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 推薦度:
- 課文《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 推薦度:
-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
《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美,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yǎng)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對于朗讀的指導,首先在預習之前,我將文章給學生范讀了一遍,要求學生標注字詞的讀音及朗讀停頓,然后要求他們回去要將課文讀熟!白x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并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來讀,那么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
上課時,在講課文的過程中,也要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反復地讀,且速度宜慢,因為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另外還要注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及段落間的停頓,尤其是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會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于將文字所描繪的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教師可要做示范朗讀,學生中讀得好的也可給同學們示范。
這篇文章的.難點是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物者,窺谷望反”兩句的理解?紤]到學生以現(xiàn)在的生活閱歷很難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如只講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覺有些膚淺,所以教學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礎(chǔ)上,介紹作者生活的背景及個人經(jīng)歷,然后讓學生在此基礎(chǔ)上說說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最后再作以總結(jié)。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2
《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美,所以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yǎng)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對于朗讀的指導,首先在預習之前,我將文章給學生范讀了一遍,要求學生標注字詞的`讀音及朗讀停頓,然后要求他們回去要將課文讀熟!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并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來讀,那么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上課時,在講課文的過程中,也要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反復地讀,且速度宜慢,因為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另外還要注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及段落間的停頓,尤其是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會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于將文字所描繪的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教師可要做示范朗讀,學生中讀得好的也可給同學們示范。
這篇文章的難點是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物者,窺谷望反”兩句的理解?紤]到學生以現(xiàn)在的生活閱歷很難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如只講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覺有些膚淺,所以教學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礎(chǔ)上,介紹作者生活的背景及個人經(jīng)歷,然后讓學生在此基礎(chǔ)上說說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最后再作以總結(jié)。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3
結(jié)束《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的教學后,自己經(jīng)過反思并做如下總結(jié)。
一、成功之處
。、對于這篇寫景名文,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借助文章感受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在導入時,我利用多媒體演示了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并引用葉文玲的《烏篷搖夢到春江》中對于富春江的評價——俏、美、嬌等評價性語言加以說明,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于富春江有所向往。
。、《與朱元思書》一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較少見的一篇“駢體文”,在教學中,我通過范讀、領(lǐng)讀、速讀讓學生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四六句、對偶,并讓學生自我總結(jié),教師加以補充,使學生能對駢體文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在這篇文中的教學中,我嘗試運用了“望畫說文”、“望文說文”的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內(nèi)容,挖掘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再一次領(lǐng)略了富春江的美。
