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絲綢之路》教案

      時間:2022-09-10 20:25:15 教案 投訴 投稿

      《絲綢之路》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絲綢之路》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絲綢之路》教案

      《絲綢之路》教案1

        一、導入新課,提出學習目標:

        1.導語: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shù)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的阻隔,一起走近──絲綢之路。

        2.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

        (1)認識“矗凹”等九個生字,理解相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絲綢之路的偉大意義。

        (3)畫出感受深的句子,寫出自己的體會。

        (4)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展示學習成果。

        二、自主探究,展示學習成果。

        要求:

        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yōu)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在小組內個人展示)

        生1:我積累的詞語有“栩栩如生、天高氣爽、不計其數(shù)、浩浩蕩蕩、五彩繽紛、崇山峻嶺、豐富多彩、美輪美奐”。我知道“栩栩如生”的意思是形容藝術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文中指絲綢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駱駝與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飽滿,姿態(tài)各異,非常生動逼真。

        生2:我知道“浩浩蕩蕩”的意思是:水勢廣大的樣子,形容聲勢壯闊廣大。文中指迎候中國使節(jié)的安息國兵馬不計其數(shù),顯得極有聲勢。萬余大軍,邊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國對中國來使的重視與尊重。

        生3:我知道“五彩繽紛”的意思是:顏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國贈送的綾羅綢緞五顏六色,令人眼花繚亂。綾羅綢緞均為絲織品。絲綢之路的商品,以中國絲綢為主,在古代的中亞、西亞以至非洲、歐洲都被視為珍品。公元前4世紀,希臘人克特西阿斯就稱中國為“塞勒斯”,意即絲國。公元3世紀的一位羅馬作家說:絲國人制造寶貴的花綢,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樣美,它的質料像蛛絲一樣纖細。我能用“五彩繽紛”說句話……

        生4:我知道“崇山峻嶺”的意思是:高大陡峭的山嶺。絲綢之路橫貫歐亞,所經之地,有白雪皚皚的崇山峻嶺,有一望無垠的大漠荒野和鹽堿沼澤。文中用此詞意在說明路途遙遠。我能用“崇山峻嶺”造句……

        生5:我知道“美輪美奐”的意思是:輪,高大;奐,眾多。形容房屋高大華麗。文中用來形容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等藝術,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長處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精美絕倫。

        生6:“遐想”:指漫無邊際地想象。

        生7:我會把課文第一段讀熟,我來讀給大家聽……

        生8:我最喜歡的段落是第3段,我來讀給大家聽。……

        ……

        (二)、學文悟情展示(可以個人展示,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向全班展示):

        生1:我讀了“望著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這句話體會到:絲綢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陜西省西安市玉祥門外,這里正是漢代古都長安,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這座群雕是歷史的濃縮,是昔日繁華的見證。所以作者站在這里,“仿佛看到”“仿佛聽到”,自然而然地遙想起絲綢之路兩千年前輝煌的歷史。這也是作者寫作此文的動機觸點。

        生2:這句還與課文的尾句“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每當人們凝望‘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無不引起對往日商貿、文化繁榮的遐想……”相呼應,使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生3:中國使者拱手致謝,高興地說:“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生4:中國使者的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這條路將遠隔千里的中國與安息國聯(lián)系在了一起,使兩國人民友好往來,互贈禮品,進行經濟、貿易與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國使者才由衷地感嘆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生5:我們想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

        生6: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xiàn)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三)個性化展示:

        1.交流小組內搜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2.介紹張騫、班超、玄奘與絲綢之路。

        3.什么是“絲綢之路”。

        4、讀后感。

        5、小練筆。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

        (1)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

        (2)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

        (3)再讀全文,談感受。

        四、知識拓展延伸:

        1、絲綢之路與中西交通

        2、絲綢之路與中西貿易

        五、作業(yè)布置:

        1.結合課文上所講的內容,說說“為什么絲綢之路是一條偉大的路”。

        2.準備開一個“絲綢之路故事會”。

        板書

        東西方友誼交流之路

        絲綢之路 東西方經濟交流之路

        東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課堂練習】

        1、請你仿寫文中這樣的詞語:

        如栩栩如生 ( ) ( ) ( ) ( )

        ( ) ( ) ( ) ( ) ( )

        2、望著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 畫出句子中的有關聯(lián)想的內容。用______標出。

        ⑵ 摹寫句子:

        望著高高的五星紅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業(yè)安排】

        如果你是導游,你能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絲綢之路嗎?現(xiàn)在你就帶著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們介紹一下。把你的導游詞寫下來。

      《絲綢之路》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絲綢之路》教案。讀讀記記"矗立、戎裝、匕首、貿易、芝麻"等詞語。

        2.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只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燦爛的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發(fā)起了解西部歷史的興趣,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理念

        1.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活的思想體驗。

        2.及時、多層次、多角度的鼓勵學生,樹立學生的信心,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達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對西部歷史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讀話引入

        1.引入

        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著無數(shù)的駱駝和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和文明,它是東西文化的通道,教案《《絲綢之路》教案》。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一起走進--絲綢之路。

        2.齊讀課文。

        二.閱讀課文了,交流體會

        1.自由朗讀;讀準生字。

        2.檢查預習情況。

        3.齊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這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4.聽了這話后。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5.小組合作討論。

        6.鼓勵各小組陳訴自己的觀點。

        三.深入課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誼之路"

        (1)自由讀課文描寫大漢國和安息國史,在原來小組同學發(fā)言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掘。兩國人民友誼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發(fā);

        (3)小結。

        一條路,大同了隔膜,增進了了解,加深了友誼,這怎能不是一條偉大的路呢?有感情朗讀中國使者的話--到這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2.感受經濟之路:

        (1)絲綢之路是偉大之路,除了因為這是一條友誼之路,還因為這是一條經濟之路、科技之路。

        (2)讀課文第十三自然段。

        (3)為什么說這是一條經濟之路?

        小結。

        絲綢之路猶如一條彩帶,將古代亞洲歐洲非洲的古文明聯(lián)系在一起,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這怎能不是一條偉大的路呢啊?再次有感情的朗讀。

      《絲綢之路》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知“矗凹”等七個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fā)同學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同學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從網上查閱關于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絲綢之路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掛圖

        同學準備: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導語:有一條路,東起俺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shù)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達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讓俺們一起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的阻隔,一起走近──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同學自由提問,板書比較主要的問題。如: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由同學互相解答)

        4、帶著同學們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你特別喜歡的地方,或者讀得不太通順的地方多讀一讀。

        2、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最喜歡的局部,讀給他聽一聽,假如能說說理由,就更好了。

        三、閱讀課文,交流體會

       。ㄒ唬w會絲綢之路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價值。

        1、出示句子:“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俺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2、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3、你是怎樣理解“聯(lián)系”這一詞語的。文中描寫“俺們”是怎樣“聯(lián)系”的?

        4、再讀文章,用筆勾一勾你認為有價值的地方。

        5、集體交流

       。A設:同學會找出中國使者和安息國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國使者為安息國帶去了“綾羅綢緞”,而安息國則將自已國家的”駝鳥蛋”,以及特色文化“魔術”、“雜技”等獻給了中國。假如個人同學沒有找到,可以再討論)

        (二)體會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國與中國在進行交流的時候,兩國人民都是怎樣的心情呢?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模仿一些動作與表情,體會一下兩國人民的心情。

        2、小組匯報扮演,再讀文章。

        3、通過分角色朗讀,你體會到了兩國人民怎樣的心情?同學充沛交流。

        (預設:同學通過文章對兩國人民一些動作表情的描寫,例如: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xiàn)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4、引讀:這一場景的實現(xiàn),多虧了一條道路呀!──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俺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ㄈ┙Y合資料,深入理解

        1、其實,今天俺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fā)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你還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資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組內搜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3、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資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zhí)政官愷撒,衣著中國絲袍進入劇場,轟動一時,從而,出現(xiàn)了中國的絲綢熱效應。從此以后羅馬城內的豪華市區(qū),就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店鋪。而當時中國的絲綢,全部都是經過這一條道路進入羅馬城內的,而這絲綢之路的開辟者就是著名的──張騫。

        4、齊讀課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體會?

        6、再讀13自然段。

        7、回答課前兩個問題

       。1)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

        因為在這條道路上,主要的貿易物品是絲綢。

       。2)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時板書。

        四、小結

        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俺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xiàn)在聳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俺們講述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出示掛圖)讓俺們再來看看這一幕古老的.風景,重溫那動人的一幕幕。齊讀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自然段。

        板書:

        東西方友誼交流之路

        絲綢之路、東西方經濟交流之路

        東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教學反思:

        同學對《絲綢之路》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鋪墊,因此本節(jié)課主要采取了同學自主學習合作的方法進行教學。比方在絲綢之路的線路教學中,不只要求同學了解大致的線路,經過哪些區(qū)域,而且要求同學通過古今對照,了解經過現(xiàn)在的哪些國家和地區(qū)?紤]到這個問題可能有些難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組的合作學習,讓同學感受到歷史其實離俺們很近。另外,在絲路上的交易活動,應該說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俺采用了小組合作扮演的形式,對中原和西方之間進行交易的貨物作了區(qū)分。這種教學方式比以前單一的記憶要強很多,三位同學的精彩扮演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不只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讓每一位同學身臨其境感受到了當時絲綢之路上的繁榮景象。此外,也協(xié)助他們理解絲綢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學習更加貼近歷史。貼近歷史,感受歷史正是俺的期望,在這節(jié)課上,俺和俺的同學們都做到了。

      《絲綢之路》教案4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開辟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第2課《、絲綢之路》(板書)請看目標。

        二、第一次“先學后教”(初讀課文,掃除生字)

        1、師:怎么實現(xiàn)目標呢?首先,請同學們輪讀課文,比誰能讀準字音,聲音響亮,語速適中。XX你先讀。其余同學認真聽,發(fā)現(xiàn)有錯的地方,請舉手幫助糾正。

        學生輪流朗讀,有錯即停,教師板書學生讀錯的字于黑板左側。請其他同學更正。

       。ㄈ魧W生聲音響亮,則表揚:好,聲音響亮,請坐。若學生聲音小,即停,說:“哪個同學能聲音響亮,請舉手?”若學生讀書速度快,老師則范讀一兩句或說:“哪個同學能比他讀得慢,請舉手?”)

