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數(shù)學的日記

      時間:2022-07-03 10:40:27 日記 投訴 投稿

      數(shù)學的日記

        不知不覺中一天又要結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那么什么樣的日記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shù)學的日記,歡迎大家分享。

      數(shù)學的日記

      數(shù)學的日記1

        前幾天我過生日,全家人來到王品牛排聚餐,媽媽店了6份主餐,積了6積分,加上原先的積分9,共15積分,工作人員送了我們一張白金卡,我們又買了10送1的禮券抵掉了6份主餐的錢。

        后來我想:到底是10送1禮券劃算還是打9折的白金卡劃算?回家后,我在紙上算:10送1禮券相當于你花10份主餐的`錢可以吃到11份主餐,一份主餐350元,所以10送1禮券共用3500元,再加上原來吃的9份,共6750元。而白金卡你得先吃15份主餐,積到15分以后,領取白金卡。所以前面的是6×350=2100元。但15和20無法比較,所以假設再用白金卡買5份主餐:5×350×0.9=1575,再把2100元加上1575再加上原來的9份(3150)最后結果是6825。6825>6750。結果令人不解,為什么看似劃算的白金卡在本次消費中并不劃算。

        我懷疑我?guī)煾杆沐e了,因為10送1禮券相當于10÷11=0.9090··≈0.91折,可白金卡打的是0.9折,0.9×10=9(元),0.91×10=9.1(元)。明顯10送1禮券會比白金卡更不劃算,可在實際結果中,10送1禮券會比白金卡便宜。

        經過了苦苦思索后,我終于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用10送1禮券的話,用原價買的只有9份,而為了積夠換白金卡的積分,你又要用原價買15份的主餐,差別就在于此。結論很簡單:在本次消費中,用10送1的禮券會比用白金卡更加劃算。

        我算出來后欣喜若狂,原來選優(yōu)惠也有這么多講究。

      數(shù)學的日記2

        今天我在看報紙的時候看見了這樣一個題目:求圓錐的’表面積。

        [題目]一個圓錐,底面直徑是6米,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周上任點長是5米,求這個圓錐的表面積。

        我雖沒有學習過求圓錐的表面積,但已經學習過圓柱的表面積,通過圓柱的表面積的解題方法知道:圓柱的表面積等于一個側面加上兩個底面積,而圓錐的表面積就是一個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側面是一個扇形,我雖沒學過但我查了資料知道求扇形的.面積是:扇形的面積=弧長×圓半徑×1/2,題目中已經告訴了我們圓錐頂點到底面圓周上任一點長是5米,而弧長是3.14×6=18.84(米),扇形面積是18.84×5×1/2=47.1(平方米),最后用扇形面積加上底面積,就得到圓錐的表面積:47.1+3.14×(6/2)×(6/2)=75.36(平方米)。

        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我們只要勤學善思,就一定會攻克難題,走上成功之路!

        四年級學生的數(shù)學日記2

        今天媽媽給我批作業(yè)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個錯題:

        30-7+4

        =30-11

        =19

        我打了個×,并改成了:30-(7+4)

        =30-11

        =19

        媽媽說:“你做錯了!眿寢尭嬖V我:沒有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中,要按順序算,哪個在前,就先算哪個。當然也可以先算后面的,但是要加括號,而且一定要注意:如果第一步運算是加法,那么,括號里的運算符號就不變;如果第一步運算是減法,那可就要變了,加號變減號,減號變加號。

        啊,這次我不僅改了錯題,還學會了另一種解題方法。數(shù)學真是奇妙無窮呀!

      數(shù)學的日記3

        今天早上媽媽帶我去發(fā)聯(lián)超市購物。到了店內,琳瑯滿目的商品看得都不知道該買什么了。

        首先我們來到食品區(qū),我選了上好佳天然薯片和蒙牛鮮奶干吃片,媽媽挑了一瓶成長快樂維生素咀嚼片。

        接著我們又到了電器區(qū)買了一臺潤信復讀機,最后我們來到生活用品區(qū)買了一支三笑牙刷。

        這時媽媽想起來了,她身上只帶來一百元,也不知道夠不夠。

        我把所有的商品價格都看了一下:上好佳天然薯片4·8元、蒙牛鮮奶干吃片13元、三笑牙刷3·5元、成長快樂維生素咀嚼片29·9元、潤信復讀機62元。接著我估算了一下,差不多要113元。我趕緊告訴媽媽錢不夠。我們便把成長快樂維生素咀嚼片放回原處。

