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2-06-11 21:49:26 總結 投訴 投稿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15篇)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結論,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那么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15篇)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1

        1.烯醛中碳碳雙鍵的檢驗

        (1)若是純凈的液態(tài)樣品,則可向所取試樣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則證明含有碳碳雙鍵。

        (2)若樣品為水溶液,則先向樣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煮沸,充分反應后冷卻過濾,向濾液中加入稀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則證明含有碳碳雙鍵。

        若直接向樣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則會有反應:—CHO+Br2+H2O→—COOH+2HBr而使溴水褪色。

        2.二糖或多糖水解產(chǎn)物的檢驗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則先向冷卻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銀氨溶液或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水浴)加熱,觀察現(xiàn)象,作出判斷。

        3.如何檢驗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樣,向試樣中加入NaOH溶液,振蕩后靜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鹽酸酸化,再滴入幾滴FeCl3溶液(或過量飽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有苯酚。

        若向樣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則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進入水溶液中與Fe3+進行離子反應;若向樣品中直接加入飽和溴水,則生成的三溴苯酚會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則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對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過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4.如何檢驗實驗室制得的乙烯氣體中含有CH2=CH2、SO2、CO2、H2O?

        將氣體依次通過無水硫酸銅、品紅溶液、飽和Fe2(SO4)3溶液、品紅溶液、澄清石灰水、檢驗水)(檢驗SO2)(除去SO2)(確認SO2已除盡)(檢驗CO2)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CH2=CH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2

        1、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

       。1)、銀鏡反應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5)、酚醛樹脂的制取

       。6)固體溶解度的測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條件下反應,均可用水浴加熱,其優(yōu)點:溫度變化平穩(wěn),不會大起大落,有利于反應的進行。

        2、需用溫度計的實驗有:

       。1)、實驗室制乙烯(170℃)

       。2)、蒸餾

       。3)、固體溶解度的測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熱的測定

       。6)制硝基苯(50—60℃)

        〔說明〕:

        (1)凡需要準確控制溫度者均需用溫度計。

       。2)注意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

        3、能與Na反應的有機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羥基的化合物。

        4、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物質(zhì)有:

        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質(zhì)。

        5、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質(zhì)有:

       。1)含有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羥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類物質(zhì)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還原性的無機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質(zhì)有:

       。1)含有碳碳雙鍵和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類物質(zhì)(取代)

       。3)含醛基物質(zhì)(氧化)

       。4)堿性物質(zhì)(如NaOH、Na2CO3)(氧化還原――歧化反應)

       。5)較強的無機還原劑(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機溶劑(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屬于萃取,使水層褪色而有機層呈橙紅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體有機物有:

        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體有機物有:

        烴、大多數(shù)酯、一氯烷烴。

        9、能發(fā)生水解反應的物質(zhì)有:

        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zhì)(肽)、鹽。

        10、不溶于水的有機物有:

        烴、鹵代烴、酯、淀粉、纖維素

        11、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shù)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濃硫酸、加熱條件下發(fā)生的反應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脫水反應、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質(zhì)有:

        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叁鍵的不飽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數(shù)有機物都可以燃燒,燃燒都是被氧氣氧化。

        14、顯酸性的有機物有:

        含有酚羥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質(zhì)變性的物質(zhì)有:

        強酸、強堿、重金屬鹽、甲醛、苯酚、強氧化劑、濃的酒精、雙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的有機物:

        具有酸、堿雙官能團的有機物(氨基酸、蛋白質(zhì)等)

        17、能與NaOH溶液發(fā)生反應的有機物:

       。1)酚:

       。2)羧酸:

        (3)鹵代烴(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熱反應慢,加熱反應快)

        (5)蛋白質(zhì)(水解)

        18、有明顯顏色變化的有機反應:

        1、苯酚與三氯化鐵溶液反應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單質(zhì)變藍色。

        5、蛋白質(zhì)遇濃硝酸呈黃色(顏色反應)。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3

        1,有機物的分類(主要是特殊的官能團,如雙鍵,三鍵,羥基(與烷基直接連的為醇羥基,與苯環(huán)直接連的是芬羥基),醛基,羧基,脂基);

        2同分異構體的書寫(不包括鏡像異構),一般指碳鏈異構,官能團異構;

        3特殊反應,指的是特殊官能團的特殊反應(烷烴,烯烴,醇的轉化;以及純的'逐級氧化(條件),酯化反應,以及脂的在酸性堿性條件下的水解產(chǎn)物等);

        4特征反應,用于物質(zhì)的分離鑒別(如使溴水褪色的物質(zhì),銀鏡反應,醛與氯化銅的反應等,還有就是無機試劑的一些);

        5掌握乙烯,1,3--丁二烯,2-氯-1,3-丁二烯的聚合方程式的書寫;

        6會使用質(zhì)譜儀,核磁共振氫譜的相關數(shù)據(jù)確定物質(zhì)的化學式;

        7會根據(jù)反應條件確定反應物的大致組成,會逆合成分析法分析有機題;

        8了解脂類,糖類,蛋白質(zhì)的相關物理化學性質(zhì);