        指名讀,生糾錯,師板書。

        三、第二次“先學后教”(二讀課文,讀流利)

        師:生字都認識了,老師相信大家能把課文讀得既正確又流利。趕緊開始練習,3分鐘后,我們來比賽。

        1、生練讀。

        師:時間到,誰敢來讀?要求:讀的時候,吐字清晰,聲音響亮。

        2、指名讀。

        3、生評議(是否流利上去評)

        (指后進生朗讀,讀得不太好的由中等幫忙,如還讀不好的,可由優(yōu)等生進行范讀)

        4、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確實讀不好的.,教師可范讀。

        四、第三次“先學后教”(再讀課文,分段)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并寫出段意。(5分鐘后,比誰寫得好!)

        1、生自學,師巡視。

        2、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補充。

        本文可以分三段:

        第一段(1):寫“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的樣子。

        第二段(2——13):由雕像引出的關于“絲綢之路””的故事。

        第三段(14):點明絲綢之路的意義和價值。

        五、第四次“先學后教”(感悟課文,積累語言)

        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哪些內容,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可以在旁邊劃一劃、讀一讀,做出簡單的批注。)

        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省略的內容會是什么?

        這不盡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來想象一下,說一說,并寫下來。

        六、小練筆

        讀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體會到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1、生說,不足他人補充。

        2、師小結:文章首尾呼應,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絲綢之路》教案5

        1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對西域實行管轄、絲綢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實,思考和認識歷史現(xiàn)象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識讀《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絲綢之路線路圖》《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獲取有效信息學習張騫為報效祖國不畏險阻,勇于開拓的進取精神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

        教學難點: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2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葡萄原產亞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約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那么,這種水果是什么時候傳入中國的呢?

        學習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你就會得到答案了。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張騫通西域

        1.教師講述:西域指的是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今天新疆地區(qū)和更遠的地方。西漢初,西域小國林立,人口最多的有幾十萬,最少的不到200人。許多國家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2.教師補充:經過文景之治以及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西漢國力強盛起來,漢匈的力量對比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武力反擊匈奴侵擾的時機已經成熟。

        3.材料展示:漢武帝頒布《招賢令》:“我大漢王朝,歷經幾代先皇的休養(yǎng)生息,現(xiàn)民殷國富,兵強馬壯。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為保境安民,徹底根除匈奴之患,擬聯(lián)合大月氏,夾擊匈奴。現(xiàn)招募有膽有識、果敢忠義之人,代表大漢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賞良田美宅、黃金百兩。如有勇者,速來報名,欽此!”

        4.教師過渡:渴望為國建功立業(yè)的張騫,毅然應募。

        5.圖片展示:觀察教材圖片《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

        6.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把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做一個比較。提示:

        第一次背景漢武帝反擊匈奴目的為聯(lián)合大月氏夾擊匈奴時間公元前138年結果了解了西域第二次漢了解西域,控制了河西走廊加強漢與西域的聯(lián)系公元前119年溝通西域7.教師提問:想象張騫在出使西域過程中會遇到哪些挫折?我們應學習他的什么精神?

        提示:挫折:自然環(huán)境惡劣;被匈奴俘虜;食物匱乏等。精神: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為國家利益,不顧個人安危等。

        目標導學二:絲綢之路

        1.教師提問:

        (1)名字的由來:“絲綢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商業(yè)貿易路線。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2)“陸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yè)貿易通道,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區(qū),到達中亞、西亞,甚至更遠的歐洲。

        (3)“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于秦漢時期,發(fā)展于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于唐宋時期,轉變于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2.路線:

        (1)陸上絲綢之路(口訣:長河新,安息大)

       、匍L安→②河西走廊→③今新疆地區(qū)→④安息(中亞、西亞)→⑤大秦(歐洲) (2)海上絲綢之路

       、偕綎|沿岸→②穿過黃!鄣竭_朝鮮、日本和①東南沿海港口出發(fā)→②經中南半島南下→③繞過馬來半島→④穿過馬六甲海峽→⑤孟加拉灣沿岸→⑥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

        3.絲綢之路的地位和作用:

        絲綢之路不僅是中外經濟的交流通道,還是中外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目標導學三:對西域的管理

        1.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歸納西域都護設立的時間、職能、內容。 (1)時間:公元前60年。 (2)職能:總管西域事務。

        (3)意義: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其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qū)。 2.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歸納班超出使西域的時間、原因、結果。 (1)時間:東漢明帝時(公元73年)。 (2)原因:為了恢復中原和西域的交往。 (3)結果:西域各國重新與漢朝建立聯(lián)系。

        3.思維拓展:談談你對今天建設“一帶一路”的感想。

        提示:實行“一帶一路”,有利于促進區(qū)域經濟合作,加強同周邊國家的經濟貿易往來;有利于區(qū)域融合,促進相關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有利于帶動我國西部地區(qū)的發(fā)展,縮小東西部的差距;有利于推動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這充分展示了中國主動參與國際事務的積極姿態(tài)和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表明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起應負的責任與義務,為世界和平、繁榮與穩(wěn)定做出更大貢獻。

        三、課堂總結

        本節(jié)課的內容可以用“三個一”來概括:一位人物:張騫通西域,為中西交通暢通和經濟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貢獻。

        一個事件: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qū)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座橋梁:絲綢之路架起了東西方文明的友誼之橋。

        3板書設計

        4教學反思

        通過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小組合作、教師點評補充,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過張騫和班超的事跡,學習他們報效祖國、不屈不撓、勇于冒險和開拓的精神,強化學生的愛國思想和開拓進取的意識。采用了教師分析和示意圖來幫助學生加強對絲綢之路的記憶。

      《絲綢之路》教案6

        一 課時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認識本課9個生字,積累新詞和優(yōu)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2.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向往古代文明,熱愛祖國西部的情感。

        3.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教學重點

        獨立閱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達方法,激發(fā)了解絲綢之路和西部歷史的興趣。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能體會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朗讀感悟法

        教學準備

        帶著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通過上網或者去圖書館等方式,查詢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歷史變遷或人物故事等相關信息。

        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

        出示絲綢之路的相關風景圖片,配樂介紹:絲綢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被稱為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的蠻荒之路,可是自漢代張騫冒死開拓之后,這條崎嶇荒僻的道路上卻出現(xiàn)了隊隊商旅,悠悠駝鈴。從此,東方的文明古國和西方的許多國家便開始了不絕如縷的聯(lián)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近年來發(fā)起的“絲綢之路研究計劃”,把絲綢之路意味深長地稱作“對話之路”,當代的中國人稱它為“開放之路”。為什么稱它是“對話之路”“開放之路”呢?今天,我們就沿著這條絲綢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絲綢之路稱為“對話之路”,當代的中國人稱它為“開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寫的中國使者稱它為什么呢?

        2.學生尋讀課文,回答老師的提問。

        3.齊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4.進一步激疑:聽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想問的嗎?啟發(fā)學生多層面追問:為什么說這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一起了?聯(lián)系我們的僅僅是一條路嗎?中國使者為什么稱它為“偉大的路呢”?偉大體現(xiàn)在哪里?

        5.小組合作討論。要求擺出觀點,層次清晰地羅列事實以證明。

        6.鼓勵各小組陳述自己的觀點,教師在和學生的.對話中相機梳理思路──友誼之路、商貿之路、文化之路、科學之路……

        三、深入讀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誼之路”。

       。1)自由讀課文描寫大漢國和安息國使節(jié)見面的部分,在原來小組同學發(fā)言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掘:兩國人民友誼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發(fā)。教師在對話中點撥:安息國(今伊朗)方面:迎候之遠──邊境線上;迎候之眾──感受“浩浩蕩蕩”的意思,讀出浩蕩的氣勢,然后引史實以佐證:20000多人;迎候之熱──表情、語言、動作、禮物、節(jié)目。大漢國方面:謙遜有禮──沒有盛氣凌人的傲慢;薄禮不薄──史料記載:西方宮廷皇族和貴族以穿絲綢服裝為時尚,絲綢與黃金在當時幾乎等價;羅馬國和安息國交戰(zhàn),見安息帝國士兵身上穿的絲綢服裝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宛如天神,嚇得不知所措,結果潰不成軍。教師同時注意鼓勵學生不僅要理解正確,而且要讀出人物當時的感情。

       。3)小結:一條路,打通了隔膜,增進了了解,加深了友誼,這怎能不是一條偉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2.感受經濟(科技)之路。

        (1)絲綢之路是偉大之路,除了因為這是一條友誼之路,還因為這是一條經濟之路、科技之路。

       。2)讀課文第十三自然段。

       。3)為什么說這是一條經濟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生發(fā)。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以向深層探究:為什么說將中國的養(yǎng)蠶、冶鐵等技術帶向國外,將國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帶到中國,就會促進經濟或者科技的發(fā)展呢?

