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

      時間:2024-06-13 15:09:05 作文600字 投訴 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jié)構(gòu)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jié)尾作文的出現(xiàn)。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了解《詩經(jīng)》的有關(guān)文學常識,掌握重章疊句的形式特點以及賦、比、興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⑵ 通過學習《靜女》和《氓》,進而了解“國風”的寫作內(nèi)容,體會民間的歌謠的特色;了解衛(wèi)、邶兩地不同的文化背景,體味獨特的文化內(nèi)容。

        2.能力目標:

       、 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注釋,初步讀懂詩歌的能力。

       、 運用聯(lián)想、想象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目標:

        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點:

        1、品味詩歌細節(jié)描寫的藝術(shù)效果。

        2、典型情節(jié)及精練語言。

        教學難點:

        反復誦讀、吟詠,在理解文章基礎上,形成古詩文的語感。加深對古典詩歌的理解與領悟。

        教學方法:

        采用誦讀教學法:音讀、意讀、情讀、美讀,讀中理解課文,讀中體會詩歌語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詩經(jīng)邶風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一.你對《詩經(jīng)》的了解有多少?(結(jié)合注解1)

        ⑴ 性質(zhì):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這一部總集,在它成為儒家的經(jīng)典以前,通稱為“詩”。(儒家奉有“四書”“五經(jīng)”,“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jīng)”指《詩》《書》《禮》《易》《春秋》!傲嚒敝f有二:一即六種技藝,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禮儀、音樂、射箭、駕車、識字、計算);一即六經(jīng),《詩》《書》《禮》《易》《樂》《春秋》,也就是除了“五經(jīng)”外,再加上失傳的《樂》。)

       、 體制和內(nèi)容:

        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大約500年間的詩歌作品,305篇,也稱“詩三百”。 這些詩分屬于國風、雅、頌三個部分,這大約是音樂的分類:

        “風”指十五國風,風是樂調(diào),國風就是各國土樂的意思,共160篇。大部分是民間歌謠,是《詩經(jīng)》的精華,它和屈原的《離騷》后人經(jīng)常把它們并稱為“風騷”,本用來指兩大文學流派,后人多用來指文人如“遷客騷人”。但是再后來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的“風騷”其意卻大相徑庭,如“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身量苗條,體格風騷”“賣弄風騷”等。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是周代貴族所作的樂歌,也有一部分民歌,產(chǎn)生于周王畿;

        “頌” 是贊美歌,是祭樂,分周頌、魯頌、商頌,40篇。頌詩中《周頌》最早,全是西周作品!渡添灐肥乔捌甙耸兰o之間宋國的作品。《魯頌》是前七世紀魯國的作品。頌多是周天子和諸侯用于宗廟祭祀的舞樂,文字板滯,但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孔子曾經(jīng)這樣極力贊美《詩經(jīng)》:“《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思想純正)’”孔子以后的儒家學派人物,都把《詩經(jīng)》當作教本,傳授不絕!对娊(jīng)》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是詩歌文學的鼻祖,為我國古典詩歌奠定了現(xiàn)實主義基礎。

       、 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教師在此無須多介紹,在具體研習時結(jié)合實例講解)

        《詩經(jīng)》在篇章結(jié)構(gòu)上多采用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形式,主要表現(xiàn)手法是賦、比、興。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用今天的話說:“賦”就是直接敘事、刻畫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興”就是起頭,即先說別的事物,以引出詩人要說的事物。

        賦、比、興都是詩人用以構(gòu)筑詩的藝術(shù)形象和意境的方法,它們的運用,能加強詩歌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增加詩的韻味和形象感染力,對后世詩歌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一般說來,雖某些詩側(cè)重用賦、或比、或興,而多數(shù)則是交互運用。就三類詩相對地說,在“風”和“小雅”中用比、興多些,“大雅”和“頌”則多用賦。南宋吳泳曾對《毛詩》注明“興”的詩有過統(tǒng)計,他說:毛氏自《關(guān)睢》而下總百十六篇,首系之“興”。“風”七十,“小雅”四十,“大雅”四,“頌”二,注曰“興也”。(據(jù)謝榛:《四溟詩話》卷二統(tǒng)計)

        《詩經(jīng)》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比較整齊,這是詩歌發(fā)展過程中的早期形式!对娊(jīng)》善于運用章句的重疊來表達思想感情,使詩歌在音律上和修辭上都收到美的效果。這種情況在《國風》和《小雅》的部分詩篇中尤為突出。

        二.導入新課——《詩經(jīng)》源頭探愛情

        《詩經(jīng)》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關(guān)于愛情和婚姻問題的詩。愛情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情感!对娊(jīng)》中表現(xiàn)純真的愛情的民歌很不少,而且表達方式大多具有質(zhì)樸、熱烈而大膽的特點。

        *文學史上關(guān)于“三部曲”的說法——

        “三部曲” 的說法源于古希臘,指情節(jié)連貫的三部悲劇,又稱三聯(lián)劇,F(xiàn)接線指三部內(nèi)容各自獨立又互相聯(lián)系的作品,高爾基的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抗戰(zhàn)三部曲”:《火》一、二、三部

        茅盾的“農(nóng)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關(guān)于《詩經(jīng)》有“愛情三部曲”的說法:

        1.“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jīng)關(guān)雎》)──以雌雄二鳥和鳴起興,表達了男子對女子真摯、熱烈的追求。

        附:《關(guān)雎》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2.“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詩經(jīng)子衿》)──男子對女子刻骨銘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

        附:見后面的“延伸閱讀,深化鑒賞”

        3.“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jīng)蒹葭》)──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悵、迷惘的愁情恰似蒼茫的秋水,蕭瑟的蘆葦。

        附:《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愛情作為人類最真摯的情感,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F(xiàn)在我們來學習這首《靜女》,看看又是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

        三、整體把握

        1.聽錄音朗讀課文,學生結(jié)合注釋,掃除文字障礙。

        2.學生自由誦讀,討論詩歌的形式上有什么特點?初步感知詩歌的形式特點。

       、 題目取自于句首,并不是標題,不能代表詩篇的內(nèi)容。

       、 基本句式是四言,一般讀成“2/2”節(jié)拍

       、 采用疊章的形式,即重復的章節(jié),意義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變。

       、 為獲得聲韻上的美感。采用了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匯。

        3.學生結(jié)合誦讀提示再一次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詩的主要內(nèi)容。

        明確:《邶風靜女》是其中一首極富幽默情趣的愛情短詩。它以第一人稱“我”(男青年)的口吻描繪了與戀人幽期密約時的有趣情景,描繪了“我”見到戀人前后的不同心情,顯示出一個天真活潑、聰明慧美的少女和一個憨厚、癡情的少年的形象。主人公大膽熱烈的愛情表白是自然健康的人性之歌。

        四.自由討論,相互交流:這首詩格調(diào)輕松優(yōu)美,把民間一對男女戀人約會時的情景描寫得生動活潑,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就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而言,描寫了幾個鏡頭?哪些地方令你感到有趣、激動與驚奇?

        提示:注意詩中多處運用的細節(jié)描寫、場景描寫和心理描寫。

        描寫了三個鏡頭,采用了蒙太奇手法(“空白”作為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一種手段源于繪畫。文學作品中的“空白”就是運用含蓄精練的'語言描寫人事景物,給讀者留下更多想象聯(lián)想的空間,達到言簡意豐、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shù)效果。《靜女》很講究“空白”藝術(shù)的運用。 詩短小但不乏情趣。三小節(jié)詩表面上只寫了幾個動作,可在具體欣賞詩的時候,卻不能局限于這個小范圍。要調(diào)動想象填補其留下的大量“空白”。那么,這三小節(jié)就發(fā)展成了三幕小短劇。)

        第一章:靜女其姝,候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這一章描寫男女戀人約會的場景。“靜女其姝,候我于城隅”,點明了約會的地點與人物。(板書:一會:)

        與“我”約會的是一位文雅而美麗的姑娘,這從“靜”、“姝”兩字可以看出。約會的地點是“城隅”:城墻上的角樓(一說是城墻邊的角落)。請注意:《詩經(jīng)》時代的“城”,不是城市,而是城墻。但“我”如約趕到的時候,她卻——板書:愛而不見,故意躲藏起來不出現(xiàn)(一說是故意躲藏起來不讓看見)。

        問:靜女為什么“愛而不見”?“我”的舉動怎樣?(板書:搔首踟躕)反映什么心情,背后隱含什么情感?