4、自己覺得最大的.成功在于在45分鐘內(nèi),一直以音樂作為創(chuàng)設情境的最佳手段,在教師范讀后,由學生來領(lǐng)讀,學生自由閱讀,學生速讀,學生品讀,講解后組織學生選取自己較為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背誦識記,從而引導學生誦讀經(jīng)典、傳承經(jīng)典。
二、不足之處
。、對于教材的挖掘不夠。例如對于“奇山”的特點沒有挖掘到
位,沒有使學生深入感受富春江的山的奇、險、高。
。病τ趯W生的了解不夠。個別時候存在著教師包辦,不敢放手的傾向。
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覺得自己應加強的是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不止一次感嘆個別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之深,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更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4
我十分有幸參加了此次“同課異構(gòu)”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得到了許多前輩和同事的指導關(guān)心,自己也受益頗多,下面是我對這次講課的一些反思。
根據(jù)初三的教學進度,我們決定以《與朱元思書》這篇文言文來參加這次活動。在講課前的一個星期,我們初三語文組在小組教研會上對這篇課文進行了集體備課和分析。這是一篇文言文,而且是一篇優(yōu)美的山水小品文。所以我們認為這一課的教學重點首先應該是理解文意,掌握重點詞語的意思并且能翻譯重點句子,然后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主要在體會富春江山水的綺麗多姿,以及對抓住特點有層次的寫景方法的學習和對作者厭棄塵俗、向往自然的情感的理解。
星期一,按照活動要求,我們組集體抽簽。得知這一課要由我來講后,我本來想呈現(xiàn)一個完整的課堂,從朗讀到翻譯再到理解分析課文。但根據(jù)我對學生兩個多月的了解,他們比較含蓄,接受知識比較慢而且需要給予充足的思考和理解時間,于是我決定將本課的翻譯和詞語理解提前進行。所以我把這節(jié)課的目標定為熟讀課文和學習抓住特點有層次的寫景方法。在備課和制作課件過程中,大家給予了我很多幫助和關(guān)心,顧校長建議我在課件的最后以書面形式將寫景的方法進行呈現(xiàn),可以更清晰而且省時間,胡老師和瞿老師在課件的制作上也給我提了意見,讓我明白了課件要為課堂服務,而不能過多牽制課堂。
星期二的下午第二節(jié)課這堂課以朗讀貫穿,重點是分析文中的寫景方法,并聯(lián)系以前的課文讓學生加深印象。這堂課我認為基本達到了目標。課堂雖然不夠活潑熱情,但學生們都積極思考,一些基礎(chǔ)很差平時不敢回答問題的同學也努力跟上節(jié)奏。對于這堂課的難點:富春江山的寫法的分析沒有遇到什么阻礙。而且學生們也在品味優(yōu)美的山水中準確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這堂課時間把握也剛剛好。總之,我認為這堂課基本完成了任務。
上個星期五我們組召開教研會,對我的課進行了評課。老師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這堂課的切入點較小,目標明確,舍棄了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在知識的掌握上很扎實,符合初三年級的教學實際。我還有所欠缺的是:第一點,原計劃以朗讀貫穿全文,但實際操作的時候,到了課堂后一半,由于時間關(guān)系也由于我有些緊張,就忘記了閱讀,本來想讓學生們在熟讀基礎(chǔ)上進行背誦的,效果沒有完全達到,課堂的優(yōu)美性打了折扣;第二點,關(guān)于作者的生平介紹不用一定放到課堂的開始,可以到理解主旨句的時候插入作者的經(jīng)歷,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情感;第三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這本來是一篇很優(yōu)美的散文,但是我?guī)ьI(lǐng)學生條分縷析的同時忘記了體會這篇文章的美。語文在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情感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課堂應該是美的熏陶。
總之,此次活動中讓我受益匪淺,我明白了: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也會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xù)虛心聽取各位前輩和同事的建議,積極參加集體教研,主動思考如何讓課堂更高效。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5
本節(jié)課我的課題是《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三課。我現(xiàn)將本節(jié)課教授過程中的優(yōu)缺點進行反思。
優(yōu)點:本節(jié)課我本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EEPO教育理念,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主動、積極、有效地進行多邊活動,形成互補優(yōu)勢。讓學生在“看、聽、講、想、做、動、靜”中享受學習的過程,充分體現(xiàn)課堂效率的提高和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從而強化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培訓。
(一)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個學生:因為本文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言散文,所以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文章的整體意境和美感,再結(jié)合本班學生活潑好動,表現(xiàn)欲望強烈的特點,將傳統(tǒng)的由老師指導朗讀改成由學生成立的“朗讀專家小組”指導同學朗讀,評價同學朗讀,在生生的互動中鍛煉學生的“讀、講、聽、學”的能力,并讓課堂真正地“動”起來。