       。5)有感情地朗讀。

        3.感受文化之路。

        (1)絲綢之路的偉大還體現(xiàn)在它是一條文化之路。

       。2)齊讀“我國音樂、舞蹈、繪畫,由于吸收外來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

        (3)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句的?(楊貴妃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說明了這種舞蹈在當時的風行。已故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向達先生曾撰有長篇論文《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我們可以從這篇史學名作中,一覽唐代長安的種種胡化景象。)

       。4)小結:絲綢之路猶如一條彩帶,將古代亞洲、歐洲、非洲的古文明聯(lián)系在了一起,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綿的絲綢之路古道上,遺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跡,傳達給人們的卻是超越國界和民族差異的精神共鳴,這怎能不是一條偉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四、總結升華,領會現(xiàn)代意義

        1.教師有感情地激疑:望著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望著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對往日商貿繁榮的遐想。同學們,從這些首尾似乎重復的話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交流、生發(fā)。(絲綢之路對古代經濟、文明的巨大貢獻;深情的民族自豪感;絲綢之路對現(xiàn)代西部人的一種感召力──西部大開發(fā))

        3.激情朗讀。

        五、作業(yè)

        1.結合課文上所講的內容,說說“為什么絲綢之路是一條偉大的路”。

        2.有條件的,可以開一個“絲綢之路故事會”。

        課后小結。

        二次備課

      《絲綢之路》教案7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激發(fā)學生向往古代文明,熱愛祖國西部的情感。

        2.認識本課9個生字,積累新詞和優(yōu)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預習+展示

        短識儲備:

        絲綢之路與中西交通公元前138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歸。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再派張騫西去聯(lián)絡伊犁河流域的烏孫,同時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費爾干納盆地)和康居(約在今巴爾喀什湖與咸海間)、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亞)、安息(帕提亞)、身毒(天竺)各國。司馬遷《史記·大宛傳》稱他的兩次出使為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開通的道路。從公元前2世紀開始,在我國西漢時期,據(jù)《漢書·地理志》記載,絲綢之路已有南北兩道。公元3世紀以前,天山以南兩道,以南道較為繁榮。公元3世紀至5世紀,兩晉南北朝時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為昌盛。據(jù)《漢書·地理志》記載,漢代還有一條通往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與中西貿易中國除出口大量絲綢之外,還輸出鐵器、鎳、貴重金屬、銅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亞、西亞直到羅馬。中國從中亞以西輸入毛織品、玻璃、寶石、瑪瑙、香料和化妝品,特別重要的是從大宛輸入汗血馬、天馬;中亞各國的葡萄、苜蓿、蠶豆、石榴、番紅花、芝麻、胡蘿卜和黃瓜等植物,都傳到中國。從西域和伊朗傳入中國的,還有箜篌、琵琶、篳篥等樂器及繪畫、雕刻、圖案設計等技藝。安息和羅馬的毛織品、玻璃也源源東來。

        絲綢之路與中外友好絲綢之路開通之后,中國與中亞、西亞和南歐各地各民族友好往來綿亙不絕,日益密切。

        一、導入

        出示絲綢之路的相關風景圖片,配樂介紹:絲綢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被稱為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的蠻荒之路,可是自漢代張騫冒死開拓之后,這條崎嶇荒僻的道路上卻出現(xiàn)了隊隊商旅,悠悠駝鈴。從此,東方的文明古國和西方的許多國家便開始了不絕如縷的聯(lián)系。4.教師導言: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那美麗的風光,去感受那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朗讀課文。

        1、要求:讀正確,讀流利。(有不會讀的字寫上黑板,會的上注音)

        2、組內練習,自由讀,齊讀,輪讀等。

        3、朗讀展示。想讀的上出來讀(選片段讀),同學評價。再小組齊讀展示,評價。

        三、自學生字

        1、在課本上畫出生字,在生字表上注上讀音,組詞。兩名同學上臺展示。

        2、聯(lián)系上下文或工具書理解生詞,小組解決不了的上黑板寫出來。

        3、師生共同解決。

        四、小組合作理解課文

        1、瀏覽課文,在預習本上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課文講了哪些內容?

        3、展示,糾正。

        4、小組交流自己從這些內容中體會到什么。

        ①望著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谥袊拐吖笆种轮x,高興地說: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中國使者的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這條路將遠隔千里的中國與安息國聯(lián)系在了一起,使兩國人民友好往來,互贈禮品,進行經濟、貿易與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國使者才由衷地感嘆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5、個人展示。

        6、分組表演我國使者與安息國將軍互贈禮物的情景。

        7、領悟寫作特點。開頭與課文的尾句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每當人們凝望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無不引起對往日商貿、文化繁榮的遐想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五、課外拓展

        1、說說搜集到有關絲綢之路的一些故事。

        2、向學生介紹海上絲綢之路。

        反饋課

        一、填空(上課前請同學抄上黑板)

        1、絲綢之路是古代橫貫 的通道,它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 ,往西一直延伸到 。在這條路上貿易的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的 。

        2、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 的商貿大道,還是溝通 的友誼之路。

        二、做輔導習題

        1、一至四小題課外完成,分組出來展示,一組一題。其余同學合作完成七、八、九題。

        2、評價展示的答案,更正。

        3、展示理解運用時用展示臺。

        課后反思 :

        學生對《絲綢之路》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鋪墊,因此本節(jié)課主要采取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的方法進行教學。比如在絲綢之路的線路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了解大致的線路,經過哪些區(qū)域,而且要求學生通過古今對照,了解經過現(xiàn)在的哪些國家和地區(qū)?紤]到這個問題可能有些難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組的合作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其實離我們很近。另外,在絲路上的交易活動,應該說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我采用了小組合作表演的形式,對中原和西方之間進行交易的貨物作了辨別。這種教學方式比以前單一的記憶要強很多,三位學生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學生們的陣陣掌聲,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讓每一位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了當時絲綢之路上的繁榮景象。此外,也幫助他們理解絲綢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學習更加貼近歷史。貼近歷史,感受歷史正是我的期望,在這節(jié)課上,我和我的學生們都做到了。

      《絲綢之路》教案8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地位

        本課的主題是中原地區(qū)與祖國西北邊疆地區(qū)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和經濟文化交流,漢朝又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一重要發(fā)展時期,中華民族的文明是各個民族共同締造的。所以這一時期的民族關系以及對外的交往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ǘ┍菊n內容

        包括三部分:1。張騫通西域2。絲綢之路3。班超經營西域(自學內容)。

        二、學情分析

        在網絡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已經能夠運用網絡,而且他們對新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也會給予一定的關注。但初一學生知識的積累還較少,同時對歷史地理的概念還比較模糊。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以上情況和課標的要求,對本課我確定了如下目標: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對西域進行管轄,這個過程可事先通過學生網絡的自主學習,學會查找資料,搜集信息的方法。通過學習,了解張騫等人為報效祖國,不屈不撓敢于冒險和開拓的精神,強化愛國意識和開拓進取的意識。同時認識到少數(shù)民族和邊疆地區(qū)在祖國經濟文化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從而認識到開發(fā)邊疆的重要意義以及維護祖國領土主權完整的愛國意識;關于絲綢之路,要掌握絲綢之路的形成及絲綢之路文化內涵和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全面認識和思考問題的能力;班超出使西域作為自學的知識點。

        四、教學重點難點

       。ㄒ唬┍菊n重點

        本課的重點有兩個:第一個重點是張騫通西域。張騫通西域是中原地區(qū)與祖國西北邊疆地區(qū)經濟文化交流以及對外交往當中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著開先河之意,它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第二個重點是絲綢之路。在整個中國古代經濟文化交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絲綢之路也是本課的重點。

       。ǘ┍菊n難點

        由于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積累程度的限制,對歷史理論知識較難領會,所以本課難點是如何認識絲綢之路的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設備

        六、教法與學法

       。ㄒ唬┙谭

        根據(jù)課標要求和新課改的理念,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聯(lián)系法。導入新課教學時對舊知識的回顧;對于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涉及到匈奴的勢力控制范圍。用此法聯(lián)系前課,有利于學生對本課的理解。

        2?鐚W科綜合法。對于西域的地理概念的掌握,需要用到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

        3。歸納法。對于中原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可讓學生看書歸納。

        4。講解法。對于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地位等需用此法。同時我把本節(jié)課設計成多媒體教學形式。使學生在有限的.空間、時間(課時)打破地域界限去認識教材中的事物,達成知識領域、動作技能領域和情感領域目標。

       。ǘ⿲W法

        有目的有主次的快速閱讀能力——訓練“會讀” 這節(jié)課知識容量大。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細讀,掌握全部教材內容是不可能的,要有層次性、針對性,啟發(fā)學生什么內容須詳讀精思例如張騫出使西域,什么內容要略看了解例如班超經營西域,什么問題要邊讀邊想例如絲綢之路的路線,什么問題要讀后再想例如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合理利用、科學分配課堂時間,養(yǎng)成快速讀、會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為日后自學能力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教學程序設計

        1。張騫出使西域,此目內容比較簡單,學生課前的預習已基本可以解決。所以出使過程簡化,但在簡化的過程要讓學生自學能力的到鍛煉,能夠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所以課前安排了學生查找相關的資料,課堂中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關于張騫的故事及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情況)。重點放在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結果,和他的精神對我們的啟示上。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學習討論,使學生從張騫的身上受到思想的啟迪,強化愛國思想和開拓進取的精神。關于西域都護設置,這是一個很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知識點,讓學生從歷史上明確新疆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維護祖國領土主權問題上,要有較深刻和正確的認識,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上的教育。