        愛,通“薆”,揚雄《方言》:“薆,謂薆蔽也。”急得“我”抓耳搔首,徘徊不停!吧κ柞剀X”四字,把“我”的憨厚、真誠以及未見戀人的焦灼、憂慮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現(xiàn)了出來,表達了“我”對“靜女”的愛慕和思念之深。(板書:——青年之急)這一章中“靜女”尚未露面,但從她“愛而不見”的故意逗人的表現(xiàn),可以想象她天真活潑、調(diào)皮可愛的情態(tài)。

        兩饋贈:(板書)——

        第二章: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第三章: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這兩章描寫男女戀人見面后的情景!办o女”與“我”見面后,送給“我”一支紅色的管簫,紅色的管簫鮮明有光,“我”非常喜愛,陶醉其中(板書:彤管有煒 說懌女美)。這里的“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拔摇北砻嫔鲜琴潎@管簫之美,實際上是贊嘆“靜女”之美。這表現(xiàn)了“我”對“靜女”的愛戀。(板書:——青年之戀)

        接下來這一章繼續(xù)描寫兩人見面后的情景!办o女”又贈給“我”一束從野外放牧的地方采來的茅草,那茅草的確又美麗又稀奇。但是“我”感到:不是茅草有多么美麗,而是因為它是“靜女”贈送的,所以才顯得特別珍貴。(板書:匪汝之為美 美人之貽——青年之誠)

        總結(jié)引申——從《詩經(jīng)》中的許多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古時的青年男女,在表達愛意之時,是極其含蓄浪漫意蘊的,如有以動物的相依相從表愛情,以植物花卉的柔潤芳香表愛情,更有以音響的和諧悅耳表愛情,可以說是比比皆是。如《詩經(jīng)》的首章《關(guān)雎》,就是以水鳥和鳴代夫婦諧樂,以荇菜(一種水草)的柔順潤美來比擬女子的容貌和品性之美,如《周南桃夭》中的桃花之艷喻出嫁好的美貌,如《衛(wèi)風氓》中,桑葉和鳩來喻婦人,所以才在此詩中,有女子饋贈彤管,荑草的舉動,這一舉動的含意是十分明晰的,因此才有男孩的激動和驚喜。也只有這樣的愛的表達,才能顯示愛情的純真!因此,我們在領悟此詩的文詞之美時,還應該領悟本詩中的意境、情感之美;

        五、深入探討,體會情感美

        提問:你如何看待小伙子對姑娘所贈的兩件禮物的贊美?在小伙子心中,彤管與荑草哪個更重要?

        明確:①這是借物詠人,因人贊物。小伙子對禮物的贊美,實際上是贊美姑娘,表達的是小伙子對姑娘的真摯戀情。②照常理,彤管應比荑草貴重,但在小伙子心中夷草更貴重,這從小伙子的贊美可以看出來。小伙子對彤管只稱贊它外表色澤鮮艷——“彤管有煒”, 而對受贈的普通的荑草則大加贊嘆其“洵美且異”。“洵”即誠然、實在,“異”即特別、異常。顯然他欣賞的不是其外觀而是另有所感。荑草雖極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親自從野外采來作為信物給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顆真摯的心,物微而情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之“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與表達。因而,荑草已不再是一般的荑草,而成為小伙子眼中“洵美且異”的珍品。姑娘借荑草以傳情,小伙子接受贈物,是對它所傳送的那種有著特定內(nèi)容的異乎尋常的真情的深切體驗,在我們看來,那已經(jīng)超越了對外表的迷戀而進入了追求內(nèi)心世界的諧和的高層次的愛情境界。他們的愛情也會像那初生的柔荑一樣,在愛的雨露滋潤下長成茂盛的草叢,永遠甜蜜幸福。

        六、延伸閱讀,深化鑒賞

        《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注釋〕①衿——衣領。青衿是周代學子的服裝。②嗣——傳送,給予。③挑、達——形容走來走去的情狀。④闕——古代城門上的樓。

        1.齊聲朗讀。

        2.比較《邶風靜女》和《鄭風子衿》的異同。

        不同點:①角度不同:《邶風靜女》是以男子的口吻寫的。《鄭風子衿》是以女子的口吻寫的。

       、谇楣(jié)不同:《邶風靜女》寫青年男女的一次約會!多嶏L子衿》寫少女在城樓上盼望情人。

        ③基調(diào)不同:《邶風靜女》歡樂幽默,充滿情趣。《鄭風子衿》纏綿悱惻,哀婉動人。

        ④寫法不同:《邶風靜女》主要通過細節(jié)刻畫人物!多嶏L子衿》主要通過內(nèi)心獨白刻畫人物。

        同中有異:兩首詩都寫了主人公等待時的焦灼不安,但因性別的不同而選用了不同的細節(jié)。《邶風靜女》中“搔首踟躕”寫出男子的憨厚,《鄭風子衿》中“挑兮達兮”寫出女子的纏綿。

        共同點:①對愛情的追求都大膽率真,絕不忸怩作態(tài),表現(xiàn)出勞動人民純樸的本色。

       、陲L格樸實、清新。采用重章復唱,在一唱三嘆中主人公的深情得以盡情地抒發(fā)。

        七、小結(jié)

        人生沒有美好的愛情來支撐,這是最遺憾的。玫瑰花是美的,然而它如果開錯了季節(jié),是要枯萎的。如果缺少精心呵護,即使開對了季節(jié),也是要凋謝的。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嗎?(我想,靜女,作為牧女;《氓》中的女主人公作為蠶娘,他們都是社會化的成人,而不是像我們這么大的在校生!祝愿同學們擁有生活的詩意!)

        八.作業(yè):把《邶風靜女》改寫為現(xiàn)代民歌。(要求:節(jié)奏鮮明,句式整齊。忠于原文,適當想象。語言通俗,平白如話。)

        引導:提供余冠英先生的以詩譯詩的改寫,以其為模板。余冠英是詩經(jīng)研究專家,他的版本堪稱詩經(jīng)最權(quán)威的版本。

        《關(guān)雎》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改寫:

        水鳥兒關(guān)關(guān)和唱, 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條條, 哥兒想和她成雙。

        水荇菜長短不齊, 采荇菜左右東西。 好姑娘苗苗條條, 追求她直到夢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 睜眼想閉眼也想。 夜長長相思不斷, 盡翻身直到天光。 長和短水邊荇菜, 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條條, 彈琴瑟迎她過來。

        水荇菜長長短短, 采菜人左揀右揀。 好姑娘苗苗條條, 娶她來鐘鼓喧喧。

        余冠英先生達情傳神的今譯——

        幽靜的姑娘撩人愛,約我城角樓上來。暗里躲著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撓腮。

        幽靜的姑娘長得俏,送我一把紅管草。我愛你紅草顏色鮮,我愛你紅草顏色好。

        牧場嫩草為我采,我愛草兒美得怪。不是你草兒美得怪,打從美人手里來。

        第二課時

        氓

        一、導入:

        愛情是不老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不同的故事,今天,我們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衛(wèi)國,聆聽一個古老的故事,體會一下那時、那地,發(fā)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們要結(jié)識的兩個人,還有在那時的另外一些人。讓我們走近他們!

        二、《氓》簡介

        《氓》選自《詩經(jīng)衛(wèi)風》,是“衛(wèi)風”中最長的一首民歌,也是《詩經(jīng)》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首棄婦詩。它是一首敘事詩,全詩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描述了一個婦女被丈夫遺棄后,回憶當初戀愛、結(jié)婚的經(jīng)過以及婚后的遭遇,訴說了自己對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全詩共60句,分為六章,每章10句。詩的情節(jié)線索清楚:女子為一個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來兩人結(jié)為夫妻;楹,盡管妻子多年如一日,甘心貧苦,日夜操勞,但是,色衰愛弛最后仍逃脫不了許多弱女子共同的命運——被丈夫休棄歸家。此詩作于歸途之中。

        三、誦讀:了解詩意,理清情節(jié)。

        1、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聽準字音及句子節(jié)奏,輕聲跟讀。

        注意下列字讀音:

        氓 蚩 淇 愆 垝垣 漣 筮 咎 鳩 葚 徂 夙 咥 隰 泮 晏

        2、總結(jié)四言詩的朗讀節(jié)奏

        《詩經(jīng)》的句法以四言為主,四言句在節(jié)奏上是一頓二拍。一般又是兩個四言句構(gòu)成一個意思完整的句子。這種句式的優(yōu)點是節(jié)奏感強,讀來瑯瑯上口。

        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

        3.勾勒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梳理文章思路

        (這首敘事詩情節(jié)完整,層次分明:第一章寫定婚,第二章寫結(jié)婚,第三章寫所得教訓,第四章寫被遺棄,第五章寫受虐待,第六章寫與男子決絕。全詩大體按照事件的發(fā)展順序,采取概括敘述與細節(jié)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把女主人公恨與悔的感情熔融于敘事、議論之中,全詩融敘事、抒情、議論于一體,這對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影響。)

        六個章節(jié):戀愛——結(jié)婚——追悔——婚變——反省——決絕。

        這六個章節(jié)是按照“戀愛——婚變——決絕”的思路追敘的。

        四、析讀:分析人物形象——重、難點研習過程

        當我們逆著時間的隧道走進他們的世界,你用你獨特的眼光看到了什么,你用你獨特的視角體會到了什么?我們等待著你的講述!

