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周姨的與花人生
一
認識周姨前,先認識她的作品,一款名叫“富貴花開”的花束。記得,那天是母親生日,我回家,那束花正好擺在家里最顯眼的位置,進門必然看得到,躲不開。
那一束花很別致,乍一眼感覺是隨意組合,高高低低,簇擁在一齊,卻因色彩的繽紛與品種的多樣化,顯得貴氣十足,尤其從花的觀感與觸感上能決定出絕非一般花店所能帶給。
我說:“這花是這天的亮點。”媽媽說:“花店離家不遠,得空能夠去看看,老板姓周。”
二
出門散步,不知不覺走到花店門口。門臉不大,卻引人注目,因為店外有序排列的花瓶里分類插滿了惹人愛的花朵和植物,初春的暖陽打在它們身上與斑斕的影子交相輝映,顯得生意盎然,光彩奪目。
我停下來,忍不住走了進去,門內(nèi)花香四溢,頗為濃郁。老板模樣的阿姨熱情地從收銀臺那兒站起來說:“妹妹,隨便看看吧,有喜歡的能夠挑,我們那里的花都是B級以上品質(zhì)。”
我喜歡她的熱情和親切,我說:“一早那束“富貴花開”是爸爸買給媽媽的,這會兒就不再買了,真心很棒。”她說:“原先是這樣,我認得你的媽媽,那你叫我周姨吧。”于是我們就聊開了。
雖然我不是一個懂花的人,甚至很多花卉名字都叫不上,但聽著周姨對她這些寶貝從顏色到品質(zhì)再到養(yǎng)護的描述,也陶醉其中。她說:“門外有茶座,想喝茶想坐會兒,就自我動手去泡吧,我們這兒不收錢……”天,這是一種怎樣的經(jīng)營模式,喝茶不收錢,而且在這么舒適的環(huán)境里。
離開前沒受得了誘惑還是買了一小株蘭花,周姨說:“不用太養(yǎng)護,下方絨草干了就灑點水,我保證所有花骨朵都會綻放,從初春到初夏,它們不會凋零。”
我將信將疑,但事實如周姨所講,從初春到初夏那盆蘭花都沒有凋零,一向有花盛放。
三
周姨把她的客戶按年齡分類各自組群,有幸被分到年輕組,之后發(fā)現(xiàn)群里相識的姐妹還挺多。
之后,每次回媽媽家不經(jīng)意會繞道花店去看看,或看花或找周姨聊天。她會推薦一些品質(zhì)好的花給我,也會教我認識些罕見的花,還會放她新錄進唱吧里的歌給我聽,其實,花我買得并不多,她也不介意,她說一切源于喜歡,一切都因緣分,能來就很好,但每次去她那里我都很開心。
五月,MiuMiu回重慶辦珍珠沙龍,活動第二天我們約會見面。一路散步,走到花店,盡管她在北京,關(guān)于重慶的消息她一點不落后,她明白這家花店,她明白花店的主人是一位心態(tài)年輕的阿姨。
當(dāng)天是母親節(jié),所以店里花瓶里的花都抽出來包成了花束,一束挨一束,等待著被送出或等待著被取走。那天周姨在有限的資源里為我倆特地制作了母親節(jié)花束;那天我們聊了很多,也明白了周姨的過往。
四
生于60年代的她,對花有一種天然的喜愛,小時候聞到花香會興奮,于是很小就有了養(yǎng)護植物的心愿。外祖母陽臺上的茉莉、米蘭和中國蘭,是她兒時記憶里最完美的回憶。
80年代末期,改革開放后,不愿按部就班、不愿碌碌無為的她毅然決然辭去了國營單位教育崗位的工作,跟著小姨從西南農(nóng)大園藝系去了北京農(nóng)業(yè)部科技開發(fā)司做花卉開發(fā)工作,成績斐然。95年拗但是父母的要求,回到重慶,原單位自然不能再回去,便有了經(jīng)營花店的打算,從為國外元首制作迎賓花起步,這二十年跟她合作的單位不勝枚舉,既有政府機關(guān),也有知名企業(yè),更有外事機構(gòu),名譽伴隨辛勞,盡管也曾打過退堂鼓,但是總歸被自我說服堅持了下來。
堅持下來的另一個原因是她對自我還有不滿。2000年之后,中國花協(xié)開始與世界花藝組織接軌,賽事有兩年一屆的中國杯,三年一屆的亞洲杯,四年一屆的世界杯。第一屆中國杯周姨名落孫山,第二屆進入全國六強,2005年她成為重慶地區(qū)唯一考取國家認證高級插花員教師資格的花藝師。隨后便是越來越的學(xué)習(xí)機會為她所開啟……
近十年,周姨先后師從國家級泰斗王蓮英、蔡仲娟、奏魁杰三位教授;美國花藝學(xué)院林惠理教授;新加坡花藝大師高炎發(fā);澳門花藝大師周佩華;人文花道創(chuàng)始人王國忠……在與這些大佬級人物的學(xué)習(xí)過程中,她越來越明白花藝是文化的載體,是美學(xué)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是人與自然的一種交會。她與花卉之間,與她的插花作品之間早已有了默契,就像玫瑰花之于小王子,小王子之于飛行員……
五
年過50歲,周姨把花店搬離鬧市,這大概算是另一種轉(zhuǎn)身吧。一身“武藝”如何傳承成為另一種訴求,于是她打算開班收學(xué)生,愿意將這二十幾年對美學(xué)的理解透過插花藝術(shù)傳遞給更多人。我問她收費會貴吧,她答相對于價格而言她更在乎學(xué)藝人的用心和學(xué)習(xí)潛力,所謂工匠精神。
半月前回家探望父母,飄過花店,店員說:“我家老板又去北京學(xué)習(xí)啦,之后會有更高階的插花作品呈現(xiàn)。”果然,群里又多了些她的作品展示,屬于東方式古韻插花流派,但也不乏她強烈的個人風(fēng)格。當(dāng)然,有時候群里也有姐妹們在周姨指點下的花卉創(chuàng)意展。
隨著美學(xué)文化的傳播,懂得欣賞美的人越來越多,但創(chuàng)造美的技能卻并非人人都會,就像同樣的素材給不一樣的人,呈現(xiàn)出來的東西總有不一樣,盡管沒有恒定的標(biāo)準(zhǔn),可總會有一件作品會更打動你,那就是差別。
不管是一棟能夠存在上百年的建筑,還是只能維持一個月的花束,直觀上是視覺享受,但深層次還是因為與它(們)交會時內(nèi)心深處的涌動,這一切源自設(shè)計師、花藝師的功力、巧思和妙想。
我想,周姨已經(jīng)做到了。我的幸運在于茫茫人海與她相遇。
——END——
【周姨的與花人生】相關(guān)文章:
姨姨作文(精選25篇)07-20
五姨作文10-05
給姨的一封信08-11
麗姨的寫人作文(精選21篇)05-10
給姨奶的一封信04-05
海棠花周記10-06
周瘦鵑的花們散文07-12
觀察玫瑰花的周記08-08
親姨生日快樂祝福語(精選170句)05-24
企盼生命之花的綻放周記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