        2。對于絲綢之路的處理,它既是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所以也花較多時間來探討。絲綢之路的路線,通過多媒體圖示講解,讓學生能有更具體的空間概念,加深印象。如何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我的做法是三個步驟:先具體講解再用典型例子說明,最后進行歸納(多媒體文字展示),使理論知識得到簡化。

        3。班超經營西域這部分內容是小字知識,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按照這節(jié)課的安排將它歸為學生自學內容。

      《絲綢之路》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我國古代絲路的線路、交流的內容,及其在古代經濟、文化發(fā)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對照古代絲路,了解當代亞歐大陸橋在各國交流中的優(yōu)勢。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讀圖,能夠分析出圖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將書本中的信息轉化到圖上;通過對古代絲路和現(xiàn)代亞歐大陸橋的學習,逐步具備對比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受絲路的美麗風光,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情感;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授課過程

        導入

        今天上課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粯雍脰|西,想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下。OK。ㄎ饔斡浺曨l展示)。剛才的鏡頭大家都很熟悉,對,是《西游記》。會唱的同學一起唱,不會唱的同學一起把拍子打起來!唐僧“西天取經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絲綢之路)。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主題──絲綢之路,那么今天的絲綢之路是怎么樣的呢?我們先來領略一番絲路的風光。在欣賞的同時,想想絲路風光留給你什么樣的感受?(美,西域風情,荒漠……)

        是啊!到處是沙漠,戈壁,但昔日這兒卻延伸著一條繁華的絲綢之路。這么具有西域風情、沙漠風情的絲綢之路是由誰來開辟的呢?

        絲綢之路的開辟

        【問題】如此具有西域風情的絲綢之路是由誰開辟的呢?(漢,張騫)

        漢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幻燈)。他告別漢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F(xiàn)在就讓駝鈴聲帶領我們重溫這段歷史吧!(錄像)正是有張騫這樣的先行者,才開通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這條絲綢之路還經過哪些地區(qū)呢?同學們請看地圖。

       。ǘ┙z綢之路的線路

       。ɑ脽簦,這是一張絲綢之路的線路圖,請找到絲路的起點。

        【問題一】絲綢之路的起點在什么地方?(長安)

        長安,也就是現(xiàn)在的西安,是當時漢朝的都城。當時各地絲綢和其他商品集中在長安以后,組成商隊,穿過河西走廊,到達敦煌。之后分南北兩路,北路從玉門關出發(fā),(春風不度玉門關),經過西域、中亞,到達西亞和歐洲;南路從陽關出發(fā),(西出陽關無故人),同樣經過西域、中亞,到達羅馬和阿拉伯國家,再到歐洲;南路的另一路則是到達印度!段饔斡洝分刑粕魈烊〗涀叩木褪悄系乐械倪@條道路。

        【問題二】設想你從長安出發(fā),沿絲綢之路西行,你會經過今天哪些國家和地區(qū)?南道會經過哪些國家和地區(qū)?北道又會經過哪些國家和地區(qū)?四人小組合作,小組作好記錄。(幻燈片:世界政區(qū)圖)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尼泊爾、克什米爾地區(qū)等。

        北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

        可見路途非常的遙遠。

        【問題三】觀察線路圖,你認為在當時我國境內的絲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區(qū)呢?(長安、樓蘭、敦煌等)(幻燈)

        我們從這張圖片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敦煌非常的凄涼,而當時的敦煌卻是非常的繁華。敦煌是當時東西方貿易的中心和中轉站,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F(xiàn)在,請同學們展開你們想象的翅膀,用集體的智慧來再現(xiàn)一下當時的繁榮景象。如果你是當時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幻燈)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選擇好你的貨物。

        3.準備和對方商人交換什么貨物?

        學生表演(繁榮背景,如何交易,籌備干糧,水等)

        表演得很棒!從同學們的表演中,我們知道在當時的敦煌存在著物資的交流,而且交流的物資非常的廣,有西方的毛皮、珠寶玉石、藥材等,還有中原的絲綢、瓷器、陶器、鐵器等。事實上,在當時的敦煌,不僅存在著物資上的交流,還存在著文化的交流,F(xiàn)在保留下來的敦煌的藝術寶庫莫高窟就可以印證這一點。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個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幻燈:建筑,繪畫,雕塑)敦煌莫高窟保存著最完好的佛教藝術,曾經有位著名的敦煌學者指出:“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qū),再沒有第二個!睂W者的論說充分說明敦煌所處的地理位置在歷史上的重要性,而這種重要性則是絲綢之路帶給它的。

       。ㄈ┙z綢之路的交流作用

        【問題】敦煌的藝術來自于東西方的交流,來自于東西方使者們的間接創(chuàng)造。正是由于這些使者們的往來,使得絲綢之路異常的活躍,異常的繁榮。那么,絲綢之路的開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義呢?請同學們自學課文,找出一句話來概括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實來印證這句話。

        找到了嗎?一起大聲告訴我,好嗎?(絲綢之路溝通了歐亞兩塊大陸,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同學們能不能結合書本和你已有的知識,舉出實例來印證這句話呢?(可作適當補充)(幻燈)總結:

        絲綢之路的開辟豐富了東西方人們的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增強了東西方人民的友誼。所以說,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道,也是一條友誼之道。

       。ㄋ模┙z綢之路的補充

        事實上,“絲綢之路”并不是只有這一條,廣義上的`絲綢之路是指當時對中國與西方所有來往通道的統(tǒng)稱。除了張騫開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綠洲絲綢之路”外,你們還知道其他的絲綢之路嗎?(學生回答)

       。ɑ脽簦┛偨Y:中國的絲綢之路早在公元前就已經分為海陸兩路了,此外,還有長城以北充滿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絲綢之路”,因為這條絲綢之路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各個民族、部落紛紛想爭奪控制權,因此充滿了血腥和暴力。四川云南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和風平浪靜的“海上絲綢之路”由于主要以絲綢和香料貿易為主,又稱“海上香絲之路”。

        千余年過去了,由于航海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逐漸喜歡上了更為方便的海上運輸,于是曾經輝煌的絲綢之路漸漸被人們舍棄,敦煌也同樣衰弱了,逐漸被人們所遺忘。但是隨著全球化發(fā)展的需要,一條新興的絲綢之路重新展現(xiàn)在了我們的眼前,那就是亞歐大陸橋。(幻燈,亞歐大陸橋的簡介,線路圖)

        亞歐大陸橋的簡介:新亞歐大陸橋東起江蘇連云港、山東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蘭鹿特丹、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等歐洲口岸,是橫跨亞歐兩大洲,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實現(xiàn)海—陸—海統(tǒng)一運輸?shù)闹揠H鐵路,經過了30多個國家。新亞歐大陸橋的貫通,代替了昔日緩緩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駱駝隊,被稱為當代的新絲綢之路。

        【問題】那么,亞歐大陸橋與昔日的絲綢之路相比較有什么優(yōu)勢呢?在今天有著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組活動)

        1.經過的國家更多,到的地方更遠;

        2.交通工具:駱駝,馬──洲際鐵路,火車

        3.節(jié)省時間,節(jié)省運費。(大陸橋橫穿大陸,比繞道海路近得多,一般比傳統(tǒng)的海運路線縮短一半左右。由于大陸橋運距較近,且能使用鐵路集裝箱專用直達到車,中間環(huán)節(jié)少,運行速度快,從而節(jié)省了大量的途中運輸時間。)

        4.東西方溝通:間接──直接。(新亞歐大陸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具有明顯的互補性:一方面,對于日本和西歐等發(fā)達國家來說,這一區(qū)域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的巨大市場,是它們輸出資金、技術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對中國、中亞和東歐國家來說,通過沿橋開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國際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經濟振興。另一方面,亞太地區(qū)經濟的迅速增長,越來越需要開拓歐洲市場,而歐盟為謀求發(fā)展也需要到亞太地區(qū)尋求貿易伙伴,選擇投資對象,亞太與歐洲的雙向輻射越來越明顯。)

        所以,大陸橋運輸越來越受到國際的廣泛重視。

        總結:亞歐大陸橋雖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橋,但卻是起著橋梁的溝通作用。許多專家學者斷言,新亞歐大陸橋的誕生,預示著世界經濟在江河經濟、海岸經濟的基礎上,將逐步進入一個新的經濟時代──陸橋經濟時代。

        課后探究:談談你今天的最大收獲?