        這次多虧我學會了計算,要不然還要出丑呢!三年級數(shù)學日記3

        記得在我讀幼兒園時,我很喜歡邊爬樓梯邊數(shù)臺階數(shù),我家當時住在六樓,每個樓層之間有18個臺階,每次離家跟回家我都要牽著媽媽的手數(shù)臺階數(shù),每次數(shù)的結果都是90級,媽媽還老夸我聰明呢。

        到讀小學時,我學了簡單的乘法后,不假思索地認為我每次回家上六樓應該爬108級臺階才對呀,因為住在六樓,每層有18級臺階數(shù),根據乘法原理,6×18=108(級)?晌覍嶋H上每次只需爬90級臺階就到家了,當時我心里打了個大大的.“?”號,不知何因。于是我?guī)е鴿M臉的疑惑問了我家的'智多星―爸爸。爸爸聽后笑了笑,但什么也沒解釋,他牽著我的手來到了一樓,笑著說:“孩子,你想想看,如果我們家住在一樓,需不需要爬18級臺階呢?如果住二樓、三樓我們需要爬多少級呢?你再爬爬,體會體會!甭犃税职值脑挘?guī)е?”又體驗了一番。結果是一樓不用爬,二樓需爬18級,而三樓只需爬36級,我又如此這般爬到了七樓,爬了108級。通過這些體驗,我恍然大悟,尋到了其中的規(guī)律。

      數(shù)學的日記4

        今天,坐著無聊,我對爸爸說:"我們一起去做奧數(shù)題吧!""好的!"爸爸滿口答應了。

        因為我行程問題沒鞏固,所以我先復習行程問題。爸爸說:"讓我先來介紹一下行程問題。""好的。"我高興的拍了拍手。爸爸便開始意味深長地介紹起來:"我們每天的`生活離不開步行、乘車,物體也無時不刻在運動,這即是所謂的’行’。有’行’即產生距離,需要時間,這就構成了行程問題中的三個重要關系量:路程、速度、時間,研究這三個量關系的應用題稱之為行程問題。

        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來表示:

        路程=速度*時間

        速度=路程/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聽完了爸爸的介紹,我們開始做例1。例1是這樣的:小華和李成家相距400米,兩人同時從家中出發(fā),在同一條路上行走,小華每分鐘走60米,李成每分鐘走70米,,問3分鐘后兩人相距多少米"這題太簡單了。只要用小華和李成的速度和乘時間就可以求出兩人行走的路程。然后用400米減去兩人行走的路程就可以求出3分鐘后兩人相距多少米了。"我驕傲地說。爸爸笑了笑說:"我認為你考慮問題還不周全。題目中沒有說到底是相向前行,還是相背而行,還是同向而行。""喔,知道了。"這題的解答如下:

       。1)相向:400—(60+70)*3=10(米)

        答:3分鐘后兩人相距10米。

       。2)相背:400+(60+70)*3=790(米)

        答:3分鐘后兩人相距790米。

       。3)同向:小華在前400—70*3+60*3=370米

        答:3分鐘后兩人相距370米。xiaoxue123

       。4)同向:李成在前400—60*3+70*3=430米

        答:3分鐘后兩人相距430米。

        !行程問題真有趣!

      數(shù)學的日記5

        xx年11月14日星期日天氣:晴

        今天一家人去龍崗肯德基吃全家套餐。

        當我們到達那里時,人們一直很擁擠。我們終于點了一些好吃的,找了個座位坐下。食物來了。這是一頓大餐。里面有12個雞腿,我想:怎么平分?這時,我想到123=4。我們每個人都有四條雞腿。后來吃了媽媽的一只雞腿和阿姨的兩只雞腿。姑姑說:“這個不能免費吃。我問你,你吃了百分之幾?”你還要吃多少份?”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然后我吃了5/12。“幸好我學到了分數(shù)的知識,能正確回答問題。

       。ǘ┮

        今天我媽給了我10塊錢去超市買東西。我用2/10的錢買了一串鞭炮,用1/10的錢買了四個棒棒糖,用2/10的錢買了七個氣球,最后用4/10的錢買了一把梳子,一共2/10 1/10 2/10 4/10=9/10。只剩一塊錢了,我得還給我媽。