        1、 學習“戀愛”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

        (2)教師提問:在第一節(jié)中,詩作的敘事節(jié)奏頗似電影蒙太奇手法,選取了三個視覺效果極強的場面來表現(xiàn)。請用簡煉的語言概括出這三個場景。

        明確:初次相逢

        (3)要求學生依據(jù)課文運用自己的語言闡述三個畫面。

        明確:初次相逢——那個人帶著一臉憨笑向“我”走來,在換絲的背后藏著小小的“陰謀”。他愛上了“我”,向 “我”求婚,我有些猝不及防。竟有這么勇敢的人,我有些喜歡他。

        定情相送——因為他的勇敢,因為他的誠意,少女的心是那樣的容易被感動,我答應了他的求婚。他是那樣的欣喜若狂。他告辭了,我送了他一程又一程,直至渡過淇水,我們是那樣的難舍難分。

        約期相別——他再三的請求“我”立即嫁給他,那怎么可以呢?雖然我們一見鐘情,但婚姻是人生大事,豈能操之過急?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jié),我們秋天結(jié)婚吧。

        (4)提問:在“約期相別”這一場景中,兩人的性格已現(xiàn)端倪,請大家仔細品味語言后概括一下兩人的性情。

        明確:男青年急躁、任性,姑娘則溫柔、體貼。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再加上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特點,這就預示了兩人今后的悲劇性的婚姻生活。

        (5)姑娘與心上人約定了婚期,在漫長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樣的表現(xiàn)?

        “乘彼垝垣”等六句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熱戀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現(xiàn)。

        “復關(guān)”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會“泣涕漣漣”一會兒“載笑載言”,足見對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戀愛中的姑娘是那樣的天真、活潑、熱烈。

        《詩經(jīng)王風》有一首詩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注釋】①蕭:蘆荻,用火燒有香氣,古時用來祭祀。②三秋:這里指三季。)寫絕了熱戀中男女那份刻骨銘心的思念,度日如年,精神恍惚。

        (6)提問:“爾卜爾筮”等四句表明戀愛終于有了結(jié)果。這是一段怎樣的姻緣?

        明確:神靈顯示,這是一段天賜良緣!耙晕屹V遷”,娘家以豐厚的嫁妝祝佑著女兒的幸福。姑娘帶著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給了男青年。至此,一個完整的敘事段落結(jié)束。

        (7)讓學生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這一段的感情基調(diào)如何?

        從女主人公的這段回憶來看,她的婚姻是否像我們經(jīng)?吹降哪欠N“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明確:①(板書)感情基調(diào):熱情、幸福

       、诓皇恰乃幕貞浛,二人戀愛自由,婚姻自主。

        (8)要求學生朗讀一、二節(jié)。

        2、 學習婚變這一部分。

        (1)小組朗讀這一部分。

        (2)提問:這一部分運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手法?

        明確:議論、抒情。

        (3)提問:第三章和第四章在總結(jié)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概說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钡仍娋,這屬于一種什么樣的藝術(shù)手法?

        明確:比興的藝術(shù)手法。

        (4)文中的比興手法有何特點?起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第三章以傳統(tǒng)的比興的開頭,先以蔥蘢的茂盛的桑樹寫照自己的青春,繼而又以誘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愛情,把戀愛中的少女比作貪食而快樂的小鳥,諄諄告誡之:不能沉溺于愛情。否則,結(jié)局悲慘,悔之晚矣。

        第四章緊承上節(jié)的“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保_頭就是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以樹木的枯萎凋零比擬流年帶下走了的青春,曾經(jīng)光彩照人的少女在歲月中蹉跎了美麗的容顏。再加上婚后長期過著貧困的生活,被棄的命運此時卻降臨到了她的頭上。

        三、四章用起興的詩句,以自然現(xiàn)象來對照女主人公的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增強意蘊,產(chǎn)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shù)效果。

        (5)提問:第三章在行文上有什么什么作用?

        明確:由前兩章的敘事轉(zhuǎn)入這一節(jié)的抒情和議論,在讀者心理上造成了明顯的停頓和隔離。暗示著女主人公悲慘命運已經(jīng)開始。

        (6)提問:結(jié)合文章的三、四、五章考慮: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認識論的方法回顧了自己幾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敗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

        明確:(板書)悔恨、沉痛、但是不哀傷。

        (7)齊讀這一部分。

        3、 研習“決絕”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

        (2)提問:女主人公通過上文的回憶、自省,在這一章她做出了選擇,什么樣的選擇?

        明確:女主人公認識到了在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jīng)歷中得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彼诤薅嘤诎瑳Q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這反映出她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明確:(板書)清醒、剛烈。

        (4)提問:同學們可議一議,想一想,這一章用的是什么樣的寫法?

        明確:對比 (板書)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

        (5)提問:把什么同什么作了對比?

        明確:昔日“信誓旦旦”,今日卻是這樣的結(jié)局,作者主要采用了對比的手法。

        (6)對比在文中其他章節(jié)還多次運用,現(xiàn)在我們來找一找,體會其表達效果。

        明確:這首詩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加強了情感表達的形象性。①女主人公婚前與婚后的對比:婚前,“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關(guān),在笑載言”,這表明“我”作為一個純真、熱情的少女,對愛情和幸福充滿了渴望;楹螅坝卩蹬,無與士耽”,“靜言思之,躬自悼矣”,作為人妻,卻遭遺棄,既后悔又令人傷心。當初的渴望變成了失望,對比強烈。②“氓”婚前與婚后的對比:婚前,“氓之蚩蚩”,對人一副笑嘻嘻的樣子。婚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心愿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就對妻子施暴了;榍盎楹螅腥魞扇。③“我”與“氓”對愛情態(tài)度的對比:“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女子對愛情態(tài)度專一,男子對愛情卻懷二心。這些對比,鮮明生動,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

        (7)齊讀第六章。

        4、提問:從文中,我們可看出女主人公什么樣的形象特點?

        明確:(板書)勤勞、溫柔、堅強。

        5、提問:女主人公在回憶往事和做出清醒的決擇時,并沒有做任何的修飾和渲染,那么,是如何表達的呢?

        明確:直接陳述。

        教師補充:也就是用了“賦”的表現(xiàn)手法。關(guān)于“賦”的手法的運用,我們在初中就學過。如《木蘭詩》中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五.審讀:探究悲劇原因

        1.探究:穿過千年的時空,跨過千年的《詩經(jīng)》,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劇?你認為“氓”是個什么樣的人?(提示:從兩個方面總結(jié)悲劇根源——個人原因――喜新厭舊;社會原因――男女不平等。)

        從詩的內(nèi)容看,乃是這女子私定終身而又所托非人造成的。最初她向往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以致于無視禮教的束縛,在無良媒的情況下自擇終身,在當時已經(jīng)埋下悲劇,進而男子變心,其命運更加悲慘,又在不合理的夫權(quán)制度下,被棄而赴告無門,正是構(gòu)成這一無辜女子悲劇命運的原因。

        女主人公的悲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這是由社會特點決定的。在男權(quán)社會中,女性在經(jīng)濟上,政治上都處于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都很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都維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氓”可以說是男權(quán)社會時的一個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時,他對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摯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顏的漸衰,他的愛情也隨風而去,全然不念往日恩愛,無情的遺棄了妻子,是一個對家庭不負責任的、始亂終棄的人。

        【附:癡情——“乘彼詭垣,以望復關(guān)。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痹娭信魅斯诿ルx開后總是牽掛著他,多情的她總是獨自登上破舊的城垣眺望復關(guān)尋找氓的身影。當她看見了心上人時就會欣喜若狂,若她看不見心上人則會傷心流淚。癡心的她總是因為氓而高興又因為氓而傷心,眺望復關(guān),等待的是氓的迎娶,從來沒有改變。

        勤勞——“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迸魅斯约廾槠,多年來所有的家庭勞作一身擔負無余,甚至在氓變心后打罵她她仍起早睡晚,沒有一天不是這樣。勤勞的女人公實在讓我們不得不敬佩。

        智慧——“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薄办o言思之——”女主人公在年輕時就清楚得明白女子不可沉溺于愛情否則就很難從中解脫。這種道理有的人一生中都不可能領悟得到,女主人公與一般封建女人不一樣,她擁有自己的思想,她是一個有智慧的女子,這也體現(xiàn)在其與氓婚變后,她并沒有呆坐等死,而是“靜言思之”,思考現(xiàn)在自己的處境并做出決定。我們能不說她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女子嗎?