        總結:張騫出使西域后開通的絲綢之路可以講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代名詞,促進了東西方各國的發(fā)展。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融入到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大潮中,相信中國的未來會更加輝煌,更加燦爛。

        課后反思

        學生對《絲綢之路》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鋪墊,因此本節(jié)課主要采取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的方法進行教學。比如在絲綢之路的線路教學中,不光要求學生了解大致的線路,經過哪些區(qū)域,而且要求學生通過古今對照,了解經過現(xiàn)在的哪些國家和地區(qū)。考慮到這個問題可能有些難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組的合作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其實離我們很近。另外,在絲路上的交易活動,應該說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我采用了小組合作表演的形式,對中原和西方之間進行交易的貨物作了一一的辨別。這種教學方式比以前單一的記憶要強很多,三位學生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學生們的陣陣掌聲,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讓每一位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了當時絲綢之路上的繁榮景象。此外,也有助于他們理解絲綢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學習更加貼近歷史。貼近歷史,感受歷史正是我的期望,在這節(jié)課上,我和我的學生們都做到了。

      《絲綢之路》教案10

        教學目標:

        1.用自身喜歡的方法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學寫8個字,自主積累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我國古代絢爛的文化。

        3.通過讀文知道張騫是怎樣開辟絲綢之路的。

        教學重點難點:

        1.自主識字寫字。

        2.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

        教學準備

        師:查找與絲綢之路有關的資料、中國地圖。

        生:搜集閱讀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

        1.板書課題。學生自由輕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拼讀。

        2.教師范讀課文。生字詞正音。

        二、自主識字。

        1.選擇喜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記生字。讀準音,記清形,組組詞。開火車游戲。

        2.匯報推薦:推薦記憶方法,集體解決難字。

       。1)檢查字音。

       。2)疏通難字。

       。3)擴詞競賽。

        3.鞏固識字。字詞游戲,生字回文。

        三、指導書寫。

        1.認一認。認讀會寫字8個。

        2.記一記。自主觀察漢字,記憶字形。

        3.說一說。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看一看。觀察教師范寫難字。評議。

        5.寫一寫。獨立練習書寫。一起評議。

        四、分層作業(yè)。

        1.認讀生字和詞語,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寫一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空虛,我的詞語庫。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詞語。

        二、導入。

        1.推薦與絲綢之路有關的'話題。暢所欲言。

        2.板書課題。讀題。質疑。

        三、感悟課文內容。

        1.感知課文主要內容。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細讀感悟課文。出示自讀提綱,自讀推薦。

        3.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自然條件艱苦的句子讀一讀。

        4.結合找出的句段進行朗讀訓練。想一想:張騫是怎樣克服困難開辟絲綢之路的。

        5.想象說話,朗讀指導。練讀、范讀、互讀評讀。張騫受到哪些屈辱?逃出來遇到哪些困難?

        6.出示與西域地理環(huán)境有關的圖片或范文影片。多篇感受。

        四、延伸。

        鼓勵學生結合課外的知識講一講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故事,以鞏固理解課文。

      《絲綢之路》教案11

        預習提示: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準確、讀流利。

        2、自學生字、生詞。

        教學目的:

        1、了解我國古代絲路的線路、交流的內容,及其在古代經濟、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對照古代絲路,了解當代亞歐大陸橋在各國交流中的優(yōu)勢。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讀圖,能夠分析出圖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將書本中的信息轉化到圖上;通過對古代絲路和現(xiàn)代亞歐大陸橋的學習,逐步具備對比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絲路的美麗風光,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情感;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掛圖、錄像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我國古代絲路的線路、交流的內容,及其在古代經濟、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對照古代絲路,了解當代亞歐大陸橋在各國交流中的優(yōu)勢。

        2、通過對古代絲路和現(xiàn)代亞歐大陸橋的學習,逐步具備對比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今天上課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粯雍脰|西,想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記視頻展示)。剛才的鏡頭大家都很熟悉,對,是《西游記》。會唱的同學一起唱,不會唱的同學一起把拍子打起來!唐僧“西天取經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絲綢之路)。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主題──絲綢之路,那么今天的絲綢之路是怎么樣的呢?我們先來領略一番絲路的風光。在欣賞的同時,想想絲路風光留給你什么樣的感受?(美,西域風情,荒漠……)

        是。〉教幨巧衬,戈壁,但昔日這兒卻延伸著一條繁華的絲綢之路。這么具有西域風情,沙漠風情的絲綢之路是由誰來開辟的呢?

       。ㄒ唬┙z綢之路的開辟

        1、如此具有西域風情的絲綢之路是由誰開辟的呢?(漢,張騫)

        漢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幻燈)。他告別當時的漢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F(xiàn)在就讓駝鈴聲帶領我們重溫這段歷史吧。ㄤ浵瘢┱怯袕堯q這樣的先行者,才開通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這條絲路的線路到底是怎么樣的呢?同學們請看地圖。

        (二)絲綢之路的線路

       。ǔ鍪荆┻@是一張絲綢之路的線路圖,請找到絲路的起點。

        1、絲綢之路的起點在什么地方?(長安)

        長安,也就是現(xiàn)在的西安,是當時漢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們的首都北京。當時各地絲綢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長安以后,組成商隊,穿過河西走廊,到達敦煌。之后分南北兩路,北路從玉門關出發(fā)(春風不度玉門關),經過西域、中亞,到達西亞和歐洲;南路從陽關出發(fā)(西出陽關無故人),同樣經過西域、中亞,到達羅馬和阿拉伯國家,再到歐洲;南路的另一路則是到達印度!段饔斡洝分刑粕魈烊〗涀叩木褪悄系乐械倪@條道路。

        2、設想你從長安出發(fā),沿絲綢之路西行,你會經過今天哪些國家和地區(qū)?南道會經過哪些國家和地區(qū)?北道又會經過哪些國家和地區(qū)?四人小組合作,小組作好記錄。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尼泊爾、克什米爾地區(qū)等;

        北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

        可見路途非常的遙遠。

        3、觀察線路圖,你認為在當時我國境內的絲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區(qū)呢?(長安、樓蘭、敦煌等)

        我們從這張圖片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敦煌非常的凄涼,而當時的敦煌卻是非常的繁華。敦煌是當時東西方貿易的中心和中轉站,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F(xiàn)在,請同學們展開你們想象的翅膀,用集體的智慧來再現(xiàn)一下當時的繁榮景象,來當一回小演員。如果你是當時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選擇好你的貨物。

        3.準備和對方商人交換什么貨物?

        學生表演(繁榮背景,如何交易,籌備干糧,水等)

        從同學們的表演中,我們知道在當時的敦煌存在著物資的交流,而且交流的物資非常得廣,有西方的毛皮、珠寶玉石、藥材等,還有中原的絲綢、瓷器、陶器、鐵器等。事實上,在當時的敦煌,不僅存在著物資上的交流,還存在著文化的交流,F(xiàn)在保留下來的敦煌的藝術寶庫莫高窟就可以印證這一點。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個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

        敦煌莫高窟保存著最完好的佛教藝術,曾經有位著名的敦煌學者指出:“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qū),再沒有第二個!睂W者的論說充分說明敦煌所處的地理位置在歷史上的重要性,而這種重要性則是絲綢之路帶給它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感受絲路的美麗風光,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情感;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來學習

       。ㄈ┙z綢之路的交流作用

        1、敦煌的藝術來自于東西方的交流,來自于東西方的使者們的間接創(chuàng)造。正是由于這些使者們的往來,使得絲綢之路異常的活躍,異常的繁榮。那么,絲綢之路的開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義呢?請同學們自學課文,找出一句話來概括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實來印證這句話。

        找到了嗎?一起大聲告訴我,好嗎?(絲綢之路溝通了歐亞兩塊大陸,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同學們能不能結合書本和你已有的知識,舉出實例來印證這句話呢?(可作適當補充)(幻燈)

        總結:絲綢之路的開辟豐富了東西方人們的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增強了東西方人民的友誼。所以說,絲綢之路不是一條商道,而是一條友誼之道。

        (四)絲綢之路的補充

        事實上,“絲綢之路”并不是只有這一條,廣義上的絲綢之路是指當時對中國與西方所有來往通道的統(tǒng)稱。除了張騫開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綠洲絲綢之路”外,你們還知道其他的絲綢之路嗎?(學生回答)

        總結:中國的絲綢之路早在公元前就已經分為海陸兩路了,此外,還有長城以北充滿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絲綢之路”,因為這條絲綢之路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各個民族、部落紛紛想爭奪控制權,因此充滿了血腥和暴力。四川云南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和風平浪靜的“海上絲綢之路”由于主要以絲綢和香料貿易為主,又稱“海上香絲之路”

        千余年過去了,由于航海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逐漸喜歡上了更為方便的'海上運輸,于是曾經輝煌的絲綢之路漸漸被人們放棄,敦煌也同樣衰弱了,逐漸被人們所遺忘。但是隨著全球化發(fā)展的需要,一條新興的絲綢之路重新展現(xiàn)在了我們的眼前,那就是亞歐大陸橋。(幻燈:亞歐大陸橋的簡介,線路圖)

        亞歐大陸橋的簡介:新亞歐大陸橋東起江蘇連云港、山東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蘭鹿特丹、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等歐洲口岸,是橫跨亞歐兩大洲,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實現(xiàn)海──陸──海統(tǒng)一運輸?shù)闹揠H鐵路,經過了三十多個國家。新亞歐大陸橋的貫通,代替了昔日緩緩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駱駝隊,被稱為當代的新絲綢之路。

        2、那么,亞歐大陸橋與昔日的絲綢之路相比較有什么優(yōu)勢呢?在今天有著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組活動)

        (1).經過的國家更多,到的地方更遠;

       。2).交通工具:駱駝,馬──洲際鐵路,火車;

       。3).節(jié)省時間,節(jié)省運費。(大陸橋橫穿大陸,比繞道海路近得多,一般比傳統(tǒng)的海運路線縮短一半左右。由于大陸橋運距較近,且能使用鐵路集裝箱專用直達到車,中間環(huán)節(jié)少,運行速度快,從而節(jié)省了大量的途中運輸時間。)

        3.東西方溝通:間接──直接。(新亞歐大陸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具有明顯的互補性:一方面,對于日本和西歐等發(fā)達國家來說,這一區(qū)域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的巨大市場,是它們輸出資金、技術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對中國、中亞和東歐國家來說,通過沿橋開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國際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經濟振興。另一方面,亞太地區(qū)經濟的迅速增長,越來越需要開拓歐洲市場,而歐盟為謀求發(fā)展也需要到亞太地區(qū)尋求貿易伙伴,選擇投資對象,亞太與歐洲的雙向輻射越來越明顯。)

        所以,大陸橋運輸越來越受到國際的廣泛重視?偨Y:亞歐大陸橋雖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橋,但卻是起著橋梁的溝通作用。許多專家學者斷言,新亞歐大陸橋的誕生,預示著世界經濟在江河經濟、海岸經濟的基礎上,將逐步進入一個新的經濟時代--陸橋經濟時代。

        課后探究:談談你今天的最大收獲?