        回到家,我媽吃了1/4的棒棒糖,我爸吃了1/4的棒棒糖,我吃了1/4的棒棒糖。還剩一個,我把它給了隔壁蕭薔的哥哥。

        (3)

        上周,我們學習了成績。分數(shù)包括分子、分母和分數(shù)線,例如:1/3,3為分母,1為分子,中間橫線為分數(shù)線。

        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會用到。比如一本書有30頁,每頁是一本書的1/30。分數(shù)也可以用來加減!比如一半加一半等于一半,就是1。為什么會這樣?如果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兩部分,每部分是蛋糕的1/2,如果兩部分放在一起是兩個1/2,正好是一塊蛋糕。加減分的時候,如果分母相同,不管分母多少,加記數(shù)器就行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是一樣的,就是1。

        我也了解了分數(shù)的大小。老師教我們公式:分子和分母一樣,分母大的`分數(shù)小,分母小的分數(shù)大;同一個分母比分子分數(shù)大,小的分數(shù)小。

        老師還提醒我們,寫分數(shù)的時候,一般先寫分數(shù),意思是平均分數(shù),然后是分母,最后是分子。

      數(shù)學的日記6

        今天數(shù)學課上,老師評講星期天做的試卷,當講到最后的附加題時,我可來勁了,因為平時我最喜歡做這類題了。

        附加題題目是這樣的:一個長方形,長7厘米,寬6厘米,把它分割成邊長都是整厘米數(shù)的正方形,至少可分割成幾個這樣的正方形?老師讀完題目,便在黑板上畫了一個長方形,指著圖形對我們說:“這是一個7×6的長方形,要使它分割的正方形個數(shù)最少,應先畫一個6×6的正方形,再畫6個1×1的小正方形,一共是7個!

        我一看,想:我算出了5個,老師算出了7個,題目中說是“至少”顯然我做對了,于是,我大膽地舉手對老師說:“老師,你算錯了,應該是5個!”老師說:“哦,是嗎?”“你到黑板上畫一下”“好!”我胸有成竹地走到黑板前,畫了一個長方形,又畫了一個4×4的正方形,兩個2×2的正方形和兩個3×3的正方形。

        接著,我不慌不忙地說:“我是這樣想的',7=4+3,6=3+3,4=2+2 ,所以這個長方形,可以分割成一個邊長是4厘米,兩個邊長為3厘米,兩個邊長為2厘米的正方形!

        老師聽了,滿意地點點頭,說:“一共5個,比7個少,更符合題目的要求。真不錯,你真會動腦筋!”這時教室里想起了熱烈的掌聲,有的同學還向我豎起了大拇指,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我,看得我真不好意思。我嘗到了動腦筋的樂趣

        評注:你真棒!你是一個愛動腦筋,細心分析,活用知識的人。你能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選擇最佳的方法,這就是智慧。學習就是這樣越學越聰明,越學越簡單的。在你的數(shù)學日記里也看見了你對數(shù)學的熱愛,老師祝福你能更快樂地學數(shù)學。

      數(shù)學的日記7

        今天,媽媽給了我100元錢,要我去超市買1瓶油、半斤豬肉、1條魚、一條面巾紙。

        我來到超市,一看今天超市大減價!一杯甜酒6.9元,一瓶金龍油79.9元,一條紙巾9元,每斤豬肉11元,每斤魚5元……,我先來到鮮肉區(qū)要叔叔給我切了半斤豬肉,又到魚池旁邊選了一條不大不小的魚,要阿姨幫我稱一下,結果好幸運哦!正好1斤,我開心地對阿姨說:“謝謝!”。然后我又跑到買油的地方,拿了1瓶金龍魚油,再去拿了1條面巾紙。