        堅強——在“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薄胺词遣凰迹嘁蜒稍。”“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迸魅斯诨樽兒笠琅f勤于家務,堅強的過著自己的生活,沒有輕易倒下。更令人佩服的是她非但沒有因變而終日以淚洗臉,而且她堅強的面對自己的處境,勇敢果斷的做出分手的決定。一個堅強獨立的女子在我面前出現(xiàn)。

        從相戀到相離,從癡情到怨情,這便是這悲情中的女子性格上無奈的改變!】

        2.研討:你是如何看待造成詩中男女主人公愛情悲劇的原因?

        ⑴“士”之變心說!安灰姀完P(guān)”,“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由此可見一斑。

       、粕鐣赖抡f!靶值懿恢,咥其笑矣”,這是當時的社會風俗、人們的愛情觀所造成的。

       、巧鐣贫日f!白晕裔逘,三歲食貧”到“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由貧富的變化引發(fā)婚姻危機,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經(jīng)濟之上。

       、饶昀仙フf!叭龤q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蹦昀仙,引起“士”的變心。

        六、小結(jié):

        全詩大致按事實發(fā)展的過程敘述這一悲劇的始末。第三章為全詩的轉(zhuǎn)折,詩中肯有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運用比興的藝術(shù)手法及對比的手法,將抒情、敘事、議論熔一爐而增加了敘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詩韻律和諧,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們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們尊敬,而男青年的作法則應遭到我們的唾棄。

        讀詩,就像是“泡茶”的過程。希望大家能通過練習成為“茶道”高手。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2

        【學習目標】

        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節(jié),《詩經(jīng)》的文學常識和現(xiàn)實主義風格

        2、熟讀課文,分析比興手法的表達效果,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古人對真摯愛情的向往

        【重點難點】

        1、學習《氓》作為敘事詩的特點和對比手法的使用。

        2、學習賦比興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學習內(nèi)容】

        [知識鏈接]

        1、題目解說

        《氓》是《詩經(jīng)·國風·衛(wèi)風》中最為有名的“棄婦詩”。從詩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戀愛風氣比較自由,桑間濮上,幽期密約,用詩歌表達情愫,以選擇配偶。同時,封建意識正在發(fā)展,男尊女卑之風已形成。婦女逐漸喪失了經(jīng)濟上和人格上的獨立而處于從屬地位。閱讀這首帶有敘事性質(zhì)的長詩,不僅可以對先秦人們關(guān)于愛情、婚姻的觀念及其社會狀況做個管窺,且可了解我國詩歌在童年時代達到了怎樣的藝術(shù)高度。

        2、作品簡介

        《詩經(jīng)》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是儒家的經(jīng)典之一。(儒家奉有“四書”“五經(jīng)”,“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jīng)”指《詩》《書》《禮》《易》《樂》《春秋》)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jīng)》按其表現(xiàn)內(nèi)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它和屈原的《離騷》后人經(jīng)常把它們并稱為“風騷”,本用來指兩大文學流派,后人多用來指文人如“遷客騷人”。但是再后來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的“風騷”其意卻大相徑庭,如“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身量苗條,體格風騷”“賣弄風騷”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tǒng)音樂!绊灐狈种茼、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jīng)》按表現(xiàn)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

        “賦”,明代文學家朱熹解釋:“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直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对娊(jīng)》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 “興”是《詩經(jīng)》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 “興”字的本義是“起”,因此又多稱為“起興”,對于詩歌中渲染氣氛、創(chuàng)造意境起著重要的作用!对娊(jīng)》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

        為所詠之內(nèi)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有時一句詩中的句子看似比似興時,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來判斷是否是興。

        [課前預習]

        1、積累字詞

        匪:fēi愆:qiān將:qiāng載:zài于:xū說:tuō徂:cú湯: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

        2、通假字:

        氓之蚩蚩(通)將子無怒(通)

        于嗟鳩兮(通)猶可說也(通)隰則有泮(通)不可說也(通)3、古今異義:

        (1)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ü帕x:;今義:)

       。2)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ü帕x:;今義:)

       。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古義:;今義:)

       。4)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

        (古義:;今義:)

       。5)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古義:;今義:)

       。6)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古義:;今義:)

        (7)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古義:;今義:)

        (8)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

       。ü帕x:;今義:)

       。9)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ü帕x:;今義:)

        (10)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古義:;今義:)

        【賞析課文】

        這是一首敘事詩,它以一個女子自述的口吻,講述了自己的婚戀悲劇。全詩六章,每章十句。

        1、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在第一節(jié)中,詩作的敘事節(jié)奏頗似電影蒙太奇手法,選取了三個視覺效果極強的場面來表現(xiàn)。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這三個場景。

        3.氓最初給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4.氓是如何來提親的?女主人公怎樣對待他,是否馬上答應了他?

        5.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復女主人公的話?婚事是否談成?

        6、提問:在這些場景中表現(xiàn)了兩人什么性格?姑娘與心上人約定了婚期,在漫長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樣的表現(xiàn)?

        7.結(jié)婚前氓做了什么?結(jié)果如何?

        8.結(jié)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9.女主人公為什么突然寫到“桑樹”葉落前和葉落后的變化,這是什么手法?

        10.女主人公對女子發(fā)出什么感慨?

        11.女主人公婚后過著什么樣的生活?

        12.周圍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

        13.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14.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對男子表現(xiàn)出一種什么態(tài)度?“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在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人物形象及詩歌主旨分析】

        1.《氓》女主人公為什么會被遺棄呢?(這一樁婚姻悲劇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從課文中找出具體的依據(jù)來證明你的觀點。一般的觀點有以下四種。①“士”之變心說:情節(jié)“不見復關(guān)”的暗示性(根據(jù)蚩蚩、旦旦、貿(mào)、車、不見等詞進行推斷);“士貳其行”“土也罔極,二三其德”的顯示性。這一切告訴我們“士”的變心是關(guān)鍵原因。②社會道德說:“秋以為期”“以望復關(guān)”可見他們是自由戀愛的,為當時的社會道德所不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即:社會輿論)③社會制度說:情節(jié)為“抱布貿(mào)絲”至“以我賄遷”,“三歲食貧”“漸車帷裳”,“士”騙取了錢財,生活由貧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經(jīng)濟上,正如恩格斯所說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錢關(guān)系。(女子沒有獨立的社會和經(jīng)濟地位,只能依附男人)④年老色衰說:情節(jié)為之“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三歲為婦”,年老色衰,引起“士”變心。你認為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原因?以上原因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一味地指責“氓”的不道德。你認為能一味地指責“氓”的不道德嗎?請你聯(lián)系文章的內(nèi)容,結(jié)合你的認識、感受以及我們今天的時代,談談你的看法。

        答:

        2、以“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話。(可以寫給氓或女子)

        3、如何看待課文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女主人公婚變后還有沒有可能獲得幸福?

        4、“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兩句話揭示了當時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實?