       。ㄎ澹┛偨Y:

        張騫出使西域后開通的絲綢之路可以講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代名詞,促進了東西方各國的發(fā)展。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融入到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大潮中,相信中國的未來會更加輝煌,更加燦爛。

        課后檢測:

        1、從文中摘抄兩句話介紹絲綢之路所經的地點。

        2、摘抄讓你感動的句子。

      《絲綢之路》教案12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激發(fā)學生向往古代文明,熱愛祖國西部的情感。

        2.認識本課9個生字,積累新詞和優(yōu)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課時安排:

        1課時

        A案

        課前準備:

        帶著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通過上網或者去圖書館等方式,查詢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歷史變遷或人物故事等相關信息。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出示絲綢之路的相關風景圖片,配樂介紹:絲綢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被稱為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的蠻荒之路,可是自漢代張騫冒死開拓之后,這條崎嶇荒僻的道路上卻出現(xiàn)了隊隊商旅,悠悠駝鈴。從此,東方的文明古國和西方的許多國家便開始了不絕如縷的聯(lián)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近年來發(fā)起的“絲綢之路研究計劃”,把絲綢之路意味深長地稱作“對話之路”,當代的中國人稱它為“開放之路”。為什么稱它是“對話之路”“開放之路”呢?今天,我們就沿著這條絲綢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絲綢之路稱為“對話之路”,當代的中國人稱它為“開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寫的中國使者稱它為什么呢?

        2.學生尋讀課文,回答老師的提問。

        3.齊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4.進一步激疑:聽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想問的嗎?啟發(fā)學生多層面追問:為什么說這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一起了?聯(lián)系我們的僅僅是一條路嗎?中國使者為什么稱它為“偉大的'路呢”?偉大體現(xiàn)在哪里?

        5.小組合作討論。要求擺出觀點,層次清晰地羅列事實以證明。

        6.鼓勵各小組陳述自己的觀點,教師在和學生的對話中相機梳理思路──友誼之路、商貿之路、文化之路、科學之路……

        三、深入讀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誼之路”。

        (1)自由讀課文描寫大漢國和安息國使節(jié)見面的部分,在原來小組同學發(fā)言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掘:兩國人民友誼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發(fā)。教師在對話中點撥:安息國(今伊朗)方面:迎候之遠──邊境線上;迎候之眾──感受“浩浩蕩蕩”的意思,讀出浩蕩的氣勢,然后引史實以佐證:20000多人;迎候之熱──表情、語言、動作、禮物、節(jié)目。大漢國方面:謙遜有禮──沒有盛氣凌人的傲慢;薄禮不薄──史料記載:西方宮廷皇族和貴族以穿絲綢服裝為時尚,絲綢與黃金在當時幾乎等價;羅馬國和安息國交戰(zhàn),見安息帝國士兵身上穿的絲綢服裝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宛如天神,嚇得不知所措,結果潰不成軍。教師同時注意鼓勵學生不僅要理解正確,而且要讀出人物當時的感情。

        (3)小結:一條路,打通了隔膜,增進了了解,加深了友誼,這怎能不是一條偉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2.感受經濟(科技)之路。

        (1)絲綢之路是偉大之路,除了因為這是一條友誼之路,還因為這是一條經濟之路、科技之路。

        (2)讀課文第十三自然段。

        (3)為什么說這是一條經濟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生發(fā)。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以向深層探究:為什么說將中國的養(yǎng)蠶、冶鐵等技術帶向國外,將國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帶到中國,就會促進經濟或者科技的發(fā)展呢?

        (5)有感情地朗讀。

        3.感受文化之路。

        (1)絲綢之路的偉大還體現(xiàn)在它是一條文化之路。

        (2)齊讀“我國音樂、舞蹈、繪畫,由于吸收外來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

        (3)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句的?(楊貴妃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說明了這種舞蹈在當時的風行。已故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向達先生曾撰有長篇論文《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我們可以從這篇史學名作中,一覽唐代長安的種種胡化景象。)

        (4)小結:絲綢之路猶如一條彩帶,將古代亞洲、歐洲、非洲的古文明聯(lián)系在了一起,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綿的絲綢之路古道上,遺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跡,傳達給人們的卻是超越國界和民族差異的精神共鳴,這怎能不是一條偉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四、總結升華,領會現(xiàn)代意義

        1.教師有感情地激疑:望著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望著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對往日商貿繁榮的遐想。同學們,從這些首尾似乎重復的話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交流、生發(fā)。(絲綢之路對古代經濟、文明的巨大貢獻;深情的民族自豪感;絲綢之路對現(xiàn)代西部人的一種感召力──西部大開發(fā))

        3.激情朗讀。

        五、作業(yè)

        1.結合課文上所講的內容,說說“為什么絲綢之路是一條偉大的路”。

        2.有條件的,可以開一個“絲綢之路故事會”。

        (福建省廈門市英才學校汲守慶)

        B案

        課前準備:

        1.搜集關于“絲綢之路”的資料。

        2.“絲綢之路”地圖。

        教學過程:

        一、話說“絲綢之路”

        1.出示課題,閱讀課后的“資料袋”。

        2.學生出示搜集的關于絲綢之路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你所了解的絲綢之路。

        二、走近“絲綢之路”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把文章讀通順。

        2.默讀課文,思考:“絲綢之路”是一條怎么樣的路?在課文中尋找一句合適的話來說明。

        3.課堂交流。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選擇不同的句子來說明“絲綢之路”,教學中可要求學生做到:

        (1)把句子讀通順。

        (2)簡要說明理由。

        學生可能會找到這些句子:

        (1)“商人們在這個東方大都市開了眼界,正滿載貨物返回故鄉(xiāng)!暴ぉみ@是一條運送貨物的路。

        (2)“望著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這是一條繁忙的路。

        (3)“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4)“從那以后,一隊隊駱駝上對在這漫長的商貿大道上行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暴ぉみ@是一條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進“絲綢之路”

        1.朗讀課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課文描寫了一個怎么樣的場景?用一兩句話概括。

        2.課堂交流,指導要點:

        (1)時間:公元前115年?梢詮默F(xiàn)在推算時間,讓學生感受年代的久遠。

        (2)地點:伊朗高原北部。出示“絲綢之路”地圖,讓學生尋找到從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線和距離,感受到路途遙遠。

        (3)人物:安息國的將軍、中國使者。重點介紹博望侯張騫,可以從課文中的一句話“張騫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兩次歷盡艱險出使西域!睂,聯(lián)系課外搜集的資料向學生介紹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和貢獻。

        (4)事情:安息國將軍熱情迎接中國使者,雙方交換禮物。

        (5)連成一兩句話說一說。

        3.默讀課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國的將軍和中國使者見面的時候,是怎樣的場面?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并說說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1)隆重。

       、僬页鲇嘘P句子:

        ◇“將軍其在高頭大馬上,身后兵馬不計其數(shù)……”

        ◇“‘列隊歡迎!’將軍發(fā)出命令。騎兵迅疾分列兩隊,一左一右,擺出夾道歡迎的陣式。樂隊奏起軍樂,人群一片歡騰!

       、谙胂螽敃r的情景,用自己的話說說。

       、塾懈星榈乩首x第3~7自然段。

        (2)熱情。

       、僬页鲇嘘P句子:課文第8~12自然段。

       、诶首x這幾個自然段。

       、壅f說當時雙方為什么表現(xiàn)得這么熱情?

        ◇因為這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因為雙方交換了許多批次沒有見過的東西,很高興……

        ◇因為他們把東西方連接起來了……

        ……

       、芊纸巧懈星榈乩首x課文第8~12自然段。

        4.說說“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1)朗讀:“從那以后,一隊對駱駝商隊在這漫長的商貿大道上行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

        (2)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說。

        四、延伸“絲綢之路”

        1.學完了課文《絲綢之路》,你有什么想說的嗎?把你想說的寫下來。

        2.想想:現(xiàn)在的我們能為“絲綢之路”做些什么?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做一個關于“絲綢之路”的調查小報告或者搜集資料做一份關于“絲綢之路”的介紹。

        (

      《絲綢之路》教案13

        【課前準備】

       。、搜集關于絲綢之路的資料。

       。、絲綢之路地圖。

        【教學過程】

        一、話說絲綢之路

       。、出示課題,閱讀課后的資料袋。

       。病W生出示搜集的關于絲綢之路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你所了解的絲綢之路。

        二、走近絲綢之路

        1、自由朗讀課文:

        讀準生字,把文章讀通順。

       。、默讀課文,思考:

        絲綢之路是一條怎么樣的路?在課文中尋找一句合適的話來說明。

        3、課堂交流:

        ⑴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選擇不同的句子來說明絲綢之路,教學中可要求學生做到:

       、侔丫渥幼x通順。

       、诤喴f明理由。

       、茖W生可能會找到這些句子:

       、偕倘藗冊谶@個東方大都市開了眼界,正滿載貨物返回故鄉(xiāng)。──這是一條運送貨物的路。

       、谕@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這是一條繁忙的路。

       、蹧]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軓哪且院,一隊隊駱駝上對在這漫長的商貿大道上行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這是一條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進絲綢之路

       。、朗讀課文第2~13自然段,思考:

        課文描寫了一個怎么樣的場景?用一兩句話概括。

        2、課堂交流,指導要點:

       、艜r間:

        公元前115年?梢詮默F(xiàn)在推算時間,讓學生感受年代的久遠。

       、频攸c:

        伊朗高原北部。出示絲綢之路地圖,讓學生尋找到從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線和距離,感受到路途遙遠。

       、侨宋铮

        安息國的將軍、中國使者。重點介紹博望侯張騫,可以從課文中的`一句話張騫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兩次歷盡艱險出使西域。導入,聯(lián)系課外搜集的資料向學生介紹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和貢獻。

       、仁虑椋

        安息國將軍熱情迎接中國使者,雙方交換禮物。

       、蛇B成一兩句話說一說。

       。、默讀課文第2~13自然段,想象:

        安息國的將軍和中國使者見面的時候,是怎樣的場面?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并說說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怕≈兀

       、僬页鲇嘘P句子:

        A、將軍其在高頭大馬上,身后兵馬不計其數(shù)

        B、列隊歡迎!將軍發(fā)出命令。騎兵迅疾分列兩隊,一左一右,擺出夾道歡迎的陣式。樂隊奏起軍樂,人群一片歡騰。

       、谙胂螽敃r的情景,用自己的話說說。

       、塾懈星榈乩首x第3~7自然段。

       、茻崆椋

        ①找出有關句子:

        課文第8~12自然段。

       、诶首x這幾個自然段。

       、壅f說當時雙方為什么表現(xiàn)得這么熱情?