        在排隊的.時候我開始計算了,我先算出金龍魚油79元和1斤魚5元需要多少錢,5+79=84(元),因為我把79元分成70元和9元,用5+9=14(元),14有1個10,4個1,再把70+10=80(元),80+4=84(元),所以金龍魚油和豬肉一共84元。我再算84元+1條面巾紙9元需要多少錢,把84+9=93(元),我把個位的4+9=13(元),把十位的80+13=93(元),所以金龍魚油、1條魚和面巾紙一共需要93元,接著我再把93元+半斤豬肉需要多少錢,我先算半斤豬肉要多少錢,11元÷2=5元5角,93 +5.5元=98.5(元),我所有的東西一共需要98.5元,我想100元夠不夠買這些東西呢?我用100和98.5元比大小,100>98.5,錢還有多呢!還需要找我錢,我用100-98.5=1.5(元),把5角比作1元,100-1=99(元),98.5元等于98元5角,用99-98=1(元),再1元+5角=1元5角。我算出收錢的阿姨還要找我1.5元,最后阿姨果然找了我1.5元,我很高興地提著東西回家了。在路上我碰到了好朋友,她問我買了什么,我開心地說:“我買了豬肉、紙巾、魚還有油,一共用了98.5元,是我自己獨立完成的!

        回到家里,我把找回的1元5角還給媽媽,還把經歷說給媽媽聽了,媽媽表揚我啦,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數(shù)學的日記8

        7月27日 星期日 晴

        數(shù)學魔方

        今天,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一道題:一個九宮格,在里面填上1至9,使九宮格橫、豎、斜加起來都要等于15。一開始,我試了好多次都沒有成功,后來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規(guī)律:只要7、8、9不碰面,5永遠在中間。我又用這個訣竅做了題,果然好做多了,我一下子就做了出來。我是這么做的:先在最中間填上5,在5的上面填9,左面填7;右下角填8;然后我算了算,在5的下面填1,右邊填3;我再在左上角填2,左下角填6;最后在右上角填4,就完成了。我又檢查了一遍,確定我做對了。

        這道題看似挺簡單,做起來卻有些難,真有趣呀!

        7月30日 星期三 晴

        菱形和棱形

        假期里,老師讓我們寫話,爸爸檢查我的寫話時說我的一篇寫話中的'一個字寫錯了,不是零形,我問他是什么形?爸爸說:是ling形,但不是這個零。他就去查字典。過了一會兒,他說可能是棱形,我不太相信,就到電腦上查,出來的結果是菱形。簡單地說,棱形和菱形的區(qū)別在于棱形是立體圖形,菱形是平面圖形。我和爸爸恍然大悟。

        8月5日 星期二 多云

        學習《舉一反三》心得

        上學期,數(shù)學老師讓我們買了《舉一反三》這本配合學習的書。老師讓我們每天做完作業(yè)看一會兒,我堅持每天都看,理解了許多難題。

        假期里,我早上先在床上看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的《舉一反三》,里面的題我有些不會做,按照上面的思路想,就覺得簡單了一些。有時候我也會創(chuàng)新思路,比如第22周巧填豎式(二)里面的舉一反三1,我就跟王牌例題1上的算法不同:題面是A、B、C分別代表三個數(shù),讓你求出代表什么數(shù),豎式是ABC+ABC=478。上面的算法比較復雜,我是直接算478/2,就簡單多了。有些題用書上的方法算也很簡單,更多的時候我用書上的方法算。

        《舉一反三》是一本很好的書,它對我的數(shù)學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

      數(shù)學的日記9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河邊玩,爸爸撿到了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對我說:“你們剛剛學了正方體和長方體,現(xiàn)在正好學以致用,你能告訴我這塊石頭的體積是多少?” “老爸,你真是摸不清狀況,我們學的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這塊石頭又不是長方體或是正方體,我怎么算它的體積啊!薄半y道就沒有辦法了嗎?”爸爸一本正經地說。

        看著爸爸的眼神,我知道肯定有好辦法。可辦法是什么呢?問老爸吧,怕他笑話我,為了不讓老爸小瞧我,我只得靜下心來仔細思考。

        我的目光不由地停留在家里的魚缸上!坝辛。”我起身向衛(wèi)生間跑去,拿出一個大盆子和一個漁網來,用盆子盛滿水,把魚一條條都舀了進去,只剩下一個裝了三分之二的水的`空魚缸。

        “干嘛呀你?叫你求體積,不是玩金魚!卑职植唤獾乜粗摇!拔也徽谇髥?最多5分鐘就可以搞定了!蔽疑衩氐匦α诵,繼續(xù)動起手來。

        “喏,爸爸,你看。這個魚缸長6分米,寬4分米,是一個長方體,現(xiàn)在里面水深2分米,也就是6×4×2=48平方分米。我現(xiàn)在把這塊石頭放進去!闭f著,我拿起那塊石頭放進去。

