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力的教案3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力的教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力的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1、《測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級上冊第四章《運動和力》單元的第四課,本單元的安排是先讓學生認識感受幾種常見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與運動的關系。而本課是讓學生學習測量力的大小,既是對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時也是為深入研究力做準備,是一節(jié)承上啟下的課。本節(jié)課讓學生認識彈簧測力計,了解測量力的大小是適時的。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還能進一步加深他們對彈力的認識。
2、本課的學習重點是讓學生學會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實際上是讓學生學會使用工具來解決接下來要碰到的問題。這節(jié)課的價值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并且在這個能力培養(yǎng)在過程中讓學生知道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過自己的探究學習去解決,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和信心。
學情分析
學生們對力和彈簧測力計其實并不陌生,他們有著自己的感性經(jīng)驗。學生很容易說出生活中常用物理量的多少,比如1厘米有多長、1秒鐘有多長等問題的答案,但很少有學生知道力的大小是如何測量的,力的`單位是什么,甚至不清楚力的大小應該怎樣表示。
在前面的科學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學會使用尺子、溫度計、量筒、天平、鐘表等測量工具對物體進行定量觀察;诖嗽凇稖y量力的大小》一課中學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是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技能發(fā)展需要的,對各種測量工具的回顧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初步建構(gòu)有關“測量”的知識框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性質(zhì)制成的;力的單位是“牛頓”。知道測量不同的物理量可以使用相應的測量工具。
過程與方法目標:
動手操作,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同時學會制作簡單的橡皮筋測力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樂于統(tǒng)計梳理已有知識,將新舊知識建立聯(lián)系。樹立細致、有步驟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自己制作簡單的橡皮筋測力計。
力的教案 篇2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儀、交互式動畫
教學設計示例
(一)新課引入
上一節(jié)我們學過了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但是物體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兩個人在打夯時,他們用來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兩個互成角度的力又該如何合成求它們的合力呢?
(二)新課教學
1.演示實驗
參照課本中的演示實驗中的.第一步,請兩位同學分別用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繩拉長到某一長度,記錄兩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W生操作,教師沿著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圖示)
再用一個彈簧秤代替剛才的兩個彈簧秤拉橡皮繩,即用一個力F代替F1和F2兩個力的共同作用,記錄彈簧秤的讀數(shù)和拉力的方向.
。ń處熝菔静媹D)
2.分析實驗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約多大?
。2)合力F和兩個力F1和F2比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還是?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jié):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方法
本知識點的教學可使用交互式動畫輔助教學.
以F1和F2的力的圖示為一組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變兩個力的夾角重做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來表示它們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儀將交互式動畫投影到屏幕上,找?guī)酌麑W生親自拖動鼠標,改變兩個力的夾角,觀察它們的合力大小如何變化,合力與分力的夾角如何變化?
最后教師在學生觀察、發(fā)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jié):兩個力互成角度時,它們的合力小于這兩個力之和,大于這兩個力之差;兩個力的夾角減小時,合力增大;夾角增大時,合力減。攦蓚力的夾角減小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和.當兩個力的夾角增大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差.因此可以說,我們在上節(jié)所學的在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是這里所學知識的特殊情況.
(三)總結(jié)
教師可適當向?qū)W生介紹一些有關力的合成的方法,例如三角形定則等.
力的教案 篇3
一、教學內(nèi)容
通過對不同類型線條的觀察、比較,體會線條不同的美感,感受生活和藝術(shù)作品中線條線條的韻律、節(jié)奏。幫助學生了解線條的表現(xiàn)力,引導學生在觀察、分析、嘗試怎樣使線條組合起來學習活動中,對美術(shù)造型活動產(chǎn)生興趣。通過對向日葵畫法的示范,讓所學的線條進行實踐運用。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在欣賞、分析、繪畫練習中提高了對線條這一藝術(shù)語言的認識,了解了線的表現(xiàn)力和形式美感。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課堂的實踐練習中,體驗、感受線條的表現(xiàn)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教師示范進一步引導學生熟練掌握線的表現(xiàn)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能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更熱愛生活,愿意去表現(xiàn)生活的美。
三、教學重點
學生了解、體會、感受線所具有的表現(xiàn)力,提高對線造型美術(shù)作品的欣賞水平。
四、教學難點
如何啟發(fā)學生從線條的表現(xiàn)力這一角度欣賞、理解相關美術(shù)作品。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示范畫
六、教學過程
1.欣賞圖片《牛》以及教師純線條示范畫,引入新課——《線的表現(xiàn)力》。
2.了解生活中的線。
3.欣賞圖片尋找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線條。(探究活動)同學們一起找大自然中有哪些不同種類的線條。總結(jié)歸納:直線、曲線、折線等。
4.學習線的特點。觀察教師示范畫讓同學們找尋其特點。根據(jù)學生之間的.評析,教師總結(jié)出線條的特點有:長短、粗細、疏密。
5.欣賞大師作品,展示線條的魅力所在,展示線條在書畫作品中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6.教師示范向日葵的具體步驟:構(gòu)圖、輪廓,細部刻畫。
7.學生作品評價。自評、互評、師評。
8.課堂小結(jié)。
板書
線條的種類:直線、曲線、折線 線條的特點:粗細、長短、
疏密步驟:
1、構(gòu)圖。
2、輪廓、
3、刻畫
【力的教案】相關文章:
力的教案3篇04-11
【精選】力的教案4篇04-04
有關力的教案模板09-24
力的教案匯總六篇02-26
【實用】力的教案(精選19篇)03-04
力的教案模板8篇05-22
大班科學神奇的摩擦力教案08-08
幼小銜接專注力課程教案(精選15篇)07-24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優(yōu)秀10-09
關于給力的句子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