        9,物質(zhì)的分離與鑒定,一般知道溴水,高錳酸鉀,碳酸鈉,四氯化碳等;

        10,有機實驗制取,收集裝置。甲烷,乙烯,乙酸乙酯,乙醇的制取以及注意事項。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適用的情況,分液法制取液體。還有就是分液,蒸餾,過濾的裝置及注意事項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4

        1.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樹脂(沸水浴)、銀鏡反應、醛與新制的Cu(OH)2懸濁液反應(熱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2.常用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銀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3.Cu(OH)2共熱產(chǎn)生紅色沉淀的):醛類(RCHO)、葡萄糖、麥芽糖、甲酸(HCOOH)、甲酸鹽(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14X(鹵原子:氯原子等)、—OH(羥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C=C(碳碳雙鍵)、—C≡C—(碳碳叁鍵)、—NH2(氨基)、—NH—CO—(肽鍵)、—NO2(硝基)。

        1、電解池:把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

        (1)電解池的構成條件

        ①外加直流電源;

       、谂c電源相連的兩個電極;

       、垭娊赓|(zhì)溶液或熔化的電解質(zhì)。

        (2)電極名稱和電極材料

        ①電極名稱

        陽極:接電源正極的為陽極,發(fā)生x氧化xx反應;

        陰極:接電源負極的為陰極,發(fā)生xx還原xx反應。

       、陔姌O材料

        惰性電極:C、Pt、Au等,僅導電,不參與反應;

        活性電極:Fe、Cu、Ag等,既可以導電,又可以參與電極反應。

        2、離子放電順序

        (1)陽極:

       、倩钚圆牧献麟姌O時:金屬在陽極失電子被氧化成陽離子進入溶液,陰離子不容易在電極上放電。

        ②惰性材料作電極(Pt、Au、石墨等)時:

        溶液中陰離子的放電順序(由易到難)是:S2->I->Br->Cl->OH->含氧酸根離子。

        (2)陰極:無論是惰性電極還是活性電極都不參與電極反應,發(fā)生反應的是溶液中的陽離子。

        3、陽離子在陰極上的放電順序是:

        Ag+>Fe3+>Cu2+>H+>Fe2+>Zn2+>Al3+>Mg2+>Na+

        1.純堿、蘇打:Na2CO32.小蘇打:NaHCO33.大蘇打:Na2S2O3

        4.石膏(生石膏):CaSO4·2H2O5.熟石膏:2CaSO4·.H2O

        6.瑩石:CaF27.重晶石:BaSO4(無毒)8.碳銨:NH4HCO3

        9.石灰石、大理石:CaCO310.生石灰:CaO11.食鹽:NaCl

        12.熟石灰、消石灰:Ca(OH)213.芒硝:Na2SO4·7H2O(緩瀉劑)

        14.燒堿、火堿、苛性鈉:NaOH15.綠礬:FaSO4·7H2O16.干冰:CO2

        17.明礬:KAl(SO4)2·12H2O18.漂:Ca(ClO)2、CaCl2(混合物)

        19.瀉鹽:MgSO4·7H2O20.膽礬、藍礬:CuSO4·5H2O21.雙氧水:H2O2

        23.石英:SiO224.剛玉:Al2O325.水玻璃、泡花堿:Na2SiO3

        26.鐵紅、鐵礦:Fe2O327.磁鐵礦:Fe3O428.黃鐵礦、硫鐵礦:FeS2

        29.銅綠、孔雀石:Cu2(OH)2CO330.菱鐵礦:FeCO331.赤銅礦:Cu2O

        32.波爾多液:Ca(OH)2和CuSO433.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34.天然氣、沼氣、坑氣(主要成分):CH435.水煤氣:CO和H2

        36.王水:濃HNO3、濃HCl按體積比1:3混合而成。

        37.鋁熱劑:Al+Fe2O3(或其它氧化物)40.尿素:CO(NH2)

        1、二、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之差為8。

        2、三、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之差為8或18,ⅠA、ⅡA為8,其他族為18。

        3、四、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之差為18。

        4、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之差為18或32。

        5、六、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之差為32。

        1、羥基就是氫氧根

        看上去都是OH組成的一個整體,其實,羥基是一個基團,它只是物質(zhì)結構的一部分,不會電離出來。而氫氧根是一個原子團,是一個陰離子,它或強或弱都能電離出來。所以,羥基不等于氫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羥基,不會電離出來;硫酸中有兩個OH也是羥基,眾所周知,硫酸不可能電離出OH-的。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離子,能電離出來,因此這里叫氫氧根。

        2、Fe3+離子是黃色的

        眾所周知,F(xiàn)eCl3溶液是黃色的,但是不是意味著Fe3+就是黃色的呢?不是。Fe3+對應的堿Fe(OH)3是弱堿,它和強酸根離子結合成的鹽類將會水解產(chǎn)生紅棕色的Fe(OH)3。因此濃的FeCl3溶液是紅棕色的,一般濃度就顯黃色,歸根結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導致的。真正Fe3+離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黃色的。將Fe3+溶液加入過量的酸來抑制水解,黃色將褪去。

