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文化去哪兒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化去哪兒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文化去哪兒作文 1
說起文化,就不得不提影響了中國思想界二千多年的儒家學說,雖說在新文化運動中它被否定,一時間矛頭指向孔教,但它能在中國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長達二千年,必有它的過人之處。
而在儒學中,被喻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即為儒家“五!。
仁
何謂仁?在與他人相處時為他人著想,關(guān)愛他人,即為仁。被稱為“黨的好干部”的焦裕祿,一生清政愛民,時時刻刻為百姓著想,不以公謀私,一心只為百姓!耙簧碚龤,兩袖清風”正是對他的真實寫照。這,就是“仁”。
義
何為義?在他人遭到困難時,伸出援手,即為義。想起幾年前的“5·12”汶川大地震,汶川牽動著幾億中華兒女的心,數(shù)百萬同胞失去家園。這時,多少人紛紛慷慨解囊,用手中的錢和一顆關(guān)愛的心支援災(zāi)區(qū)。而我們的人民子弟兵則是奔赴第一線,解救被困者。大難當頭,齊心協(xié)力,這就是“義”。
禮
何謂禮?禮者,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尊敬他人,即為禮。只有空空的麥芽才會筆直挺立,直指天空,目空一切,而有著飽滿的果實的麥穗,才會彎下腰來,顯出對他人的尊敬,對陽光和土地的'感恩。這,就是“禮”。
智
何為智?把日常的東西看透,明白其中道理,即為智。一小童與友出行,見路邊有棗樹,其友爬樹摘果解渴,唯他一人不動。路人問他為何不去一同采摘,他說:“棗樹長于路旁而還有許多棗,其棗定是酸的!甭啡艘惶骄烤梗粭椬佑炙嵊挚。這,就是“智”。
信
何謂信?對待人誠信,不欺騙,有良心,即為信。這讓我想起了古時商鞅變法,為了取信于人,他立了一根木頭在城東,揚言只要有人將它搬到城西,賞五十金。這時來了個大力士,將木頭一口氣搬到了城西,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從此他的威望大大提高,變法也取得了巨大成功。這,就是“信”。
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著文化的影子,更有些古仁人的思想是值得學習的。儒家“五常”,則可以說是一些美好行為的概括。我們要學會以“仁”,以“禮”,以“信”待人,以“義”助人,以“智”生活。懂得文化,使生活里有文化的影子,生活必將更加美好!
文化去哪兒?去生活中細細品鑒吧。
文化去哪兒作文 2
當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墻,當我撫摸著腐朽的柱梁,當我興奮地倚欄遠望,總會有一絲酸澀沖上心頭,總聽到一個聲音大聲地說:記得嗎?你的祖先名叫炎黃!
有人跟我說:曾經(jīng)有一條大魚,生活在北冥那個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鳥,在天地之間翱翔。巨鳥有垂天之云般的翅膀,雖九萬里亦可扶搖而上。莊子賦予我們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博大恢弘的殿堂。
有人告訴我,曾經(jīng)有個怪異的青年名叫嵇康,他臨刑前,彈奏了一曲絕響《廣陵散》,那寬袍博帶在風中飛揚,他用最儒雅的姿態(tài)面對死亡。幾千年過去了,依舊有余音繞梁,只是他可能不知道,真正斷絕的不是曲譜,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喜歡漢文化的我,曾經(jīng)夢回大唐,和一個叫李白的詩人云游四方,他用來下酒的是劍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皓月。我曾見他在月下徘徊高聲歌唱,長風吹開他的發(fā)帶,長袍飄逸宛如仙人一般模樣……
我亦曾夢游大宋,皇帝軟弱,偏安一隅,把北方的大片土地拱手相讓,岳武穆高吟“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引領(lǐng)岳家軍征戰(zhàn)沙場?蓢@英雄遭忌,讒人高張,一縷忠魂消散在西子湖畔……一個民族的精英就這么被“莫須有”的罪名冤殺,然而在血色夕陽中,我依稀看到有人把它插進了土壤,那是將軍用過的,一支寧折不彎的`銀槍。
時間的車輪滾滾,終于在甲申那年失了方向。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嶺上,為紀念這個悲劇建立的一座祠堂,那個叫史可法的文弱書生,他不愿散開高束的發(fā)髻,更不能脫去祖先留給他的衣裳,于是他決定與城共存亡。丟了性命,護了信仰。殘酷的殺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千百年后,民族的精魂依然會在中華大地上熠熠發(fā)光。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出生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我走進麥當勞的廳堂,穿起古奇牌的時裝,我隨口唱著英文歌曲卻莫名其妙地心傷,因為我聽到一個遙遠的聲音大聲問我:“忘了嗎,你的祖先名叫炎黃?”當頭棒喝,我記憶的屏幕上出現(xiàn)了一群黃發(fā)碧眼的“豺狼”,攜帶著堅船利炮,拆了我們的廟宇,毀了我們的殿堂……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我們說著民主自由,卻忘了倫理綱常;我們擁有音樂神童,卻不識角徵宮商;我們建起高樓大廈,卻容不下一塊公德牌坊;我們穿著西裝革履,卻沒了自己的民族服裝……
在哪里,那個禮儀之邦?在哪里,那個漢家兒郎?為什么我穿起最美麗的衣裳,你卻說我行為異常?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漢裝,你卻說它屬于扶桑?為什么紀念愛國詩魂屈原的端午,卻成為韓國人的“注冊商標”?為什么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告白,你卻當作一個玩笑?