        “看,現(xiàn)在水位上升了0.2分米!蔽乙贿吥弥背吡恐唬贿叺靡獾卣f。

        “那又怎么樣?”爸爸故作鎮(zhèn)定。

        “那就說明這石頭的體積是6×4×0.2=4.8平方分米呀!蔽因湴恋卣f。

        我又滔滔不絕地講起來:“因為把石頭完全浸在魚缸中,魚缸的體積就等于浸入水里所排開的體積,也就等于石頭沉入水中而使水面上升所增加的魚缸里面的水的體積。這其實就是等積轉換!

      數(shù)學的日記10

        五月10日星期日晴

        數(shù)學是什么?數(shù)學是生活的眼睛;數(shù)學是智慧的結晶;數(shù)學是文字的藝術。從數(shù)學中可以學到知識,也可以得到快樂。真的,我沒騙你們。請看我的日記,我沒有說謊。

        今天下午剛剛上完英語網課,我感覺沒什么事?吹狡桨澹覂裳郯l(fā)綠光。好想玩電腦游戲。媽媽的火眼金睛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心思。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剛剛下課,不要一天到晚都對著電腦屏幕,你的眼睛也需要休息一下。要不我們一起來玩撲克牌游戲24點怎么樣?“好啊好啊”我高興滴一蹦三尺高,連聲回答,好久都沒有玩這個游戲了。

        游戲規(guī)則就是隨便抽出四張撲克牌,根據上面的數(shù)字用四則運算任意一種方式,在每個數(shù)字只能用一次的情況下計算結果等于24。

        媽媽拿出撲克牌隨手抽出4張,我一看,有3.4.6.10,我根據這個游戲的運算規(guī)律,看到3的時候一定要找到它的朋友8,看到4的時候一定要看看有沒有它的好朋友6,還有12和2組合,很快我就想到了最簡單的兩種方法:

        方法1:(10+4-6)x3=24

        方法2:(10-4)X3-6=24

        哈哈,媽媽在旁邊連忙夸我不錯呀,反應還蠻快的呢!我們又接著玩了好幾局,有時候媽媽明明知道答案,可是想考考我,故意裝作不知道的樣子,只要是我想出來了就不停的夸我。

        最后媽媽還傳授了我一些秘訣,這些秘密我不告訴你們喲[呲牙]

        玩“24”點游戲不僅可以讓眼睛遠離電子屏幕,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記憶力,你們也可以試著玩一下哦!

        快樂七班的小伙伴們,歡迎你們和我一起切磋“24”點的游戲。讓我們在游戲中樂學,樂玩,樂成長。

      數(shù)學的日記11

        昨天,姨媽一家隨旅行團出游回來了。大家見面好熱鬧,媽媽的最后一個數(shù)學問題也來了,是姨媽的問題。

        姨媽說:“我們去的時候,正是旅游旺季,一個大旅游團的人在旅游的地方的賓館住宿。但是“僧多粥少”人多房間不夠。導游為了讓所有旅游者都住上房間,就算了一下,每個房間住3人,則36人沒床位;每個房間住4人,則13人沒床位。銘銘,我問你,如果每個房間住5人,會空出多少床位?”

        我想了想,這個問題像是盈虧問題中的` “雙贏”問題。要想求出多少房間就應用這個公式:“(大盈-小盈)÷每份差=份數(shù)”來求。我開始計算:(36-13)÷(4-3)=23(個)

        23×3+36=105(人)

        105÷5=21(個)

        23-21=2(個)

        2×5=10(個)

        哦!原來可以空出10個床位呀!

        姨媽聽了笑著點頭,又說“那我再問你,我們一個小團包括導游共50人,現(xiàn)在導游要幫每人買一瓶水,她發(fā)現(xiàn)商店正進行促銷活動,規(guī)定每5只空瓶可換1瓶水,那她會買多少瓶水呢?”

        讓我想一想:5個空瓶換1瓶,也就是說買4瓶喝5瓶。

        50÷5=10

        10×4=40(瓶)

        看來只用買40瓶就足夠了。

        我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訴姨媽,姨媽和媽媽都笑了。媽媽說“明天叫上你姨媽、妹妹可昕一起去shopping怎么樣?”