        3、AgOH遇水分解

        我發(fā)現(xiàn)不少人都這么說,其實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為“-”就認為是遇水分解,其實不是的。而是AgOH的熱穩(wěn)定性極差,室溫就能分解,所以在復分解時得到AgOH后就馬上分解,因而AgOH常溫下不存在。和水是沒有關系的。如果在低溫下進行這個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這個白色沉淀的。

        4、多元含氧酸具體是幾元酸看酸中H的個數(shù)。

        多元酸究竟能電離多少個H+,是要看它結構中有多少個羥基,非羥基的氫是不能電離出來的。如亞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個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結構中,是有一個H和一個O分別和中心原子直接相連的,而不構成羥基。構成羥基的O和H只有兩個。因此H3PO3是二元酸。當然,有的還要考慮別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來解釋。

        5、酸式鹽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鹽溶液當然呈酸性啦,其實不然。到底酸式鹽呈什么性,要分情況討論。如果這是強酸的酸式鹽,因為它電離出了大量的H+,而且陰離子不水解,所以強酸的酸式鹽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鹽,則要比較它電離出H+的能力和陰離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陰離子的水解程度較大(如NaHCO3),則溶液呈堿性;反過來,如果陰離子電離出H+的能力較強(如NaH2PO4),則溶液呈酸性。

        6、H2SO4有強氧化性

        就這么說就不對,只要在前邊加一個“濃”字就對了。濃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體現(xiàn)在整體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電子,所以它有強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幾乎沒有(連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還弱得多。這也體現(xiàn)了低價態(tài)非金屬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價態(tài)的強,和HClO與HClO4的酸性強弱比較一樣。所以說H2SO4有強氧化性時必須嚴謹,前面加上“濃”字。

        7、鹽酸是氯化氫的俗稱

        看上去,兩者的化學式都相同,可能會產(chǎn)生誤會,鹽酸就是氯化氫的俗稱。其實鹽酸是混合物,是氯化氫和水的混合物;而氯化氫是純凈物,兩者根本不同的。氯化氫溶于水叫做氫氯酸,氫氯酸的俗稱就是鹽酸了。

        8、易溶于水的堿都是強堿,難溶于水的堿都是弱堿

        從常見的強堿NaOH、KOH、Ca(OH)2和常見的弱堿Fe(OH)3、Cu(OH)2來看,似乎易溶于水的堿都是強堿,難溶于水的堿都是弱堿。其實堿的堿性強弱和溶解度無關,其中,易溶于水的堿可別忘了氨水,氨水也是一弱堿。難溶于水的也不一定是弱堿,學過高一元素周期率這一節(jié)的都知道,鎂和熱水反應后滴酚酞變紅的,證明Mg(OH)2不是弱堿,而是中強堿,但Mg(OH)2是難溶的。還有AgOH,看Ag的金屬活動性這么弱,想必AgOH一定為很弱的堿。其實不然,通過測定AgNO3溶液的pH值近中性,也可得知AgOH也是一中強堿。

        9、寫離子方程式時,強電解質(zhì)一定拆,弱電解質(zhì)一定不拆

        在水溶液中,的確,強電解質(zhì)在水中完全電離,所以肯定拆;而弱電解質(zhì)不能完全電離,因此不拆。但是在非水溶液中進行時,或反應體系中水很少時,那就要看情況了。在固相反應時,無論是強電解質(zhì)還是弱電解質(zhì),無論這反應的實質(zhì)是否離子交換實現(xiàn)的,都不能拆。如:2NH4Cl+Ca(OH)2=△=CaCl2+2NH3↑+2H2O,這條方程式全部都不能拆,因此不能寫成離子方程式。有的方程式要看具體的反應實質(zhì),如濃H2SO4和Cu反應,盡管濃H2SO4的濃度為98%,還有少量水,有部分分子還可以完全電離成H+和SO42-,但是這條反應主要利用了濃H2SO4的強氧化性,能體現(xiàn)強氧化性的是H2SO4分子,所以實質(zhì)上參加反應的是H2SO4分子,所以這條反應中H2SO4不能拆。同樣,生成的CuSO4因水很少,也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也不能拆。弱電解質(zhì)也有拆的時候,因為弱電解質(zhì)只是相對于水是弱而以,在其他某些溶劑中,也許它就變成了強電解質(zhì)。如CH3COOH在水中為弱電解質(zhì),但在液氨中卻為強電解質(zhì)。在液氨做溶劑時,CH3COOH參加的離子反應,CH3COOH就可以拆。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5

        電解池:把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

        (1)電解池的構成條件

        ①外加直流電源;

       、谂c電源相連的.兩個電極;

       、垭娊赓|(zhì)溶液或熔化的電解質(zhì)。

        (2)電極名稱和電極材料

       、匐姌O名稱

        陽極:接電源正極的為陽極,發(fā)生___氧化_____反應;

        陰極:接電源負極的為陰極,發(fā)生____還原____反應。

       、陔姌O材料

        惰性電極:C、Pt、Au等,僅導電,不參與反應;

        活性電極:Fe、Cu、Ag等,既可以導電,又可以參與電極反應。

        離子放電順序

        (1)陽極:

       、倩钚圆牧献麟姌O時:金屬在陽極失電子被氧化成陽離子進入溶液,陰離子不容易在電極上放電。

       、诙栊圆牧献麟姌O(Pt、Au、石墨等)時:

        溶液中陰離子的放電順序(由易到難)是:S2->I->Br->Cl->OH->含氧酸根離子。

        (2)陰極:無論是惰性電極還是活性電極都不參與電極反應,發(fā)生反應的是溶液中的陽離子。

        陽離子在陰極上的放電順序是:

        Ag+>Fe3+>Cu2+>H+>Fe2+>Zn2+>Al3+>Mg2+>Na+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6

        1、電解的原理

       。1)電解的概念:

        在直流電作用下,電解質(zhì)在兩上電極上分別發(fā)生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過程叫做電解。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叫做電解池。

       。2)電極反應:以電解熔融的NaCl為例:

        陽極: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稱為陽極,陽極發(fā)生氧化反應:2Cl—→Cl2↑+2e—。

        陰極: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稱為陰極,陰極發(fā)生還原反應:Na++e—→Na。

        總方程式:2NaCl(熔)2Na+Cl2↑

        2、電解原理的應用

        (1)電解食鹽水制備燒堿、氯氣和氫氣。

        陽極:2Cl—→Cl2+2e—

        陰極:2H++e—→H2↑

        總反應:2NaCl+2H2O2NaOH+H2↑+Cl2↑

       。2)銅的電解精煉。

        粗銅(含Zn、Ni、Fe、Ag、Au、Pt)為陽極,精銅為陰極,CuSO4溶液為電解質(zhì)溶液。

        陽極反應:Cu→Cu2++2e—,還發(fā)生幾個副反應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應,沉積在電解池底部形成陽極泥。

        陰極反應:Cu2++2e—→Cu

       。3)電鍍:以鐵表面鍍銅為例

        待鍍金屬Fe為陰極,鍍層金屬Cu為陽極,CuSO4溶液為電解質(zhì)溶液。

        陽極反應:Cu→Cu2++2e—

        陰極反應:Cu2++2e—→Cu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7

        1、定義:

        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zhì)。

        非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

        強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zhì)。

        弱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zhì)。

        2、電解質(zhì)與非電解質(zhì)本質(zhì)區(qū)別:

        電解質(zhì)——離子化合物或共價化合物

        非電解質(zhì)——共價化合物

        注意:

       、匐娊赓|(zhì)、非電解質(zhì)都是化合物

       、赟O2、NH3、CO2等屬于非電解質(zhì)

        ③強電解質(zhì)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電離,故BaSO4為強電解質(zhì))——電解質(zhì)的強弱與導電性、溶解性無關。

        3、電離平衡:

        在一定的條件下,當電解質(zhì)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速率和離子結合成分子時,電離過程就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這叫電離平衡。

        4、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A、溫度:電離一般吸熱,升溫有利于電離。

        B、濃度:濃度越大,電離程度越小;溶液稀釋時,電離平衡向著電離的方向移動。

        C、同離子效應:在弱電解質(zhì)溶液里加入與弱電解質(zhì)具有相同離子的.電解質(zhì),會減弱電離。

        D、其他外加試劑:加入能與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產(chǎn)生的某種離子反應的物質(zhì)時,有利于電離。

        5、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用可逆符號弱酸的電離要分布寫(第一步為主)

        6、電離常數(shù):

        在一定條件下,弱電解質(zhì)在達到電離平衡時,溶液中電離所生成的各種離子濃度的乘積,跟溶液中未電離的分子濃度的比是一個常數(shù)。叫做電離平衡常數(shù),(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堿。)

        表示方法:ABA++B-

        Ki=[A+][B-]/[AB]

        7、影響因素:

        a、電離常數(shù)的大小主要由物質(zhì)的本性決定。

        b、電離常數(shù)受溫度變化影響,不受濃度變化影響,在室溫下一般變化不大。

        C、同一溫度下,不同弱酸,電離常數(shù)越大,其電離程度越大,酸性越強。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8

        【學習目標】

        1、通過實驗認識化學反應的速率

        2、通過實驗認識化學反應的限度

        3、了解控制反應條件在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基礎知識】

        一、化學反應速率

        1、定義

        化學反應速率是表示反應進行 的物理量,通常用_ 表示。

        計算公式 ;常用單位: 。

        各物質(zhì)表示的速率比等于該反應方程式中相應的化學計量系數(shù)比。

        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1)內(nèi)因:反應物的性質(zhì)(主要)

       。2)外因:其他條件不變時

       、贉囟龋簻囟壬撸磻俾蔩 _

       、趬簭姡簩τ谟袣怏w參加的反應,增加壓強,反應速率_ _

       、蹪舛龋涸龃蠓磻锏臐舛龋磻俾蔩 _

       、艽呋瘎菏褂茫ㄕ┐呋瘎, 反應速率_ _

        其他:反應接觸面積的大小、固體反應物的顆粒大小、光照、超聲波、電磁波、溶劑等對反應速率也有影響。

        二、化學反應的限度

        1.可逆反應:在 下,既可正反應方向進行,同時又可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

        可逆反應有一定限度,反應物不可能完全轉化為生成物。

        2.化學平衡狀態(tài):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當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發(fā)生改變的狀態(tài),稱為化學平衡狀態(tài)。