        【課堂小結(jié)與反思】

        【課后作業(yè)與練習】

        一.基礎檢測

        1.下面有關(guān)《詩經(jīng)》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B.《詩經(jīng)》編成于戰(zhàn)國時期,共305篇,又稱為“詩三百”。

        C.“詩經(jīng)六義”是指賦、比、興、風、雅、頌。

        D.“國風”,有15國風,大都是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是宮廷樂曲的歌辭;“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禮的民歌。

        2.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修我矛戟(jī)說懌女美(yì)

        B.與子同袍(páo)爾卜爾筮(shì)其水湯湯(tāng)靡有朝矣(zhāo)

        C.匪我愆期(qiān)于嗟女兮(jiē)漸車帷裳(cháng)體無咎言(jiù)

        D.于嗟鳩兮(xū)將子無怒(jiāng)猶可說也(yua)士也罔極(wǎng )

        3、下列句中劃線的字形有誤的一項是()

        A.來即我謀其黃而隕言笑晏晏

        B、修我戈矛咥其笑矣士貳其行

        C、爾卜爾筮匪我愆期士也罔極

        D、總角之宴于嗟鴆兮隰則有泮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痪洹?】

        A.為了趕在學術(shù)會前完成論文,他夙興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個月。

        B.軍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zhàn)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

        C.商店經(jīng)理信誓旦旦地說:“我們的商店無假貨!钡粰z查,幾乎全是假貨。

        D.香皂買回來后,屢試不爽,氣得我奔向商店,大呼:“退貨!”

        5.對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詞語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匪:非,不是

        B.女也不爽,士貳其行爽:爽快,干脆

        C.匪我愆期,子無良媒愆:拖延

        D.以爾車來,以我賄遷賄:嫁妝

        6.對下列各句的解釋,有誤的一項【 】

        A.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請你不要生氣,把秋天訂為婚期吧。

        B.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終于又看到了你,就又說又笑。

        C.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姑娘沉溺在愛情里,就無法勸說了。

        D.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多年來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勞苦活兒沒有不干的。

        7、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題目。

        召南?鵲巢

        維鵲有巢①,維鳩居之②。之子于歸,百兩御之③。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④。之子于歸,百兩將之⑤。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⑥。之子于歸,百兩成之⑦。

        注解:①(維鵲有巢)維,語助詞,無實義。鵲,喜鵲。②(維鳩居之)鳩,斑鳩。居,侵占。 ③(百兩御之)兩,同“輛”。御,迎接。④(方)占有。 ⑤(將)陪送,護衛(wèi)。⑥(盈)滿、⑦(成)完成。這里指結(jié)婚禮成。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注釋:①夭夭:桃花怒放的樣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鮮艷如火;華:同花。③之子:這位姑娘;于歸: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 ④宜:和順、親善。 ⑤蕡:肥大。有蕡即蕡蕡。⑥蓁:葉子茂盛。

       。1)對詩中有關(guān)詞句理解不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之子于歸”指姑娘新婚出嫁,找到了歸宿。

        B、“百兩御之”指迎親的車隊數(shù)量之多,可見其富有。

        C、“宜其室家”祝愿新郎新娘有美好的生活。

        D、“宜其家人”是指新娘應該能適應新的家庭生活。

       。2)對兩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鵲巢》是一首凄苦悲怨的棄婦詩。

        B、《桃夭》是一首歡樂祥和的頌婚詩。

        C、兩首詩在結(jié)構(gòu)上都是重章復唱,各章節(jié)所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

        D、兩首詩都運用了比喻兼起興的手法,顯得生動而有情趣。

        (3)按要求指出兩詩中的比喻含義:

        “鵲”喻指___,“鳩”喻指_____ _;

        “桃華”喻指___ _,“桃實”喻指___ __,

        “桃葉”喻指__ ___。

        (4)由于兩詩的流傳影響,后來衍化出了兩個使用很廣的成語,請寫出這兩個成語并解釋其常用義。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3

        教學設想

        這三首詩都是《詩經(jīng)》中的名篇。,由于年代久遠,學生理解起來有飛定困難,因此,首先要求學生能夠理解每首詩的重點字詞,并在此基礎上,體會其中蘊涵的思想感情和:表現(xiàn)方法。注意理解要和讀結(jié)合起來,以讀帶動理解,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覺能力和詩歌鑒賞?’能力。背誦全部詩歌。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可以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引入新課。《在水一方》是一首電視連續(xù)劇插曲,是根據(jù)《蒹葭》改寫而成的。

        二、介紹《詩經(jīng)》

        1、學生自行閱讀課文注釋①,了解有關(guān)《詩經(jīng)》的基本情況。

        2、教師補充:

        《詩經(jīng))最早稱為《詩》或《詩三百》,漢代開始尊之為“經(jīng)”,此后才稱為《詩經(jīng)》!讹L》也稱為《國風),包括周南、召南、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等15個地區(qū)的民間歌謠,共106篇,多是勞動人民的口頭創(chuàng)作!堆拧酚址譃椤洞笱拧泛汀缎⊙拧,多是貴族作品。《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等,共40篇,多是奴隸主貴族祭祀神明的樂歌。

        《詩經(jīng)》的內(nèi)容豐富,它全面地反映了西周時代社會的面貌,特別是《國風》和《小雅》,很富有現(xiàn)實精神。它們控訴了統(tǒng)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壓迫和剝削,描繪了人民的婚姻、愛情和勞動生活,表達了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和要求,具有較強的思想和文學價值!对娊(jīng)》中的詩,句式以四言為主,多用重章疊唱的手法,并大量采用賦、比、興的手法,語言豐富多彩、樸素優(yōu)美,音節(jié)自然和諧,很有藝術(shù)感染力。

        三、朗讀課文疏通閱讀障礙

        1、教師范讀課文,或者聽朗讀帶。

        2、解決課文中重點字詞的讀音。

       。1)學生結(jié)合課文注釋掌握部分字詞的讀音。

       。2)教師補充強調(diào):

        雎鳩窈窕參差伊人雞棲于桀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分別朗讀這三首詩歌。

        四、學習第一首《關(guān)雎》

        1、男生齊聲朗讀這首詩。

        2、理解。

        要求學生結(jié)合注釋知其大意,然后教師幫助解決其中部分重點字詞。

        補充:

       。1)參差:長短不齊。

       。2)悠哉;思念綿綿不斷。

        (3)輾轉(zhuǎn)反側(cè):翻來覆去。輾轉(zhuǎn),來回轉(zhuǎn)動;反側(cè),翻覆。

        此處可以結(jié)合“課后練習三”進行理解。

        3、探究。

        要求學生思考:

       。1)這首詩是怎樣抒發(fā)男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的?

       。2)這首詩中有大量的興句,想想這些興句對表達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有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后明確:

       。1)首章四句,寫男子愛慕和追求一個溫柔漂亮的女子,想和她結(jié)成配偶。次章八句,寫男子對女子相思到“寤寐求之”的程度。當“求之不得”時,則是“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他的思念之情達到了高潮。末章八句,寫男子因相思出現(xiàn)幻覺,仿佛同那個采荇菜的女子結(jié)成了美滿姻緣,表現(xiàn)出求而得之的歡樂。詩篇反復吟唱男子對女子的思戀、追求過程,反復表現(xiàn)女子采荇菜勞動的勤勞善良形象,感情熾熱、純真,體現(xiàn)出民歌樸實清新的風格。

       。2)首章以雎鳥的成雙和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應配君子的聯(lián)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無方,隨水而流,興起淑女之難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興起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正是運用了興的手法,詩歌將人物內(nèi)心的感情較好地揭示出來了。

        4、背誦全詩。

        五、學習第二首《兼葭》

        1、女生齊聲朗讀這首詩。

        2、理解。

        要求學生結(jié)合注釋知其大意,然后教師采用學生提問的方式解決其中疑難字詞。

        3、探究。

        要求學生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這首詩是怎樣表現(xiàn)詩人執(zhí)著的愛情追求的?

       。2)請仔細思考體會:這首詩各章的基本內(nèi)容是相同的,僅僅是換了幾個詞語,你認為這樣寫是否重復?為什么?請簡要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討論后明確:

       。1)一是從內(nèi)容來看,每章前兩句寫景,點明節(jié)令,烘托氣氛;后六句寫尋求“伊人”的情況。全詩回旋三疊,反復歌詠。詩人熱烈地追求其所愛慕的`“伊人”,雖然在大河上下反復尋求,可望而不可即,歡晤受阻,仍然神魂顛倒,執(zhí)著專一。二是注意景與情的結(jié)合。全詩情調(diào)凄婉動人,已經(jīng)朦朧深邃。蒼蒼的蘆花,露結(jié)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見之無蹤的伊人……這一切都與詩人的彷徨失望和執(zhí)著追求融為一體。

       。2)并不重復。

        4、請學生快速閱讀“課后練習三”,參照這一習題翻譯《關(guān)雎》的形式,自己選取《蒹葭)中的任一章節(jié),翻譯成現(xiàn)代詩歌。

        注意,這道題目難度很大,因此,在學生解答時,教師要作出適當?shù)闹笇。對于學生所寫的,注意肯定其中寫得好的句子既可,并不要求全篇都必須寫得很精彩。要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引導學生理解為目標。

        5、背誦這首詩。

        六、布置作業(yè)

        熟讀并背誦這兩首詩歌。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指名學生試著背誦《關(guān)雎》和《蒹葭》

        二、學習《君子于役》

        1、教師朗讀全詩。

        2、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

        3、結(jié)合注釋,學生相互交流,理解這首詩歌的基本意義。

        教師補充:如之何勿思:怎么能不思念呢?如之何,相當于如何、怎么。

        4、探究。

       。1)注意,“不知其期”、“不日不月”、“曷至哉”、“曷有其恬”、“茍無饑渴”等幾句,包含了思婦怎樣的心理活動?請仔細體會。

       。2)這首詩是怎樣運用景物來渲染思婦內(nèi)心感情的?