        A、因為這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B、因為雙方交換了許多批次沒有見過的東西,很高興

       。、因為他們把東西方連接起來了

       、芊纸巧懈星榈乩首x課文第8~12自然段。

        4、說說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⑴朗讀:

        從那以后,一隊對駱駝商隊在這漫長的商貿大道上行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

       、朴米约旱脑捀爬ǖ卣f說。

        四、延伸絲綢之路

       。、學完了課文《絲綢之路》,你有什么想說的嗎?把你想說的寫下來。

       。、想想:

        現(xiàn)在的我們能為絲綢之路做些什么?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做一個關于絲綢之路的調查小報告或者搜集資料做一份關于絲綢之路的介紹。

      《絲綢之路》教案14

        一、教學設計思想

        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體現(xiàn)了世界文明傳承的空間聯(lián)系,重點介紹了我國古代最重要的對外交通線──絲綢之路,生動展現(xiàn)了它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價值。在新的時代里,古老的絲綢之路又重新煥發(fā)青春,繼續(xù)為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

        本課內容的難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展開聯(lián)想,就自己熟悉的問題發(fā)表見解,以提高他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分析、運用能力。在教學方法上,堅持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故事情境、漫畫情境、實驗情境等方法以增強教學效果,從而激發(fā)學生想象和思考的積極性。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通過動手繪制絲綢之路的示意圖,了解絲綢之路的概貌。了解我國古代絲路的線路、交流的內容,及其在古代經濟、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對照古代絲路,了解當代亞歐大陸橋在各國交流中的優(yōu)勢。

        過程與方法:通過讀圖,能夠分析出圖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將書本中的信息轉化到圖上;通過對古代絲路和現(xiàn)代亞歐大陸橋的學習,逐步具備對比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絲路的美麗風光,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情感;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點與難點

        重點:絲綢之路的歷史作用。

        難點:引導學生客觀、辨證地看待歷史現(xiàn)象。

        教學方法

        學生展示法、分析討論法、圖表講解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 。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繪制絲綢之路示意圖;收集絲綢之路、亞歐大陸橋、古樓蘭消失的資料圖片。

        教師準備:搜集相關資料制作成多媒體課件。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二、教學實施

        (一)情景激發(fā),定向引導

        1.激情導入(約1分鐘)

        以多媒體顯示一組絲路風光并配上《西游記》的主題歌曲,在學生的興奮與好奇中,提問唐僧“西天取經上大路”中的“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從而導出主題-—絲綢之路。

        2.揭示目標(約1分鐘)

        我們剛才領略到的是今天的絲路風光,到處是沙漠,戈壁,但昔日這兒卻延伸著一條繁華的絲綢之路。這么具有西域風情、沙漠風情的絲綢之路是由誰來開辟的呢?

       。ㄔO計意圖:《西游記》是學生很感興趣的一部影片,尤其是其豪邁動聽的主題歌曲,能夠迅速地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同時,在欣賞今天的絲路風光時,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好奇與聯(lián)想,古代的絲綢之路又是怎樣的呢?從而引入主題。)

       。ǘ┤蝿镇寗,協(xié)作探索。

        1、自學教材、探究新知:(約3分鐘)

        讓學生閱讀P97的內容與圖,活動:

        1) 綢之路是誰開辟的?什么叫絲綢之路?

        2) 想你從長安出發(fā),沿絲綢之路西行,你會經過今天哪些國家和地區(qū)?同時,還經過哪些地形區(qū)?四人小組合作,小組作好記錄。

        3) 作絲綢之路的路線簡圖。

        2、交流反饋,體驗成功:(約4分鐘)

        反饋學生探索收獲,讓小組選出代表上臺講解,老師和同學們給出評價與激勵,讓學生感受到成功與喜悅。并對學生探索過程中的有代有性的問題集中講解。

       。ㄔO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學和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感受到新課程中歷史與地理知識的滲透。)

        3、循序漸進,突出重點:(約10分鐘)

        1)提問:觀察線路圖,你認為在當時我國境內的絲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區(qū)呢?

        2)活動:如果你是當時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選擇好你的貨物。

        3.準備和對方商人交換什么貨物?

        學生表演(繁榮背景,如何交易,籌備干糧,水等)

        3)絲綢之路的開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義呢?請同學們自學課文,找出一句話來概括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實來印證這句話。

       。ㄔO計意圖:在熟悉路線的基礎上,讓同學通過表演感受絲綢之路當時的盛況,再步步突出重點:當時交流的物品及絲綢之路的橋梁作用。這樣不僅讓學生有親臨其境之感,而且得出的結論也是水到渠成。)

        4.深入學習,突破難點:(約10分鐘)

        1)樓蘭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城市,并且曾經很輝煌,為何后來消失了呢?請根據(jù)查找的資料解釋這一現(xiàn)象。

        2)事實上,“絲綢之路”并不是只有這一條,廣義上的絲綢之路是指當時對中國與西方所有來往通道的統(tǒng)稱。除了張騫開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綠洲絲綢之路”外,你們還知道其他的絲綢之路嗎?

        3)曾經繁榮的“絲綢之路”為何會衰落下去呢?

        學生演示所查資料并討論,老師點評。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讓學生通過展示體驗學習的樂趣,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組內的互助、協(xié)調能力以及小組間的競爭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而且通過拓展,可以鍛煉學生查詢資料和探究歸納的能力,同時通過查詢資料來解釋歷史現(xiàn)象,使學生感受到因歷史的、地理的因素,使絲綢之路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辨證、客觀地看待歷史現(xiàn)象的能力。)

       。ㄈ┕沤駥Ρ龋形蛐轮s6分鐘)

        1.過渡:千余年過去了,由于航海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逐漸喜歡上了更為方便的海上運輸,于是曾經輝煌的絲綢之路漸漸被人們放棄,敦煌也同樣衰弱了,逐漸被人們所遺忘。但是隨著全球化發(fā)展的需要,一條新興的絲綢之路重新展現(xiàn)在了我們的眼前,那就是亞歐大陸橋。

        2.展示:亞歐大陸橋資料片。

        亞歐大陸橋的簡介:新亞歐大陸橋東起江蘇連云港、山東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蘭鹿特丹、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等歐洲口岸,是橫跨亞歐兩大洲,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實現(xiàn)海──陸──海統(tǒng)一運輸?shù)闹揠H鐵路,經過了三十多個國家。新亞歐大陸橋的貫通,代替了昔日緩緩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駱駝隊,被稱為當代的新絲綢之路。

        3.提問:那么,亞歐大陸橋與昔日的絲綢之路相比較有什么優(yōu)勢呢?在今天有著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組活動)

        1).經過的國家更多,到的地方更遠;

        2).交通工具:駱駝,馬──洲際鐵路,火車;

        3).節(jié)省時間,節(jié)省運費。

        4).東西方溝通:間接──直接。

       。ㄔO計意圖:通過對比,使學生感受到,亞歐大陸橋雖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橋,但卻是起著橋梁的溝通作用。新亞歐大陸橋的誕生,預示著世界經濟在江河經濟、海岸經濟的基礎上,將逐步進入一個新的經濟時代--陸橋經濟時代。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拓展,同時也鍛練了分析對比能力。)

       。ㄋ模┱n后延伸,拓展思維(約3分鐘)

        討論:古老的絲綢之路在今天的價值。

        學生從發(fā)展旅游業(yè)角度討論──絲路旅游方興未艾。

        (設計意圖:將知識向課外延伸,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時,也可通過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回顧總結,概括要點(約2分鐘)

        (六)課后作業(yè),挑戰(zhàn)自我(約5分鐘)

        上海某中學要組織高二學生去西部領略絲路風光,請?zhí)嫠麄冊O計一條旅游線路和沿途景點介紹,看誰的方案最佳。

        (七)板書設計,知識結構。

        (八)課后反思,精益求精

        成功之處:知識的學習融入有競爭性的、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之中,是本課最大的成功點。由于學生對事物好奇心強,又喜歡挑戰(zhàn)自我,參與活動熱情很高。

        “組內互助、組間競爭”的教學形式也是本課的一大成功之處。在挑戰(zhàn)時,學生們先在小組內模擬演練,讓每一個學生的交流能力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得到加強,然后推選出最有實力的人參加全班競選,學生的集體主義感使他們群策群力,互相協(xié)作,使課堂真正成為一種合作、和諧、團結的氛圍,使學生學得開心。

        不足之處:學生查詢的資料如果再精練一點,課堂效果會更好些。

      《絲綢之路》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我國古代絲路的線路、交流的內容,及其在古代經濟、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對照古代絲路,了解當代亞歐大陸橋在各國交流中的優(yōu)勢。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讀圖,能夠分析出圖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將書本中的信息轉化到圖上;通過對古代絲路和現(xiàn)代亞歐大陸橋的學習,逐步具備對比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受絲路的美麗風光,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情感;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授課過程

        導入

        今天上課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粯雍脰|西,想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記視頻展示)。剛才的鏡頭大家都很熟悉,對,是《西游記》。會唱的同學一起唱,不會唱的同學一起把拍子打起來!唐僧“西天取經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絲綢之路)。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主題──絲綢之路,那么今天的絲綢之路是怎么樣的呢?我們先來領略一番絲路的風光。在欣賞的同時,想想絲路風光留給你什么樣的感受?(美,西域風情,荒漠……)

        是!到處是沙漠,戈壁,但昔日這兒卻延伸著一條繁華的絲綢之路。這么具有西域風情,沙漠風情的絲綢之路是由誰來開辟的呢?

