易造成禍亂;愛剛強而不愛領(lǐng)悟,弊病是容易狂妄自大孔子說:孩子們,為什么不領(lǐng)悟《詩經(jīng)》呢?領(lǐng)悟《詩經(jīng)》,能夠?qū)W習并領(lǐng)悟用聯(lián)想類比去鼓舞,能夠?qū)W習并領(lǐng)悟觀察民情,能夠?qū)W習并領(lǐng)悟團結(jié)人群,能夠?qū)W習并領(lǐng)悟委婉的批評方法。近,能夠用來事奉父母;遠,能夠事奉君王。還能夠多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
72、子夏說:廣泛地領(lǐng)悟,堅定意志,從切身問起,由近及遠地推想,仁義就在其中了。
73、孔子說:圓滑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賊害。
74、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鬃诱f:花言巧語,討人鐘愛,很少講仁義的。
75、叔孫武在朝廷上對同朝的大夫們說:子貢比孔子更賢明。子服景伯把這話告訴了子貢。子貢說:用院墻打個比方,我的院墻只有肩膀那么高,人們從墻外就能望見院內(nèi)房屋的完美?紫壬脑簤τ袛(shù)仞高,如果不從大門進到院子里,就不會望到宗廟的完美百官治事場所的富麗。能進入孔先生的門里的人很少。武叔先生這樣說,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76、曾子病了,孟敬子來探問。曾子對他說道:鳥臨死的時候,叫聲就悲哀;人臨死的時候,說出的話充滿善意。在位的君子貴在遵循三個方面的禮儀之道:待人接物容貌要有威儀,這樣能夠避免別人對你粗暴輕慢;面色上在端莊,這樣別人才會對你有誠信;說話要注意措辭語氣,這樣才可避免別人對你粗鄙頂撞。至于籩豆這些禮儀上的具體安排,那些自有主管人員來負責。
77、孔子說:君子之中達不到仁人也是有的吧!小人之中不會有仁的人。
78、陳子禽對子貢說:先生也但是是出于恭敬罷了,孔子豈能比您賢明嗎?子貢說:君子說出一句話,就能夠被人當成是聰明;說出一句話,就能夠被人當成是愚蠢,說話不可不謹慎。∪粟s不上孔子,就如同登梯子上不了天一樣。孔子如果得到諸侯或大夫的重用,他說要樹立什么,就能樹立得起來;他引導(dǎo)人們走向哪里,就能行得通;他去安撫百姓,百姓就會來歸服;他發(fā)動人們?nèi)ジ桑藗兙蜁憫?yīng)。他活著光榮,死了可惜,怎樣能夠有人趕得上他呢?子張向孔子討教說怎樣樣就能夠執(zhí)政了?孔子回答說:尊五美,屏四惡。屏是屏除。是說,尊崇五種美德,屏棄四種惡行就能夠從政了。子張問:何為五美?是說,什么是五種美德?孔子回答說: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是說,給人實惠而自我卻無所耗費,勞動百姓而百姓不怨恨,有欲望而不貪婪,安定矜持而不驕傲,威嚴而不兇猛。這就是五種美德。子張問:何謂惠而不費?是說,什么叫做給人實惠而自我卻無所耗費?孔子回答說:就著人們能得利的事情使他們得利,這不就是給人實惠而自我無所耗費嗎?選取那些愿意勞動的人去役使,誰會去怨恨呢?有得到仁義的欲望又得到了仁義,怎樣會是貪婪呢?君子無論人多人少,力大力小,勇敢怯懦,都一例對待,這不就
79、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泰是舒泰,指放得開?鬃诱f: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是說,君子的為人是放得開但不驕縱,小人是驕縱但卻放不開。小人狹隘又沒有自知之明,因此驕而不泰。君子大度又有自知之明,因此泰而不驕。
80、子張說:掌握的道德不廣大,信仰道德不堅定,這種人有他能怎樣樣,沒有他能怎樣樣。
81、子貢在那里褒貶人?鬃诱f:端木賜啊,你自我是個賢人了嗎?要是我就沒有那個閑工夫。
82、孔子說:人即使有周公那樣的才能和美德,假使驕傲又不知羞悔,其余的就不值得一看了。
83、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孔子說:君子自信自重,但不競爭;合群,但不拉黨結(jié)派。
84、子夏說:每一天都學懂一些自我沒有的知識,又能每月不忘掉學習并領(lǐng)悟的東西,這就能夠說是好學的人了。
85、孔子說:貧窮沒有怨恨很難,富貴卻不驕奢比較容易做到。
86、子路問孔子說:怎樣才能夠稱作士?孔子回答說:相互切磋勉勵,和樂相處,能夠稱做士了。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切磋勉勵,兄弟之間和樂相處。
87、子夏說:大的節(jié)操不能超過界限,小的節(jié)操有點出入能夠。
88、孔子說:領(lǐng)悟而不思考就會罔然無所得,苦思冥想而不領(lǐng)悟則會困惑無助。
89、孔子說:剛強堅毅質(zhì)鈍謹言,這幾種表現(xiàn)接近仁。
90、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也夫!孔子說:沒有人了解我呀!子貢問道:什么事情沒人了解先生呢?孔子說:不怨恨天,不責怪人,下學人間社會,上知天道。了解我的只有上天吧!
91、已是止,完了。孔子說:人活到四十歲還令人厭惡,他這生命也就完了。
92、道德品德不能恒守,會受到羞辱。
93、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相當于這天說的先生!稘h書。藝文志》說:“《論語》者,孔子應(yīng)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94、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孔子說:多責備自我,少責備別人,怨恨就離你遠了。
95、子曰:“視其因此,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96、子夏說:小人犯了錯誤,必須會去掩飾。
97、有人說:用恩惠報答別人的怨恨,怎樣樣?孔子說:那用什么去報答恩惠呢?用正直報答怨恨,用恩惠報答恩惠。
98、孔子說:只有女子與小人最難伺候了,親近了他,就不遜讓;疏遠了他,就要怨恨。
99、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孔子說:事奉君王,先思考把事務(wù)恭敬地辦好,然后再思考得到俸祿。
【論語摘錄】相關(guān)文章:
論語的名言02-20
《論語》名言02-22
論語經(jīng)典名言02-22
《論語》教案02-01
論語經(jīng)典語錄11-04
論語孔子語錄12-23
寫論語名言12-27
論語中的名言02-17
論語名句名言02-24
《論語》教案范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