        (3)這是一首閨怨詩,這樣的詩可以說是舉不勝舉,你能再舉幾例嗎?

        學生討論后明確:這首詩,通過一個山村婦女對久役不歸的丈夫的深切懷念,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繁重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怨恨。全詩共兩章,首章側(cè)重寫女主人公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末章側(cè)重抒發(fā)女主人公對丈夫的關(guān)懷心情。

        (1)都包含著思婦對丈夫無限的思念、關(guān)懷、憂慮的曲折復雜心情。

       。2)用日暮黃昏的景象襯托主人公的迷茫悵惘之情,從而構(gòu)成了一種深沉綿邈的藝術(shù)境界。整個畫面樸素逼真,富有生活氣息和山村情調(diào),很好地烘托出主人公內(nèi)心的情感,并使這種感情變得更加纏綿悱惻。

       。3)略。

        5、請學生快速閱讀“課后練習三”,參照這一習題翻譯《關(guān)雎》的形式,自己選取《君子于役》中的任何一章節(jié),翻譯成現(xiàn)代詩歌。

        6、背誦《君子于役》。

        三、指導學生朗讀這三首詩

        四、課文學習總結(jié)

        五、布置作業(yè)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4

        教學目標:了解《詩經(jīng)》的主要內(nèi)容和藝術(shù)手法;

        通過學習《蒹葭》、《關(guān)雎》、《碩鼠》、《相鼠》體會《詩經(jīng)》的藝術(shù)手法。

        教學重、難點:知道《詩經(jīng)》的基本常識;

        四首詩中情感的體會與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

        把握誦讀要領,掌握背誦技巧。

        教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第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廉頗藺相如列傳》。它是選自《史記》的。我們知道《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我國第一部傳記文學,那有沒有同學知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么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詩經(jīng),請同學們打開課本。

        二、了解《詩經(jīng)》概況:

        1、請同學們自讀文化常識,然后同桌討論,用盡量簡潔的語言來向大家介紹詩經(jīng)。

        明確:(1)《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2)成書于春秋。本名為《詩》,又因其篇目為305篇,故又稱《詩三百》,漢朝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詩經(jīng)》

       。3)六藝:風、雅、頌、賦、比、興

        (4)句式上:四言為主,重章疊句

       。5)反映內(nèi)容

       。6)《詩經(jīng)》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的源頭!冻o》是我國浪漫主義的源頭。

        三、關(guān)于《蒹葭》和《關(guān)雎》的理解

        1、在早讀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朗讀《蒹葭》時最為整齊,那今天我們就學習《蒹葭》,先請同學們齊讀一下,注意一下它的結(jié)構(gòu)

        2、在讀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它一共分為三章,這三章的'結(jié)構(gòu)是否一樣?

        明確:重章;

        詩中句子是不是大部分都是重復出現(xiàn),只有幾個詞不同?

        明確:疊句;

        這首詩是幾言?

        明確:四言。

        小結(jié):正是因為它是重章、疊句,所以讀起來更有節(jié)奏感。

        3、學生自己默讀體會其節(jié)奏感,再全班齊讀。

        4、聽《在水一方》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來描繪一下這首詩。

        另請一位同學邊聽邊在黑板上畫。

        5、全班齊讀,說說表達了怎樣的一種情感。

        明確:每章首句是描寫了一個秋日的早晨,渲染了一種冷寂、落寞的氣氛,襯托出詩人凄婉的感情,由眼前的景物起興。

        “溯洄從之,溯游從之”表達了追求所愛的堅強意志;

        “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愛情路上的困難重重;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址”,“宛在水中坻”,那伊人可望而不可及。

        表達了一種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惆悵心情。

        5、學生齊讀,默讀,根據(jù)其句式特點,背誦此詩。

        6、教師補充《關(guān)雎》

        注意字詞:

        1)關(guān)關(guān):指鳥叫聲。2)雎鳩:情意專一的鳥

        3)好逑(hǎo qíu)好的配偶4)寤寐:醒 睡

        5)芼 (mào) 拔取6)友:親近

        7)樂:快樂

        7、朗讀此詩,說說這首詩的內(nèi)容

        明確:是一位“君子”對“窈窕淑女”的追求與相思

        8、默讀此詩思考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藝術(shù)手法。

        明確:1、2、4、5興起,借眼前景來興起。

        9、學生齊讀,默讀體會情感,背誦。

        四、關(guān)于《碩鼠》和《相鼠》的理解

        1、學生齊讀,翻譯第一段;

        明確:1)“無”通“毋”,不要,不2)“女”通“汝”,你

        3)莫我肯顧應為莫肯顧我(賓語前置)

        2、詩中的碩鼠是不是就指大老鼠?

        明確:不是,比喻貪婪成性的統(tǒng)治者。運用了“比”的藝術(shù)手法;

        3、從這首詩中反映了一個什么問題?

        農(nóng)民不堪統(tǒng)治者的殘酷剝削,幻想美好的生活!对娦颉分姓f“《碩鼠》,刺重斂也,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于民,不修其政,貪而喂人也!

        4、學生齊讀、默讀,齊背。

        5、教師補充《相鼠》,學生齊讀,并與《碩鼠》比較

        明確:也是諷刺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無恥。但是藝術(shù)手法是興

        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guān)《詩經(jīng)》的基本概況,《詩經(jīng)》有305篇,我們今天學的只是其中的四首,但是我們已經(jīng)能夠感受到其內(nèi)容的豐富,表現(xiàn)手法的多樣,課后希望同學們能夠去找其他的詩篇來進行自讀。

        板書設計: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現(xiàn)實主義)

        詩《詩三百》《詩經(jīng)》

        主要內(nèi)容:風、雅、頌

        詩經(jīng)六義

        藝術(shù)手法:賦、比、興

        四言為主重章疊句

        《蒹葭》《關(guān)雎》《碩鼠》《相鼠》

        內(nèi)容:對于愛人的思念與追求諷刺統(tǒng)治階級

        表現(xiàn)手法 :興興比興

        語言:四言為主結(jié)構(gòu):重章疊句詞語:疊字,疊韻(窈窕),雙聲(參差)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5

        一、引入課題:(播放幻燈片2)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元好問有一問倒千古的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也有許多與愛情有關(guān)的詩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

        今天我們要一起欣賞的作品,是《詩經(jīng)》中的另一篇佳作《蒹葭》。(播放幻燈片3)

        二、初讀詩文:感受音韻美,感知詩歌內(nèi)容。

       。ㄒ唬└惺芤繇嵜溃úシ呕脽羝3)

        1.全班齊讀詩歌,要求學生結(jié)合上一課時介紹的關(guān)于《詩經(jīng)》的藝術(shù)特點,體會《蒹葭》的音韻美。

        2.聽學生朗讀后,教師正音,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請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作品的音韻美是如何表現(xiàn)的?