        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逆:可逆反應

        動:動態(tài)平衡 V正≠0, V逆≠0

        等:V正=V逆

        定: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不是相等,也不能某種比例)

        變:條件改變,平衡狀態(tài)將被破壞

        3.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達平衡狀態(tài)即達到該反應的限度。

        【典型例題】

        1.(20xx年水平測試)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反應速率的是( )

        A.升高溫度 B.降低溫度

        C.提高反應物濃度 D.使用合適的催化劑

        2.(20xx年測試)對于反應2H2O2 ===2H2O + O2↑,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的是( )

        A.減小H2O2溶液的濃度 B.升高H2O2溶液的溫度

        C.向H2O2溶液中加人少量MnO2粉末 D.向H2O2溶液中加人一定濃度的FeCl3溶液

        3.(20xx年水平測試)實驗室用鋅粒與2l/L硫酸溶液制取氫氣,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的是( )

        A.用鋅粉代替鋅粒 B.改用3l/L硫酸溶液

        C.改用熱的2l/L硫酸溶液 D.向該硫酸溶液中加入等體積的水

        4.(20xx年水平測試)對工業(yè)合成氨反應:N2+3H2 2NH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使用合適的催化劑可以加大反應速率

        B.升高溫度可以增大反應速率

        C.增大N2濃度可以使H2轉化率達到100℅

        D.增大N2濃度可以增大反應速率

        5.(20xx年水平測試)用下列方法制取氫氣,反應速率最大的是( )

        A.冬天,塊狀鋅與2 lL一1硫酸溶液反應

        B.冬天,粉末狀鋅與2 lL一1硫酸溶液反應

        C.夏天,塊狀鋅與2 lL一1硫酸溶液反應

        D.夏天,粉末狀鋅與2lL一1硫酸溶液反應

        6.在一條件下,反應N2+3H2 2NH3在10L密閉容器中進行,測得2in內(nèi),N2的物質(zhì)的量由20l減少到8l,則2in內(nèi)N2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

        A.1.2l(Lin)-1B.1.0 l(Lin)-1

        C.0.6 l(Lin)-1 D.0.4 l(Lin)-1

        7.下列措施是為了降低化學反應速率的是

        A.食品放在冰箱中貯藏 B.用鐵粉代替鐵釘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

        C.合成氨工業(yè)中使用催化劑 D.在試管中進行鋁和鹽酸反應時,稍微加熱

        8.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很多,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溫度 B.濃度 C.催化劑 D.反應物的性質(zhì)

        9.在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X(g)+3(g) 2Z(g)達到平衡的標志是

       、賈生成的速率與Z分解的速率相等,②單位時間生成a l X,同時生成3a l ,③X、、Z的濃度不再變化,④X、、Z的分子數(shù)比為1:3:2,⑤X、、Z的濃度相等,⑥X、、Z的質(zhì)量不再發(fā)生變化

        A.①③⑥ B.①②③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9

        1、狀態(tài):

        固態(tài):飽和高級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淀粉、維生素、

        醋酸(16.6℃以下);

        氣態(tài):C4以下的烷、烯、炔烴、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態(tài):油狀: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狀: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氣味:

        無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帶有臭味);

        稍有氣味:乙烯;特殊氣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級酯;

        3、顏色:白色:葡萄糖、多糖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輕:苯、液態(tài)烴、一氯代烴、乙醇、乙醛、低級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CCl4,氯仿(CHCl3).

        5、揮發(fā)性: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級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與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甘油).

        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CH:C2H2、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烴和環(huán)烷烴;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shù)的飽和一元羧酸或酯;

        如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5、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于其碳

        原子數(shù)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能與溴水發(fā)生化學反應而使溴水褪色或變色的物質(zhì)

        有機物:

       、挪伙柡蜔N(烯烴、炔烴、二烯烴等)

       、撇伙柡蜔N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鞘彤a(chǎn)品(裂化氣、裂解氣、裂化汽油等)

        ⑷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等)、酚類.

        ⑸天然橡膠(聚異戊二烯)

        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質(zhì)

        上層變無色的(ρ>1):鹵代烴(CCl4、氯仿、溴苯等);

        下層變無色的(ρ0,m/4>1,m>4.分子式中H原子數(shù)大于4的氣態(tài)烴都符合.

        ②△V=0,m/4=1,m=4.、CH4,C2H4,C3H4,C4H4.

        ③△V<0,m/4<1,m<4.只有C2H2符合.