角徵宮商,盛世華章,邦之禮儀,流布無疆。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惟愿同袍,共賞瀾滄。
文化去哪兒作文 3
中國的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無論是古代的四大發(fā)明,還是思想上的百家爭鳴,亦或是各種古代的文物,無一不令人嘆為觀止。
從商代的甲骨文,到西晉時期的隸書,再到現(xiàn)在的楷書,漢字的發(fā)展見證著我國歷史文化的進步。從古到今,漢字在一步步簡化,一步步變得美觀,它的作用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有了漢字,我們的歷史才不會是空白;有了漢字,我們的思想才不會空虛;有了漢字,中華民族才能一直源遠流長。
可是,現(xiàn)在又有多少人,能夠明白漢字的精髓呢?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一個街區(qū)不完全了解漢字意義的.人數(shù)就占了街區(qū)總?cè)藬?shù)的七成左右。是的,盡管現(xiàn)在是一個科技迅速發(fā)展的時代,如今出現(xiàn)了電腦,手機等高科技產(chǎn)物,它們也確實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墒牵F(xiàn)在又有多少人,能寫一手真正漂亮的字呢?
正因為有了漢字,才有了一篇篇優(yōu)美的文章,一首首押韻的詩詞,一本本奇妙的書籍。也正因為有了漢字,才產(chǎn)生了書法這門奇妙的藝術(shù)。所以,我們應(yīng)該珍惜僅存的漢字文化,因為它帶給我們的,不只是一種形體,更是一種思想,一種文化。
但現(xiàn)如今,僅存的文化又有多少呢?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可記者們關(guān)心的并不是他的成功經(jīng)歷與秘訣,而是他的吃喝拉撒;模特為了弘揚京劇這門藝術(shù),卻身著比基尼,讓人啼笑皆非;又有多少的古建筑,倒在了無情的挖掘機面前……這一切的一切,難道還不值得我們?nèi)シ此紗幔?/p>
現(xiàn)在,漢字文化也正在逐漸消失了,難道我們不應(yīng)做點措施去挽留它嗎?若是連漢字文化都消失了,我們中國又怎么能對得起“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稱號?
漢字文化,你可是中國文化中舉足輕重的組成部分!你不能離開我們!你在哪兒?快點回來吧!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民族都需要你!
文化去哪兒作文 4
曾幾時,“文化”這個字眼已經(jīng)從我們的腦海里淡去,風雅的語言文字逐漸被臟話掩蓋,文學名著也逐漸被網(wǎng)絡(luò)小說等擠出。
有人說:“中國是文明古國,文化源遠流長!笨烧l又意識到,“文化”因為我們的漠視而不情愿留在我們這些俗人身邊,不原留在這些忽視它的身邊,它要走了,尋找珍惜它的人。
有道考試題目,讓考生略談對八大山人的理解,而有一位考生答到:“中國歷史上的八位潛跡山林的隱士,通過詩文,有傲骨,姓名待考!笔褂嗲镉晗壬唤麊∪皇。
文學是中國文化的靈魂,可又有幾人將它重視過,有多少人寫錯別字,亂用詞語,亂用成語,總寫病句,望文生義,張冠李戴。
有多少人說到什么網(wǎng)絡(luò)小說,流行語都頭頭是道,但說起文學卻文不對頭,不知所語。
好多人聲稱愛國,可愛國就是這樣“愛”的嗎?連中國最基本的文化常識都不知道,“愛”國?能說出口嗎?
文化它走了,它藏起來了,而又一個冒牌貨出現(xiàn)在我們的世界里,真真的文化帶走了魯迅,朱自清,巴金,孔夫子,詩圣杜甫一代名作家,帶走了《論語》,而新文化來了,帶來了明星,潮流用語,臟話。
文化走了,真的走了,這么久都沒人發(fā)現(xiàn)它,它失望了,它曾經(jīng)狂熱的粉絲不再崇拜它,而去崇拜那個與它相似,卻冒名頂替它的同類。于是它決定出走,再也不出現(xiàn)。
而我們現(xiàn)在不找它,更待何時。我們要去尋找它,尋找那個鐫刻在每個人骨子里的文化,尋找那個被遺棄的'文化。有了它,我們才有真正的自我,有了它,我們才有屬于自己的靈魂。文化帶給我們那么多,我們怎忍割舍它?
去尋找它,只有它才是真正屬于我們的,只有它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仍與我們同在,只有它,才能使我們感受到萬物的活力。
尋找文化,放棄潮流用語,放棄追星,那么魯迅一代文學大師,詩圣,詩仙都會被我們津津樂道。
尋找它,尋找那個陪我們走了幾千年的文化。我們不能失去它。
有一天,文化會回到我們的身邊,只要我們有恒心。
【文化去哪兒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爸爸去哪兒作文11-12
它去哪兒了?01-22
爸爸去哪兒小學作文04-22
年味去哪兒了作文11-09
(推薦)爸爸去哪兒作文01-02
我的“特權(quán)”去哪兒啦02-25
【精華】壓歲錢去哪兒了作文12-13
時間去哪兒了作文(通用25篇)03-18
壓歲錢去哪兒了作文集合8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