。ǘ┩ㄟ^任務型交際活動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結(jié)合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學生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進入詩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風物之靈秀,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懷。我設計了讓學生根據(jù)固定句式“山(水)之美,美在”來鑒賞文章寫景的美點。這一環(huán)節(jié)互動的形式是小組合作探討,小組代表上臺展示,運用EEPO的形式充分調(diào)動起了學生自主思考,合作分享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看著自己的討論結(jié)果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并贏得掌聲,每一位參與討論的同學都充滿了成就感和喜悅感,所以一節(jié)課下來同學們不僅收獲了知識也收獲了自信。
。ㄈ⿲W生小結(jié)環(huán)節(jié)利用氣泡圖的形式既節(jié)省時間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老師和學生一目了然的明白這節(jié)課學生都學到了什么。由于氣泡圖的'繪制方法非常靈活并且很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所以最后總結(jié)的環(huán)節(jié)又再一次升華了文章的主題,讓學生們從自然界的峰巒溝壑聯(lián)想到了人生的坎坷之時和風光之時,并思考得出結(jié)論:坎坷之時莫消沉放棄,得意之時也莫驕傲不可一世。所以整堂課學生們都在主動思考中度過,受益頗多。
缺點:本節(jié)課也有很多遺憾:例如對時間的把控不當、板書設計的不夠美觀、對學生的評價過多集中在語言評價上。
(一)本節(jié)課設計的內(nèi)容過多,以至于下課了內(nèi)容卻沒有講完,這雖和學生講解、評價的不可控性有關(guān),也和我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夠精心有關(guān),所以在今后的備課和教學中,我一定會把時間觀念放在重要的位置,不貪多但求精,更加專業(yè)的呈現(xiàn)優(yōu)課。
。ǘ┍竟(jié)課最大的遺憾是板書設計的不夠美觀,寫完課題和作者之后應該將板書寫在黑板的正中間,而我卻寫在了最上面,和作者擠在了一起,讓板書整體看起來擁擠,這次板書書寫的失敗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重視板書書寫,不僅要把字寫好,也要設計精心,結(jié)構(gòu)合理,在具體的比賽中還要隨機應變,頭腦靈活。
通過對本節(jié)課的反思,我深深體會到“EEPO”教學理念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授課理念、方式的轉(zhuǎn)變勢在必行。想要做一名優(yōu)秀的“EEPO”教師,我還要學習太多的東西,所以要一直本著謙虛好學的姿態(tài)多向課改同路人、成功者請教,在學習中才能不斷進步。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6
《與朱元思書》是一篇簡練精彩的山水小品文,宛如一首韻味盎然的詩,選文層次清晰,生動形象地刻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帶富春江的山光水色,描繪了祖國南方秀麗江山的奇異景象,使人讀后確有悠然神往之感。
從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駢文,文字既千錘百煉有生動曉暢,基本上使用四言和六言句式。這樣一篇美文,是學生積累的最佳材料。因此,誦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朗讀,有學生范讀,錄音聽讀,學生跟著感覺自由讀、全體學生齊讀等讓學生在誦讀中熟悉、理解、感悟、積累。
在疏通課文,研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我沒有一字一句地講解,而是采取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相結(jié)合的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疏通字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相互討論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對于小組不能解決的疑難詞句,最后由全班討論交流,這樣雖然花的時間多一些,但我覺得效果是好的。學生通過互助合作得出了答案,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自信心增強了。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7
【設計理念】
根據(jù)“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新課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指導。在教學時,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熟讀成誦,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志趣美。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朗讀、譯講、背誦課文。
2、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lǐng)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學習重點】
1、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語言美。
【學習難點】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學習過程】
一、導入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shù)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歷代文人墨客為之歌唱。這里是富春江的幾張圖片(看課件2),讓我們聚焦富春江。唐代許多大詩人都慕名來到這里,并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精美的詩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詩之路”。為什么那么多詩人會聚首這里,這恐怕得益于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請看學習目標(看課件3)
1、能正確朗讀、譯講、背誦課文。
2、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lǐng)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任務比較艱巨,但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緊張地自主學習,順利地達到目標。
二、檢查預習
1、前大家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下面先檢查預習情況,知道本文作者的舉手?(預習時注意了課下注釋,很好!)