        (4)根據(jù)含氧烴的衍生物完全燃燒消耗O2的`物質(zhì)的量與生成CO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可推導

        有機物的可能結構

       、偃艉难趿颗c生成的CO2的物質(zhì)的量相等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谌艉难趿看笥谏傻腃O2的物質(zhì)的量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廴艉难趿啃∮谏傻腃O2的物質(zhì)的量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以上x、y、m、n均為正整數(shù))

        其他

        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CH:C2H2、C4H4(乙烯基乙炔)、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

        苯乙烯)

        2)CH2:烯烴和環(huán)烯烴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shù)的飽和一元羧酸

        或酯.如: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

        (5)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于其碳原子數(shù)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10

        1、各類有機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學性質(zhì)

        烷烴CnH2n+2僅含C—C鍵與鹵素等發(fā)生取代反應、熱分解、不與高錳酸鉀、溴水、強酸強堿反應

        烯烴CnH2n含C==C鍵與鹵素等發(fā)生加成反應、與高錳酸鉀發(fā)生氧化反應、聚合反應、加聚反應

        炔烴CnH2n-2含C≡C鍵與鹵素等發(fā)生加成反應、與高錳酸鉀發(fā)生氧化反應、聚合反應

        苯(芳香烴)CnH2n-6與鹵素等發(fā)生取代反應、與氫氣等發(fā)生加成反應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與高錳酸鉀發(fā)生氧化反應)

        鹵代烴: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機化合物的性質(zhì),主要抓官能團的特性,比如,醇類中,醇羥基的性質(zhì):1.可以與金屬鈉等反應產(chǎn)生氫氣,2.可以發(fā)生消去反應,注意,羥基鄰位碳原子上必須要有氫原子,3.可以被氧氣催化氧化,連有羥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氫原子。4.與羧酸發(fā)生酯化反應。5.可以與氫鹵素酸發(fā)生取代反應。6.醇分子之間可以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顯紫色醛:CnH2nO羧酸:CnH2nO2酯:CnH2nO2

        2、取代反應包括:鹵代、硝化、鹵代烴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應等;

        3、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不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總質(zhì)量一定,完全燃燒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變的。恒等于單一成分該質(zhì)量時產(chǎn)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質(zhì)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飽和烴(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發(fā)生氧化褪色)、有機溶劑[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烴、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發(fā)生了萃取而褪色。較強的無機還原劑(如SO2、KI、FeSO4等)(氧化還原反應)

        5.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質(zhì)有:

        (1)含有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羥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類物質(zhì)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還原性的無機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與Na反應的有機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羥基的化合物

        7、能與NaOH溶液發(fā)生反應的有機物:

        (1)酚:(2)羧酸:(3)鹵代烴(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熱反應慢,加熱反應快)(5)蛋白質(zhì)(水解)

        8.能發(fā)生水解反應的物質(zhì)有: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zhì)(肽)、鹽

        9、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麥芽糖(也可同Cu(OH)2反應)。

        計算時的關系式一般為:—CHO——2Ag

        注意:當銀氨溶液足量時,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應式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11.

        10、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shù)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H2O

        11.濃H2SO4、加熱條件下發(fā)生的反應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脫水反應、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

        12、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

        (1)、銀鏡反應(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條件下反應,均可用水浴加熱。

        13、解推斷題的特點是:抓住問題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條件(即特殊性質(zhì)或特征反應),如苯酚與濃溴水的反應和顯色反應,醛基的氧化反應等。但有機物的特征條件不多,因此還應抓住題給的關系條件和類別條件。關系條件能告訴有機物間的聯(lián)系,如A氧化為B,B氧化為C,則A、B、C必為醇、醛,羧酸類;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機物的衍變關系,能給你一個整體概念。

        14、烯烴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團。

        去氫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氫叫還原。

        醇類氧化變-醛,醛類氧化變羧酸。

        光照鹵代在側鏈,催化鹵代在苯環(huán)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11

        化學性質(zhì)

        1、SO2能作漂白劑。SO2雖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機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劑如石蕊試液。SO2使品紅褪色是因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錳酸鉀褪色是因為還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為溶于不生成酸。

        2、SO2與Cl2通入水中雖然都有漂白性,但將二者以等物質(zhì)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則會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出現(xiàn)渾濁的物質(zhì):

        第一種可能為與Cl—生成難溶物。包括:①AgNO3

        第二種可能為與H+反應生成難溶物。包括:

        ①可溶性硅酸鹽(SiO32—),離子方程式為:SiO32—+2H+=H2SiO3↓

       、诒椒逾c溶液加鹽酸生成苯酚渾濁液。

        ③S2O32—離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

       、芤恍┠z體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膠粒帶負電荷與加入的.H+發(fā)生電荷中和使膠體凝聚,當然,若繼續(xù)滴加鹽酸至過量,該沉淀則會溶解。)若加HI溶液,最終會氧化得到I2。

       、軦lO2—離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當然,若繼續(xù)滴加鹽酸至過量,該沉淀則會溶解。

        4、濃硫酸的作用:

       、贊饬蛩崤cCu反應——強氧化性、酸性②實驗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脫水性

        ③實驗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劑、吸水劑④酯化反應——催化劑、吸水劑

        ⑤蔗糖中倒入濃硫酸——脫水性、強氧化性、吸水性

       、弈懙\中加濃硫酸——吸水性

        5、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不一定是醛?赡苁牵

       、偃虎诩姿;③甲酸鹽;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麥芽糖(均在堿性環(huán)境下進行)

        6、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zhì)