        “哦!太好了!”我和妹妹可昕一起歡呼著。

        “姐姐你真棒!”妹妹可昕說。我聽了心里樂開了花,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你一定可以找到它。

      數(shù)學的日記12

        每天,都是媽媽買菜付賬。今天買菜的時候,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已經學會使用錢了。今天就讓我驗證一下我的學習成果吧!”媽媽微笑著點點頭。

        我看到媽媽在買西紅柿的地方停下了腳步,知道她要買西紅柿了。我小聲地對媽媽說:“媽媽,西紅柿買多少斤?”媽媽也小聲地我說:“兩斤吧!”我想了想,腦子飛快地思考著:2斤=1000克。于是,我對賣菜的阿姨說:“這西紅柿一斤多少錢?”賣菜的阿姨說:“兩塊五,你買多少斤?”我回答她:“兩斤。”說的時候,我心里想:2.50+2.50=5(元)。我從媽媽那里拿了五元錢,交給了阿姨。

        媽媽又帶著我來到了賣雞翅的地方,知道她要買雞翅了。我又不解地問媽媽:“媽媽,買多少斤雞翅?”

        媽媽說:“買兩個雞翅,一個雞翅三塊五。”我心里想3.50+3.50=7(元)。媽媽遞給了我十元錢,我想了想,知道賣雞翅的`叔叔要找給我三塊錢。我把錢一邊給叔叔,一邊說:“買兩個雞翅!笔迨甯纱嗟卣f:“好嘞!”過過了一會兒,叔叔果然給我找了三塊錢。

        在回家的路上,我很想知道今天一共花了多少錢。于是,我的小腦袋又飛快地轉了起來:從學校到我家旁邊的菜市場一個人用掉了三塊,那么3.00+3.00=6(元)。買西紅柿花掉了五元。買雞翅花掉了七元錢。5.00+7.00=12.00(元)。買菜一共花掉了十二元錢。6.00+12.00=18(元)。今天一共花掉了十八塊錢。

        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真是太有趣啦!

      數(shù)學的日記13

        20xx年5月11日 星期一 天氣:晴

        今天我去圖書館看書,一眼望去,全是書。有有趣天文類的書,有百科全書,還有回味無窮的課外書……看到這些書,讓我想起一句話:孔夫子搬家—-盡是書(輸)。

        ,我特別喜歡數(shù)學,在學習去選了一本奧數(shù)書。在書中,我看到了邏輯與推理,非常感興趣。其中有一題是這樣的:

        有甲、乙、丙、丁四位歌手參加比賽,其中只有一位獲獎,有人走訪了四位歌手,甲說:“是乙或丙獲獎!币艺f:“甲丙都未獲獎。”丙說:“我獲獎了。”丁說:“是乙獲獎!彼奈桓枋值脑,只有兩句是對的,則獲獎的歌手是誰?

        我皺著眉,兩手托腮,思考到底寫不寫呢?寫,錯了怎么辦?不寫姐姐肯定要笑話我。唉!真是兩手提籃上街——左籃(難)右籃(難)。老天爺呀,你能不能幫幫我嗎?

        算了,靠天靠地不算是好漢,還是靠自己,認真思考,放手一搏吧!

        我看著這個題目開始喃喃自語:如果甲是獲獎的歌手,則都說的是假話,而題目說是有兩句是對的,所以甲不是獲獎的'歌手。如果乙是獲獎的歌手,則甲乙丁說的是真話,丙說的是假話,而題目說只有兩句話是對的,所以乙不是獲獎的歌手。如果丁是獲獎的歌手,則甲乙丙說的是假話。題目也說只有兩句話是對的,所以丁也不是獲獎的歌手。那么丙就是獲獎的歌手。通過幾分鐘的思考。我終于作出來了。我把結果告訴姐姐,姐姐向我豎起了大拇指。得到姐姐的表揚,我心里不知有多高興。

        通過做題,我意思到知識如浩瀚蒼穹,需要我們不但去探索。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能去探尋知識的奧妙。

        學習真有趣,讓我們一起走進書海,開始我們的拾貝之旅吧!