2、道本文體裁及這種文體特點的`舉手?(學生回答后明確:本文是一篇駢體文,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
3、那么課文題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吳均寫給朱元思的一封書信。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一讀課文,掃除生字(請同學們根據(jù)老師的指導自學)
1、出示自學指導(一)(出示課件4)
自學指導(一)
請自由朗讀課文,如有不認識的字,就向同學請教,或舉手問老師。三分鐘后,比誰能正確的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師板書學生提問的的字于黑板上。
可能讀錯的字詞:
轉(zhuǎn) 縹碧 軒邈 見 橫柯 急湍
三分鐘后,則指著黑板上的字問:會讀的舉手?指名會的學生讀。
2、師:下面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比誰讀的正確,聲音響亮。愿意讀的舉手。
x x,你先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如果發(fā)現(xiàn)讀錯了,就舉手幫他更正。
3、生輪流讀,有錯即停,指名更正,師板書讀錯的字與黑板左側(cè)。
4、生齊讀課文(配樂朗讀)。
四、二讀課文,練習譯講
1、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學指導(二),準備譯講課文(出示課件5)
自學指導(二)
請讀讀課文,利用注釋或字典練習譯講。如有疑難,就向同學請教,或舉手問老師。六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地譯講課文。
2、生自瀆,自譯課文,師巡視,了解學生自譯過程中的疑難問題。鼓勵學生質(zhì)疑,并板書于黑板中間。
師提示:請同學們不要放過一個疑難,有不會的一定要提出來。
3、(6分鐘后)師:能譯講的同學請舉手。
下面開始譯講課文,這幾個疑難詞句,在譯講時一并解決。怎樣譯講呢?請看:(出示課件6)譯講方法:
逐句譯講,即讀一句,解釋詞,最后翻譯這一句(人名、地名不必解釋)
4、這一排同學用“開火車”的方式依次譯講,其他同學認真聽,隨時指出錯誤。(如出現(xiàn)錯誤,問:能講對的舉手?指名許多學生回答。如無人舉手,教師講解。)
5、生可能有以下難翻譯的句子: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往反。]
點撥:[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
(生在譯講過程中,可能有些內(nèi)容沒有補充出來,師提示:翻譯時要做必要的補充,如 “(山間的)泉水沖擊著巖石”。)
6、師: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一遍,如有疑難,可以提出來。如有疑問,老師個別輔導。
7、齊讀課文,如果時間來不及,就不用了。
五、課堂作業(yè)
師:下面請大家完成課堂作業(yè)(出示課件7)出示課堂作業(yè)
1、 背誦課文:
請大家練習背誦,讀一點,背一點,背不出來的,再看看書,可以自己背,相互背。5分鐘后,比誰能正確的背誦。
2、5分鐘后,問:能背的同學舉手?
如果舉手少,就讓學生再讀;如舉手多,就指名背誦。
3、檢查背誦
同桌背;
齊背(不熟練的可以翻翻書)。
繼續(xù)出示課堂作業(yè)(出示課件8)
4、請讀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讀了課文,你有何感受?[美]作者面對美景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往反!睂W生討論后明確
[不僅富春山的魅力很大,表現(xiàn)了作者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5、探究、練習二 [解決探究練習二]
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異”在哪里?