       、亠@兩性的物質(zhì):Al、Al2O3、Al(OH)3

       、谌跛岬匿@鹽:(NH4)2CO3、(NH4)2SO3、(NH4)2S等。

       、廴跛岬乃崾禁}:NaHS、NaHCO3、NaHSO3等。

        ④氨基酸。

       、萑纛}目不指定強堿是NaOH,則用Ba(OH)2,Na2CO3、Na2SO3也可以。

        7、有毒的氣體: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溫下不能共存的氣體: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氣體: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NH3。有漂白作用的氣體:Cl2(有水時)和SO2,但兩者同時使用時漂白效果減弱。檢驗Cl2常用淀粉碘化鉀試紙,Cl2能使?jié)駶櫟淖仙镌嚰埾茸兗t后褪色。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12

        1、化學反應的速率

        (1)概念:化學反應速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nèi)反應物濃度的減少量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來表示。

        計算公式:

       、賳挝唬簃ol/(L·s)或mol/(L·min)

        ②B為溶液或氣體,若B為固體或純液體不計算速率。

       、垡陨纤硎镜氖瞧骄俾,而不是瞬時速率。

       、苤匾(guī)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數(shù)比

        變化量比=方程式系數(shù)比

        (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內(nèi)因:由參加反應的物質(zhì)的結構和性質(zhì)決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溫度:升高溫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劑:一般加快反應速率(正催化劑)

       、蹪舛龋涸黾覥反應物的濃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氣體才有濃度可言)

        ④壓強:增大壓強,增大速率(適用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

       、萜渌蛩兀喝绻(射線)、固體的表面積(顆粒大小)、反應物的狀態(tài)(溶劑)、原電池等也會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2、化學反應的限度——化學平衡

        (1)在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向反應速率與逆向反應速率相等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tài)。

        化學平衡的移動受到溫度、反應物濃度、壓強等因素的影響。催化劑只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對化學平衡無影響。

        在相同的條件下同時向正、逆兩個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叫做可逆反應。通常把由反應物向生成物進行的反應叫做正反應。而由生成物向反應物進行的反應叫做逆反應。

        在任何可逆反應中,正方應進行的同時,逆反應也在進行?赡娣磻荒苓M行到底,即是說可逆反應無論進行到何種程度,任何物質(zhì)(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zhì)的量都不可能為0。

        (2)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逆、動、等、定、變。

        ①逆: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

        ②動:動態(tài)平衡,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仍在不斷進行。

       、鄣龋哼_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方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芏ǎ哼_到平衡狀態(tài)時,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葑儯寒敆l件變化時,原平衡被破壞,在新的條件下會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

       、賄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質(zhì)比較)

       、诟鹘M分濃度保持不變或百分含量不變

       、劢柚伾蛔兣袛(有一種物質(zhì)是有顏色的)

       、芸偽镔|(zhì)的量或總體積或總壓強或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變(前提:反應前后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不相等的反應適用,即如對于反應)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13

        一、化學反應的速率

        1、化學反應是怎樣進行的

       。1)基元反應:能夠一步完成的反應稱為基元反應,大多數(shù)化學反應都是分幾步完成的。

       。2)反應歷程:平時寫的化學方程式是由幾個基元反應組成的總反應?偡磻杏没磻獦嫵傻姆磻蛄蟹Q為反應歷程,又稱反應機理。

       。3)不同反應的反應歷程不同。同一反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歷程也可能不同,反應歷程的差別又造成了反應速率的不同。

        2、化學反應速率

       。1)概念:

        單位時間內(nèi)反應物的減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應的快慢,即反應的速率,用符號v表示。

       。2)表達式:

       。3)特點

        對某一具體反應,用不同物質(zhì)表示化學反應速率時所得的數(shù)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質(zhì)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zhì)的系數(shù)之比。

        3、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1)反應速率常數(shù)(K)

        反應速率常數(shù)(K)表示單位濃度下的化學反應速率,通常,反應速率常數(shù)越大,反應進行得越快。反應速率常數(shù)與濃度無關,受溫度、催化劑、固體表面性質(zhì)等因素的影響。

        (2)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增大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增大,減小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減小。

        增大生成物濃度,逆反應速率增大,減小生成物濃度,逆反應速率減小。

       。3)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壓強只影響氣體,對只涉及固體、液體的反應,壓強的改變對反應速率幾乎無影響。

        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際上是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為壓強的.改變是通過改變?nèi)萜魅莘e引起的。壓縮容器容積,氣體壓強增大,氣體物質(zhì)的濃度都增大,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積,氣體壓強減;氣體物質(zhì)的濃度都減小,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

        4、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經(jīng)驗公式

        阿倫尼烏斯總結出了反應速率常數(shù)與溫度之間關系的經(jīng)驗公式:

        式中A為比例系數(shù),e為自然對數(shù)的底,R為摩爾氣體常數(shù)量,Ea為活化能。

        由公式知,當Ea>0時,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常數(shù)增大,化學反應速率也隨之增大?芍瑴囟葘瘜W反應速率的影響與活化能有關。

        (2)活化能Ea。

        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與反應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應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罨蹺a值越大,改變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越大。

        5、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規(guī)律:

        催化劑大多能加快反應速率,原因是催化劑能通過參加反應,改變反應歷程,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來有效提高反應速率。

       。2)催化劑的特點:

        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而在反應前后本身的質(zhì)量和化學性質(zhì)不變。

        催化劑具有選擇性。

        催化劑不能改變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不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不能改變平衡轉化率。

        二、化學反應條件的優(yōu)化——工業(yè)合成氨

        1、合成氨反應的限度

        合成氨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同時也是氣體物質(zhì)的量減小的熵減反應,故降低溫度、增大壓強將有利于化學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動。

        2、合成氨反應的速率

       。1)高壓既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動,又使反應速率加快,但高壓對設備的要求也高,故壓強不能特別大。

        (2)反應過程中將氨從混合氣中分離出去,能保持較高的反應速率。

       。3)溫度越高,反應速率進行得越快,但溫度過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動,不利于氨的合成。

       。4)加入催化劑能大幅度加快反應速率。

        3、合成氨的適宜條件

        在合成氨生產(chǎn)中,達到高轉化率與高反應速率所需要的條件有時是矛盾的,故應該尋找以較高反應速率并獲得適當平衡轉化率的反應條件:一般用鐵做催化劑,控制反應溫度在700K左右,壓強范圍大致在1×107Pa~1×108Pa之間,并采用N2與H2分壓為1∶2、8的投料比。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14

        1、反應熱:化學反應過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熱量。

        焓變:在恒溫、恒壓的條件下,化學反應過程中所吸收或釋放的熱量(QP)。

        2、符號:△H 單位:kJ/mol

        3、規(guī)定:吸熱反應:△H > 0 或者值為“+”,放熱反應:△H < 0 或者值為“-”

        4、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燃燒、中和反應、金屬與酸反應、以及大部分化合反應是放熱的

        大部分分解反應,電離、水解、高溫下碳還原金屬氧化物、碳與二氧化碳反應、Ba(OH)2與NH4Cl的反應等一般屬于吸熱反應。

        5、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放熱反應,體系能量降低,△H<0

        反應物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總能量,吸熱反應,體系能量升高,△H>0

        △H在數(shù)值上等于反應物分子斷裂舊鍵時所吸收的總能量與生成物分子形成新鍵時所釋放的總能量之差,△H=E生成物能量-E反應物能量=E反應物鍵能之和-E生成物鍵能之和

        6、熱化學方程式:表示化學反應中放出或吸收的熱量的化學方程式。

        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注意事項:

        (1)反應物和生成物要標明其聚集狀態(tài),用g、l、s、aq表示不同狀態(tài)。

        (2)方程式右端用△H 標明恒壓條件下反應放出或吸收的熱量,放熱為負,吸熱為正。

        (3)熱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zhì)前的化學計量數(shù)只表示物質(zhì)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數(shù)或分數(shù)。

        (4)對于相同物質(zhì)的反應,當化學計量數(shù)不同時,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與計量數(shù)成正比,當化學反應逆向進行時,數(shù)值不變,符號相反。

        7、蓋斯定律:不管化學反應是一步完成或分幾步完成,其反應熱是相同的;瘜W反應的焓變(ΔH)只與反應體系的始態(tài)和終態(tài)有關,而與反應的途徑無關。

        規(guī)律:若多步化學反應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學反應,則新反應的反應熱即為上述多步反應的反應熱之和。

        8、燃燒熱:在101kPa時,l mol物質(zhì)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時的反應熱.

        注意:

       、 燃燒的條件是在101kPa;

       、 標準:是以1mol燃料作為標準,因此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時,其它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可用分數(shù)表示;

       、 物質(zhì)燃燒都是放熱反應,所以表達物質(zhì)燃燒時的△H均為負值;

        ④ 燃燒要完全:C元素轉化為CO2(g),而不是CO;H元素轉化為H2O(l),N元素轉化為N2(g)。

        9.中和熱:強酸與強堿的稀溶液反應生成1mol的水所放出的熱量

        KOH(aq) + 1/2H2SO4(aq)==== 1/2K2SO4(aq) + H2O(l);ΔH=-57.3 kJ?mol-1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15

        1、中和熱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而生成1molH2O,這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

        2、強酸與強堿的中和反應其實質(zhì)是H+和OH—反應,其熱化學方程式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堿電離要吸收熱量,所以它們參加中和反應時的中和熱小于57、3kJ/mol。

        4、蓋斯定律內(nèi)容: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只與反應的始態(tài)(各反應物)和終態(tài)(各生成物)有關,而與具體反應進行的途徑無關,如果一個反應可以分幾步進行,則各分步反應的反應熱之和與該反應一步完成的反應熱是相同的。

        5、燃燒熱概念:25℃,101kPa時,1mol純物質(zhì)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燃燒熱的單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幾點:

       、傺芯織l件:101kPa

        ②反應程度:完全燃燒,產(chǎn)物是穩(wěn)定的氧化物。

       、廴紵锏奈镔|(zhì)的量:1mol

       、苎芯績(nèi)容:放出的熱量。(ΔH<0,單位kJ/mol)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07-1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07-29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通用15篇07-20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合集15篇)07-20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集合15篇)07-1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通用15篇)07-1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集錦15篇)07-29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集合15篇07-20

      高二化學重點知識點總結8篇07-16

      高二化學重點知識點總結(8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