      數(shù)學的日記14

        這一天,我和媽媽、爸爸、姥姥一起去棣花古鎮(zhèn)游玩。

        到了棣花,一條大河橫亙眼前,許許多多的蓮葉、蓮花、蓮蓬迎面而來,美麗極了。這讓我瞬間想起了宋代詩人楊萬里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買票坐船,我和爸爸充當船夫,一人掌舵,一人劃船,沿著河道慢慢前行,飽覽沿途美景。劃累了,我們任由船兒在水中飄蕩,吃一些零食,聊幾句家常。看著四面潺潺的流水,媽媽突然發(fā)問:“你最近才學了流水行舟,能說說它的公式嗎?”

        我一聽,立即胸有成竹地說:V順-V水=V船,V逆=V船+V水,V船=( V順+V逆)÷2,V水=(V順-V逆)÷2。

        媽媽聽了連連點頭,爸爸說:“公式記得準確,但還要會運用,我給你出一道題檢測一下。甲乙兩港口相距480Km,船順流12時到達,船逆水24時到達,求水速和船速!

        我思考了一下,說:這一道題V順=480÷12=40(km/h),V逆=480÷24=20(km/h),那么V船=(40+20)÷2=30(km/h),V水=(40+20)÷2=10(km/h)

        “答對了!”爸爸聽完高興地說。

        媽媽一聽,不甘示弱,也給我出了一道題“已知我們乘的.這艘船的順水速度是36km/h,水速是6km/h。那么,船的靜水速度是多少?逆水速度是多少?”

        我一聽,這道題so easy,便立刻回答:V船是36-6=30(km/h), V逆是30-6=24(km/h)。

        媽媽高興地說:“看來你已經學會流水行舟了,很棒!由此可見兩點,一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二是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一定要做到活學活用!

        說話間,船已劃到了河道的出口,這意味著愉快的棣花之游結束了。

        看著眼前的美景,我期待下次再來!再會,棣花!

      數(shù)學的日記15

        5月30日星期六 晴

        我喜歡吃披薩,吃著吃著就有一個問題來了:為什么披薩的大小都是說6寸、8寸、10寸……6寸指的是什么?又為什么不用常見的厘米做單位呢?

        我觀察猜想6寸應該指的是披薩的直徑,問問媽媽,果然是的!

        我又上網查了查資料,原來,中國古代有一個長度單叫“寸”,“一尺等于十寸”,“一米等于三尺”,那這樣計算,1米=100厘米,一尺就用100除以3大約是33厘米,一寸呢,就大約是3.3厘米!6寸披薩的直徑就大約是20厘米了!

        然而,真相并非如此!披薩店所的“寸”并不是我國古代的計量單位“寸”,它指的是“英寸”。它們的關系是:

        1=1.312335758005……英寸,

        1英寸=2.54厘米。

        照這樣計算,6寸的披薩的直徑就大約是15.54厘米。咦?和我國的“寸”相差近5厘米?我又算了算8寸的,直徑相差比6厘米還多,10寸的就相差更多了,有近8厘米!唉呀呀,這樣子我得少吃多少披薩呀!

        再看看小朋友都愛看的電視機,也是說42寸,52寸……這里的“寸”也是“英寸”。電視機一般是長方形的,所以42寸就不是直徑,而是指電視機的對角線的長度,42寸的電視機對角線的長度大約是101。6厘米。如果想用長和寬來描述電視機的大小,可以用“勾股定理”來求,這個我得慢慢研究。

        還有照片的`大小,也是用幾寸表示的,也是指的“英寸”。一般情況下1寸的是指2。5cm*3.5cm,2寸的是3.5cm*5.3cm,5寸是12.7cm*8.9cm……

        為什么這些都是用“英寸” 做單位呢?原來,披薩、電視機、照相機都是從外國傳來的。我想,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把我國古老燦爛的文明也發(fā)揚到外國去!

      【數(shù)學的日記】相關文章:

      有關數(shù)學日記01-14

      關于數(shù)學日記01-14

      關于數(shù)學的日記07-01

      小學數(shù)學日記07-01

      數(shù)學日記范文10-29

      小學數(shù)學日記05-11

      買年貨的數(shù)學日記01-12

      數(shù)學的日記(精選15篇)01-10

      買年貨數(shù)學日記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