        3.教師明確:《蒹葭》的音韻美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都是四言句,朗讀時采用“二二”拍,聽起來很整齊;

        (2)作品押韻:第一章押“ang”韻,韻腳有蒼、霜、方、長、央

        第二章押“i”韻,韻腳有萋、晞、躋、坻

        第三章押“i”韻,韻腳有已、涘、沚

       。3)運用疊詞,如:蒼蒼、萋萋、采采;運用疊章,統(tǒng)一內(nèi)容的反復詠唱,這樣有一唱三嘆的美感

        4.請男女生交錯進行朗讀,把自己體會到的音韻美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

       。ǘúシ呕脽羝4)感知內(nèi)容

        1.聯(lián)系舊知識:我們知道詩歌有寫景詩、敘事詩、抒情詩、詠物詩等類型,那么《蒹葭》屬于哪一類的作品呢?(——抒情詩。)抒什么情?(——愛情)是不是這樣?我們來看看原文吧。

        2.請學生結(jié)合注解,盡量用優(yōu)美的語言翻譯作品第一章的內(nèi)容后,引導學生對比第二、三章的內(nèi)容是否是第一章的重復?學生討論發(fā)言后,教師明確:三章所寫的內(nèi)容是相同的,表現(xiàn)了一位癡情男子對心上人的愛戀、追求和求之不得的傷感。

        三、(播放幻燈片5)聽讀詩文:現(xiàn)象詩歌的畫意美。

        1.引導:

        唐代的王維,不僅是有名的詩人,也是一位出色的畫家。人們曾用這樣的話語贊譽他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詩情畫意”這四個字從來就是密不可分的,《蒹葭》正是這樣一幅精美的圖畫。下面,請先聽老師配樂誦讀,大家邊聽邊想象,看看腦海中會有怎樣的畫面?

        2.教師配樂朗誦,學生閉目自由想象。

        3.小組自由討論、溝通、交流

        4.個學習小組選派一位同學描繪自己腦海中的畫面,教師明確描繪時應達到的要求:有什么景物?有什么人物?他們的衣著打扮?各自的活動?而且發(fā)言時應該用一段話來描繪給大家欣賞。

        5.審美提升:

        剛才大家精彩的描繪,再一次證明了“一千個讀者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咱們所想象的“伊人”,都有每個人的審美情趣,并不統(tǒng)一。之所以能讓大家產(chǎn)生這么豐富的聯(lián)想,應該歸功于誰?——應歸功于作品本身!因為它給我們讀者留下了適當?shù)乃囆g(shù)空白:“所謂伊人”,從頭到尾都沒有清晰過她的面容,從來都沒有正對過讀者;她似乎就在眼前,忽而又遠在天邊;她似乎無影無蹤,又忽然出現(xiàn)在水中的小洲。這簡直像鏡中花、水中月,她如夢似幻,若隱若現(xiàn)。

        這就是整首詩所表現(xiàn)的朦朧美、神秘美、含蓄美,而詩又貴在含蓄,將最濃烈的.愛戀用最不搶眼的色調(diào)、最不華麗的辭章表現(xiàn)出來,得確是詩中的精品呵!

        四、(播放幻燈片6)賞讀:體味詩歌的情感美。

        1.請男女生各一人完成朗讀,同學們一起體味作品流露的各種情感,說說這些情感是通過怎樣的方式表達出來的?

        深深愛戀——白露為霜、未晞、未已——癡癡守望

        執(zhí)著追尋——道阻、長、躋、右,溯洄從之、溯游從之——不畏險阻

        失意傷感——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及

        4.審美提升:

        男子用情很深,深秋時節(jié),靜物是蕭瑟的,色彩是暗淡的;深秋時節(jié),秋水是寒冷的,清晨是徹骨的。那滴滴打在蘆葦從中的寒露,也是癡情男子對心愛的“伊人”求之不得而之后落下的傷心的眼淚吧?

        那么,除了追求美好的愛情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感體驗,對哪一些事物的追求也有相同的感受呢?學生討論后,教師明確:可貴的親情、純真的友情、美好的理想、心愛的事業(yè)等。

        5.全班再讀詩歌,表現(xiàn)情感美,配樂。

        五、(播放幻燈片7,點擊超級鏈接)品讀:欣賞flash歌曲《在水一方》,鄧麗君演唱。要求學生將畫面中的情境與剛才自己所想象的情境對照,全身心的體味詩歌各個角度的美。

        六、(播放幻燈片8)創(chuàng)讀:播放背景音樂,鼓勵學生自由放聲朗讀,要讀出自己的個性美!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創(chuàng)讀比賽。

        附板書設計:

        蒹葭

        四字句二二拍詩情畫意

        ang韻整齊戀尋傷

        押韻i韻景物?人物?

        i韻白露為霜未晞未已道阻長躋右水中央坻沚想象

        音韻美

        疊詞:蒼蒼癡癡守望不畏險阻可望而不可及

        萋萋

        采采一唱三嘆朦朧美

        愛情

        神秘美

        理想

        事業(yè)

        友情

        親情

        重章:反復吟詠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6

        學習目標

        1、能說出《詩經(jīng)》的基本常識,感受其樸實清新的藝術(shù)風格。

       。、能說出兩首詩表達的美好情感,當堂背誦兩首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學習

        1、查閱《詩經(jīng)》的相關(guān)資料,了解與之有關(guān)的文學常識。

        2、熟讀兩首詩,對照注釋理解大意,在有疑問之處作記號。

        課堂學習

        導入:(背景音樂《在水一方》)

        愛情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學作品的一大主題!榜厚皇缗雍缅稀睆V為后人引用,“在水一方”被瓊瑤作為書名,后又寫成歌,而它們都出自于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這熏陶了不計其數(shù)的文人的儒家經(jīng)典。

        一、《詩經(jīng)》知多少

        學生交流查閱的相關(guān)資料,整理成百字以內(nèi)的簡介。

        學生發(fā)言,補充。

        教師總結(jié)相關(guān)文學常識。(如:《五經(jīng)》、“六義”)

        二、四讀《關(guān)雎》

        一讀:讀通詩句

        學生自由朗讀一遍。

        請一位學生朗讀全詩,再由其他學生糾正字音、停頓上的錯誤。

        齊讀全詩。

        二讀:讀懂詩意

        對照注釋再讀詩句,在小組中提出不理解的詞句并進行討論,小組推選代表發(fā)言,交流討論結(jié)果和不能解決的問題。

        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這首詩的理解。

        教師在其間做好啟發(fā)、指導工作,糾正學生錯誤,肯定學生言之有理的個性化理解。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全詩。

        三讀:體會情感

        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詩句,注意詩句的重音、節(jié)奏。

        小組推薦的代表參加朗讀比賽,學生評委評論是否讀出感情,應該讀出怎樣的感情,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感情。教師在其間作好必要的提點。

        在古樂的配合中優(yōu)勝者領讀一段,其余的段落由全體學生齊讀。

        四讀:品味詩韻

        討論:這首詩的魅力在哪里?可從內(nèi)容、寫作多方面分析。

        學生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

        教師總結(jié)。

        背誦全詩。

        三、自讀《蒹葭》

        依照四讀《關(guān)雎》的方法(讀通詩句-讀懂詩意-體會情感-品味詩韻)自讀《蒹葭》。

        四、背誦兩首詩

        個別背誦、小組背誦、齊背相結(jié)合。

        課后作業(yè)

        在以下兩題中任選一題。

        1.在《關(guān)雎》《蒹葭》中任選一首自選一個角度寫一段文學評論。

        2.用優(yōu)美的語言改寫《關(guān)雎》或《蒹葭》中任意一段。

        附錄資料:

        《關(guān)雎》《蒹葭》比較賞析

        《蒹葭》是《詩經(jīng)》中表現(xiàn)“朦朧美”的名篇。這首詩和《關(guān)雎》都可以看作愛情詩,但是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表現(xiàn)手法上都有著很大的差別。

        《關(guān)雎》一詩著重于“敘事”,我們從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從愛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這樣一條線索!遁筝纭分袇s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就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伊人正姍姍而來,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尋,伊人仿佛就在不遠處的水中陸地上,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表現(xiàn)出主人公不能夠走近“伊人”又永遠點亮希望的情感狀態(tài)。與《關(guān)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shù)手法上,《蒹葭》比《關(guān)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拜筝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shù)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xiàn)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cè)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寫主人公的形象,則著力寫他的遠望。一開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邊,向?qū)Π锻ィ吹剿鶒勰降哪莻姑娘正向水邊走來,心里很高興;可不久,蘆葦擋住了他的視線,看不到她了。他以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著河岸向上走;走了長長的一段艱難而又曲折的路,卻依舊是什么也沒有看見。他不灰心,又折回來去追尋她,最后終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個小洲上;這時他內(nèi)心便充滿了喜悅。十分明顯,主人公跟那姑娘并無交往,甚至還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夠遠遠地望見她,便感到心滿意足。這種愛是“朦朧”的,它的動人之處也正在于“朦朧”和距離感。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結(jié)合課下注釋,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在反復閱讀體會情感的基礎上,整體感知這首古代詩的內(nèi)容。

        2.利用《詩經(jīng)》重章疊句的特點,理解詩歌意思;把握詩歌的思想主旨。

       。ǘ┠芰δ繕耍

        1.體會典型環(huán)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園之思,理解主人公復雜的心情。

        2.通過學習能夠熟練的背誦詩歌;

       。ㄈ┣楦心繕耍

        在詩歌的整體理解和誦讀中,讓學生體會詩中戍卒家園之思與保家衛(wèi)國英勇頑強的精神,樹立正確的家國觀念。

        【教學重難點】

        1.借助注釋和點撥,利用《詩經(jīng)》重章疊句的特點,理解詩歌意思;把握詩歌的思想主旨。

        2.體會典型環(huán)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園之思,理解主人公復雜的心情。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文本研習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ㄖ苯訉。展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本。

        1.找出你認為不懂讀的字,注上拼音,弄懂含義。

        歲亦莫(mù)止獫狁(xiǎnyǔn)之故載(zài)饑載渴象弭(mǐ)魚服

        王事靡盬(gǔ)我行不來(lài)彼路(lù)斯何四牡騤騤(kuí)

        雨(yù)雪霏霏小人所腓(féi)

        2.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上面的詞語。

        3.齊讀詩歌,注意節(jié)奏。

        4.讀罷全詩,你認為直接表現(xiàn)鄉(xiāng)愁的是那些章節(jié)?這里運用了什么手法?