        (一)絲綢之路的開辟

        【問題】如此具有西域風情的絲綢之路是由誰開辟的呢?(漢,張騫)

        漢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幻燈)。他告別當時的漢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F(xiàn)在就讓駝鈴聲帶領我們重溫這段歷史吧。ㄤ浵瘢┱怯袕堯q這樣的先行者,才開通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這條絲路的線路到底是怎么樣的呢?同學們請看地圖。

        (二)絲綢之路的線路

       。ɑ脽簦┻@是一張絲綢之路的線路圖,請找到絲路的起點。

        【問題一】絲綢之路的起點在什么地方?(長安)

        長安,也就是現(xiàn)在的西安,是當時漢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們的首都北京。當時各地絲綢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長安以后,組成商隊,穿過河西走廊,到達敦煌。之后分南北兩路,北路從玉門關出發(fā)(春風不度玉門關),經過西域、中亞,到達西亞和歐洲;南路從陽關出發(fā)(西出陽關無故人),同樣經過西域、中亞,到達羅馬和阿拉伯國家,再到歐洲;南路的另一路則是到達印度!段饔斡洝分刑粕魈烊〗涀叩木褪悄系乐械倪@條道路。

        【問題二】設想你從長安出發(fā),沿絲綢之路西行,你會經過今天哪些國家和地區(qū)?南道會經過哪些國家和地區(qū)?北道又會經過哪些國家和地區(qū)?四人小組合作,小組作好記錄。(幻燈片:世界政區(qū)圖)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尼泊爾、克什米爾地區(qū)等;

        北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

        可見路途非常的遙遠。

        【問題三】觀察線路圖,你認為在當時我國境內的絲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區(qū)呢?(長安、樓蘭、敦煌等)(幻燈)

        我們從這張圖片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敦煌非常的凄涼,而當時的敦煌卻是非常的繁華。敦煌是當時東西方貿易的中心和中轉站,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F(xiàn)在,請同學們展開你們想象的翅膀,用集體的智慧來再現(xiàn)一下當時的繁榮景象,來當一回小演員。如果你是當時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幻燈)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選擇好你的貨物。

        3.準備和對方商人交換什么貨物?

        學生表演(繁榮背景,如何交易,籌備干糧,水等)

        從同學們的表演中,我們知道在當時的敦煌存在著物資的交流,而且交流的物資非常得廣,有西方的毛皮、珠寶玉石、藥材等,還有中原的絲綢、瓷器、陶器、鐵器等。事實上,在當時的敦煌,不僅存在著物資上的交流,還存在著文化的交流,F(xiàn)在保留下來的敦煌的藝術寶庫莫高窟就可以印證這一點。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個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幻燈:建筑,

        繪畫

        ,雕塑)敦煌莫高窟保存著最完好的佛教藝術,曾經有位著名的敦煌學者指出:“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xq地區(qū),再沒有第二個!睂W者的論說充分說明敦煌所處的地理位置在歷史上的重要性,而這種重要性則是絲綢之路帶給它的。

       。ㄈ┙z綢之路的交流作用

        【問題】敦煌的藝術來自于東西方的交流,來自于東西方的使者們的間接創(chuàng)造。正是由于這些使者們的往來,使得絲綢之路異常的活躍,異常的繁榮。那么,絲綢之路的開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義呢?請同學們自學課文,找出一句話來概括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實來印證這句話。

        找到了嗎?一起大聲告訴我,好嗎?(絲綢之路溝通了歐亞兩塊大陸,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同學們能不能結合書本和你已有的知識,舉出實例來印證這句話呢?(可作適當補充)(幻燈)

        總結

       。航z綢之路的開辟豐富了東西方人們的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增強了東西方人民的友誼。所以說,絲綢之路不是一條商道,而是一條友誼之道。

       。ㄋ模┙z綢之路的補充

        事實上,“絲綢之路”并不是只有這一條,廣義上的絲綢之路是指當時對中國與西方所有來往通道的統(tǒng)稱。除了張騫開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綠洲絲綢之路”外,你們還知道其他的絲綢之路嗎?(學生回答)

        (幻燈)

        總結

       。褐袊慕z綢之路早在公元前就已經分為海陸兩路了,此外,還有長城以北充滿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絲綢之路”,因為這條絲綢之路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各個民族、部落紛紛想爭奪控制權,因此充滿了血腥和暴力。四川云南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和風平浪靜的“海上絲綢之路”由于主要以絲綢和香料貿易為主,又稱“海上香絲之路”。

        千余年過去了,由于航海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逐漸喜歡上了更為方便的海上運輸,于是曾經輝煌的絲綢之路漸漸被人們放棄,敦煌也同樣衰弱了,逐漸被人們所遺忘。但是隨著全球化發(fā)展的需要,一條新興的絲綢之路重新展現(xiàn)在了我們的眼前,那就是亞歐大陸橋。(幻燈:亞歐大陸橋的簡介,線路圖)

        亞歐大陸橋的簡介:新亞歐大陸橋東起江蘇連云港、山東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蘭鹿特丹、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等歐洲口岸,是橫跨亞歐兩大洲,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實現(xiàn)海──陸──海統(tǒng)一運輸?shù)闹揠H鐵路,經過了三十多個國家。新亞歐大陸橋的貫通,代替了昔日緩緩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駱駝隊,被稱為當代的新絲綢之路。

        【問題】那么,亞歐大陸橋與昔日的絲綢之路相比較有什么優(yōu)勢呢?在今天有著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組活動)

        1.經過的國家更多,到的地方更遠;

        2.交通工具:駱駝,馬──洲際鐵路,火車;

        3.節(jié)省時間,節(jié)省運費。(大陸橋橫穿大陸,比繞道海路近得多,一般比傳統(tǒng)的海運路線縮短一半左右。由于大陸橋運距較近,且能使用鐵路集裝箱專用直達到車,中間環(huán)節(jié)少,運行速度快,從而節(jié)省了大量的途中運輸時間。)

        4.東西方溝通:間接──直接。(新亞歐大陸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具有明顯的互補性:一方面,對于日本和西歐等發(fā)達國家來說,這一區(qū)域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的巨大市場,是它們輸出資金、技術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對中國、中亞和東歐國家來說,通過沿橋開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國際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經濟振興。另一方面,亞太地區(qū)經濟的迅速增長,越來越需要開拓歐洲市場,而歐盟為謀求發(fā)展也需要到亞太地區(qū)尋求貿易伙伴,選擇投資對象,亞太與歐洲的雙向輻射越來越明顯。)

        所以,大陸橋運輸越來越受到國際的廣泛重視。

        總結:亞歐大陸橋雖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橋,但卻是起著橋梁的溝通作用。許多專家學者斷言,新亞歐大陸橋的誕生,預示著世界經濟在江河經濟、海岸經濟的基礎上,將逐步進入一個新的經濟時代--陸橋經濟時代。

        課后探究:談談你今天的最大收獲?

        總結:張騫出使西域后開通的絲綢之路可以講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代名詞,促進了東西方各國的發(fā)展。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融入到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大潮中,相信中國的未來會更加輝煌,更加燦爛。

        課后反思

        學生對《絲綢之路》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鋪墊,因此本節(jié)課主要采取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的方法進行教學。比如在絲綢之路的線路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了解大致的線路,經過哪些區(qū)域,而且要求學生通過古今對照,了解經過現(xiàn)在的哪些國家和地區(qū)。考慮到這個問題可能有些難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組的合作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其實離我們很近。另外,在絲路上的交易活動,應該說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我采用了小組合作表演的形式,對中原和西方之間進行交易的貨物作了辨別。這種教學方式比以前單一的記憶要強很多,三位學生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學生們的陣陣掌聲,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讓每一位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了當時絲綢之路上的繁榮景象。此外,也幫助他們理解絲綢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學習更加貼近歷史。貼近歷史,感受歷史正是我的期望,在這節(jié)課上,我和我的學生們都做到了。

      【《絲綢之路》教案】相關文章:

      《絲綢之路》教案設計03-28

      絲綢之路優(yōu)秀設計教案08-04

      五年級《絲綢之路》教案03-07

      五年級絲綢之路教案01-20

      絲綢之路的教學設計03-16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01-12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12-23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04-06

      五年級絲綢之路教案9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