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只要能抓住重點,說出:
奇山──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視覺和聽覺結(jié)合)
異水──水之清澈(深、清、急)[千丈見底,直視無礙,急湍甚箭]。也就能夠大致領(lǐng)悟這篇寫景美文的魅力了。
小結(jié):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的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jié)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畫,因為它不僅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同學們,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或借助電腦,創(chuàng)一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好,這堂課我們通過朗讀,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lǐng)會了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課后請同學們完成以下作業(yè)。
師:下課
六、作業(yè)設置(出示課件9)
1、背誦課文
2、把課文改寫成現(xiàn)代文,介紹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的景色。
3、同學們,請那起你手中的畫筆,或借助電腦,創(chuàng)一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教學反思】
我?guī)е嘈艑W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想法走向?qū)W生,在課堂上果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反思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第一點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解放思想、轉(zhuǎn)變觀念──“把理解字詞全部下放給學生”,但不是完全甩給學生,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抓住重點字詞句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賞讀課文。品味文章的妙處,在課堂上,師生是平等,互動的交流,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才能充分體現(xiàn)。第二點實驗理念,轉(zhuǎn)變方式,我覺得文言文比現(xiàn)代文還多了一層美,即語言文字本身的美,以及由語言的隔閡所帶來的想像美、再創(chuàng)造美,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想像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得到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這正符合新《課標》對文言文提出的誦讀要求。
【板書設計】
奇山 山之峻峭
異水 水之清澈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8
《與朱元思書》編者安排在人教版八下第五單元第一篇,此文是一篇只有144字的短小精美的山水小品,景物引人入勝,情感樸實真摯,文字簡練雋永。文中沒有生僻字,讀起來朗朗上口,課下注釋詳實,學生學起來應該沒多大難度。于是在教學設計時,我想改變“朗讀課文—介紹作者—時代背景—字詞解析—文章翻譯—內(nèi)容分析”傳統(tǒng)文言文教學方式,希望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chǔ)上,緊扣“語言”這根主線,通過學生讀、說、議來達到“理解積累關(guān)鍵文言字詞、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語言妙處,體味作者情感,了解古人寫景藝術(shù)”的目標。以此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例子作用,既是閱讀的例子,也是寫作的范例。然而教學效果卻出乎我的意料,整個課堂氣氛沉悶,沒有精彩的發(fā)言,沒有動態(tài)的生成。
在“重言輕文”的課堂,教師多糾纏于有限的文言知識傳授,照本宣科,而無視生動形象文言語境,課堂普遍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逐字逐句地串講課文,對每個字詞都不放過,還苛求要求學生歸納整理出通假字、異讀字、古今異義字、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學生在機械重復、死板瑣碎地抄錄背誦中忙得不亦樂乎。在“重言輕文”的課堂,教師只重視教師的“言”,而忽視學生的“言”,這里的“言”是指言語表達,課堂成了典型的滿堂灌,死氣沉沉。學生即使“言”也大多停留在解釋詞句、翻譯句子、理解性填空上,而缺少融入文中生動形象、優(yōu)美意境等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長期以往,文言文教學陷入學生怕學文言文,教師怕教文言文的境地。
與“重言輕文”相對的是另一個極端是“重文輕言。”“重文輕言”的課堂,有的教師喜歡把文體、作者、文章的寫作背景及其價值講得無一遺漏,還用許多時間介紹作者的趣事、賞析作品中人物形象、作品的寫作特色,甚至花大量的時間討論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評價文中人物的做法等等。對于文中的語言知識卻講得十分簡略:實詞僅止于課本下面的注釋,虛詞只是就句子講講其意義與用法,特殊句式也僅止于把句子疏通。在這樣的課堂,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辯論、模擬表演等花樣很多,課堂一片熱鬧。在重文輕言的.課上,有的教師標榜著對文言文的張揚個性理解與即興發(fā)揮,滔滔不絕、激情滿懷,卻忽視文本之“言”所包孕的文化信息,結(jié)果學生聽得云里霧里,文言知識不落實,碰到具體的文言文讀不懂,在蒙與猜中苦苦掙扎。記得宜昌市中考考過一道題“維舟處處是花開”,解釋“維”的意思,據(jù)說這道題得分率不高,結(jié)果很令人吃驚。因為在七年級下冊《共工怒觸不周山》中的“地維絕”的“維”解釋為“繩子”,結(jié)合詞類活用知識,結(jié)合上下文,就很容易理解為“用繩子系”。由此可見“重文輕言”的課堂,學生學習文言文之后,對于古代漢語中的語言知識收獲甚少,即使有一些收獲,也顯得很零散。
因此,文言文教學應該做到“文”“言”并重。所謂“言”就是言語形式,“文”指思想內(nèi)容,“言”與“文”是文言文的兩翼,缺一不可。教學文言文既要重“言”,又要重“文”,應立足于“言”組織教學,在教學“言”的過程中重視融合“文”的內(nèi)涵。重“言”就是要重視詞語積累、重視古漢語語法、重視句讀與誦讀、重視文言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重“文”就是要率領(lǐng)學生走進文本去體悟文言文的豐富文化內(nèi)涵,走近作者的心靈世界。當然每一篇文章無論從“言”還是從“文”的角度都有許多點值得教授、挖掘、探討,若都兼顧到不僅時間不夠,還會凌亂不堪。因此并非每篇課文、每一堂課都要落實文言和關(guān)注文章、文化,“言”“文”并重的理念應著眼于整個的文言文教學,否則有限的課堂是難以承載如此繁重的教學任務的。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具體狀況和年級、單元、課文整體把握,靈活安排。譬如在七年級著重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釋義能力,將重點放在文言文的詞語、句子的準確理解上;八年級重點放在培養(yǎng)語感、學習古人寫作技巧、語言的品位上;九年級重點文言詞語的歸類梳理積累,放在文化常識的積累和文章的鑒賞感悟上。在單元教學中,一個單元四篇課文,也應有所側(cè)重,如精讀課文可“言”“文”兼顧,略讀課文要么“因言悟文”,要么“由文帶言”,靈活處理。同類型文章在教學中可采用層層推進方法處理。如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學習描寫山水的文章側(cè)重于“言”,那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同類型的文章就可側(cè)重于“文”。
上面僅僅是從教者的角度來思考,文言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教會學生如何學文言文,學生如何讀懂一篇簡單的文言文。因此教者既要教會學生學習“言”的方法,即要會正確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又要在文言文課堂上會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還要教會學生理解“文”的方法,即怎樣從具體的“言”去理解文章、文體、文化、文學、人文的內(nèi)涵。文言文教學不僅要“言”與“文”結(jié)合,教者還要注重教學生學;教者既要教知識教“實”,又要教方法教“活”,更要教“文”教“美”。
愿我們“文”“言”并重教會學生學文言文,給文言文教學創(chuàng)造一個春天,讓教師不再怕教文言文,讓學生不再怕學文言文。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9
《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美,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yǎng)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對于朗讀的指導,首先在預習之前,我將文章給學生范讀了一遍,要求學生標注字詞的讀音及朗讀停頓,然后要求他們回去要將課文讀熟。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并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來讀,那么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教師可要做示范朗讀,學生中讀得好的也可給同學們示范。
在疏通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沒有一字一句地講解,而是采取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疏通字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0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寫景美文,結(jié)束新課后,我反思如下:
1、對于這篇寫景美文,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借助文章感受富春江的美景。在誦讀時,我利用多媒體用古箏曲《高山流水》作背景音樂,搜集富春江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于富春江有所向往。
2、針對“駢體文”,在教學中,我通過范讀、品讀、自由誦讀等形式,咬文嚼字,讓學生熟悉、理解、品味、鑒賞、記憶、積累,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引導學生品讀經(jīng)典、傳承經(jīng)典。
3、對于寫景美文,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嘗試運用“賞景聽讀”“以景助講”“望景生文”等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挖掘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在反復賞景中受到美的熏陶。
4、針對課文難點,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我聯(lián)系歷史資料,進行拓展延伸,以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為了加強語言積累與運用的訓練,因此,我在“拓展延伸”與“課后作業(yè)”中做了相應的處理。
遺憾是:時間分配得不夠好,“溫故知新”處利用了7、8分鐘的時間,造成前松后緊,因此也沖淡了重點;如果能在此節(jié)省5分鐘時間,“誦讀”的訓練能更突出一些,同時后面的設計的“弦外之音”及“拓展鏈接”的內(nèi)涵才能挖掘到位,使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的高潔情趣。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01-18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范文10-07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15篇01-18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07-25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04-08
《與朱元思書》教學教案11-29
課文《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精選7篇)11-02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15篇07-25
與朱元思書的教案03-07
與朱元思書教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