        重章疊唱

        《詩經(jīng)》善于運用重章疊唱來表達思想感情,即重復的幾章間,意義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變,造成一唱三嘆的效果。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更充分的抒發(fā)了情懷。

        重復的三章內(nèi)容,我們以第一章為示例,自主把握后兩章內(nèi)容。

        三、研讀課文,把握思想內(nèi)容。

        (一)研讀第一至第三章

        1.疏通第一章內(nèi)容。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長大。說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沒有家,為跟玁狁去廝殺。沒有空閑來坐下,為跟玁狁來廝殺。

        2.根據(jù)第二第三章內(nèi)容填空,并討論交流。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

        說回家呀道回家,。

        3.找出表達感情的詩句,領會主人公情感的變化,思考詩歌是怎樣表現(xiàn)這種變化的。

        比興手法,以薇菜的生長來表現(xiàn)時光流逝

        戍期漫長

        思鄉(xiāng)之深

        余光中有一首詩很好地詮釋了這種痛苦: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xiāng)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生活是這樣的艱苦,戰(zhàn)事是這樣的頻繁,連年奔波,歸期未定,鄉(xiāng)音阻隔,這一切融聚成沸血的燒痛在煎熬著戍邊的士兵。在這種情況下戍卒的士氣如何?陣容又如何呢?

        (二)研讀第四和第五章

        1.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這兩章,其他同學找出描寫軍隊陣容的句子。

        有兩處: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四牡翼翼,象弭魚服。

        2.從這些描寫,可以看出我軍陣容如何,士氣如何?

        戰(zhàn)馬之強壯,軍械的精良,聲勢之壯,軍容之盛。

        3.這些是不是人人都可以配備的?

        君子之車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拉車的馬兒,高大強壯,可見喂養(yǎng)得好,不言而喻,它們的主人吃喝更不會差;而士兵卻靠著采集薇菜勉強果腹,個個面帶菜色,骨立形銷。將帥鮮衣怒馬,神氣活現(xiàn);而士兵們則整日跟在車后跋涉,滿臉塵土,衣衫殘破。

        4.這樣的對比說明了什么?

        不但寫出了軍士軍威及軍械精良,還揭露出軍營中的苦樂不均的現(xiàn)象。

        5.士兵是怎樣面對的?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豈敢定居?豈不日戒?

        兩個反問寫出了他們的南北轉(zhuǎn)戰(zhàn),不敢安居;他們的時刻警戒,不敢松懈,他們的枕戈待旦,勇猛殺敵。

        6.再讀一讀這兩章,再次體會戰(zhàn)士復雜的感情。讀完后請談一談。

        歸納:保家衛(wèi)國的豪邁;苦樂不均的怨恨;輾轉(zhuǎn)奔波的勞苦;有家難回的辛酸。

        一天一天的堅持,一年一年的等待,戍卒終于踏上了歸途。這本來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然而我們在這里看到的是不是這樣呢?為什么?

        (三)研讀第六章

        1.找出詩中描寫戰(zhàn)士歸家的'感受的句子。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悲和哀,可見戍卒歸家途中是百感交集的。原因是什么?

        昔年去鄉(xiāng)時,春日柳絲舞,離別情依依

        今朝回家時,冬季雪花飛,饑寒路漫漫

        離開原本應該傷心,卻用美景來反襯;貋硪矐邢矏,卻用哀景來表現(xiàn)。這就是以樂寫哀以哀寫樂,這里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來表現(xiàn)。

        四、課堂小結(jié)

        讀罷全詩,我們仿佛看見一個身心憔悴的戍卒,冒著大雪,沿著泥濘的小路慢騰騰地走向畫面深處,走向大雪濃重的遠方。只給我們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怨的嘆息。戰(zhàn)爭是殘酷的,戰(zhàn)爭帶給人們的回憶是痛苦的。從古到今,人們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都是厭惡和反感的,相信大家都是熱愛和平,并且會盡力去維護和平的。

        五、練習與作業(yè)

        1.根據(jù)對詩歌的理解,結(jié)合詩歌結(jié)構(gòu)分析,背誦這首詩。

        1-3章:抗擊外族思歸仇敵重章疊句

        比興手法

        久不得歸

        4-5章:艱難征途艱辛思歸細節(jié)描寫

        比興手法

        戰(zhàn)事不息

        第6章:戰(zhàn)后存者凄涼悲苦情景交融

        對比反襯

        踏上歸途

        (板書設計)

        2.搜集《詩經(jīng)》佳句,抄寫在周記本里。

        例如:

       。1)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

       。2)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对娊(jīng)·王風·采葛》

        (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对娊(jīng)·王風·黍離》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詩經(jīng)》基本常識,以及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現(xiàn)實。

        2.過程與方法:分析主人公復雜的心情和人物性格,了解敘事詩的特點與表現(xiàn)手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賞析詩歌比興和對比手法的使用。

        【教學重點】

        學習“賦比興”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詩中運用的比興手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討論法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一、導入

        在人類永恒的感情世界里,愛情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如:

        ①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趦汕槿羰蔷瞄L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劾沈T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李白《長干行》

       、茉谔煸缸鞅纫眸B,在地愿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

       、萆\可貴,愛情價更高。裴多菲《自由與愛情》

        《氓》是詩經(jīng)中最長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較有代表性的棄婦詩。春秋初,封建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尚處于萌芽狀態(tài),封建的思想意識也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統(tǒng)。以戀愛而言,當時男女間的交往還比較自由!睹ァ吩娭械呐魅斯c氓的戀愛、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結(jié)婚僅三年,即被遺棄。這首詩就是她被棄回娘家后寫下的。

        二、作品簡介

        《詩經(jīng)》是我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記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500年的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相傳《詩經(jīng)》為孔子所編定而成!妒酚浛鬃邮兰摇氛f:“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禮義……305篇,孔子皆歌弦之!币话阏J為,現(xiàn)存的《詩經(jīng)》基本上經(jīng)孔子刪汰選編而成的。

        《詩經(jīng)》的內(nèi)容可分為“風”“雅”“頌”三大類:

        “風”——“國風”,民間歌謠。共15國風,160篇。

        “雅”——“大雅”“小雅”,宮廷樂歌。共105篇。

        “頌”——“周頌”“魯頌”“商頌”,宗廟祭祀的樂歌。共40篇。《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主要為“賦”“比”“興”:

        “賦”——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直陳其事,鋪陳,排比。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作比喻。

        “興”——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托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聯(lián)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

        以上六項被稱之為“《詩經(jīng)》六藝(六義)”。

        三、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疏通字音(書下注釋)

        愆期qiān將qiāng子無怒載zài笑載言卜筮shì于嗟jiē徂cú爾淇水湯湯shāng罔wǎng極

        2.重點字詞:

        實詞

        ⑴將子無怒愿,請。

        ⑵來即我謀靠近。甲骨文像一人跪坐鍋前

       、侵劣陬D丘到,“于”為介詞。

       、容d笑載言動詞詞頭。

       、勺晕裔逘柾。

        ⑹女也不爽過錯。

       、搜约人煲友裕~。

       、倘龤q食貧古時指“年”。歲歲年年。

       、涂偨侵缈偨,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fā)扎成丫髻,叫總角。

        通假字

       、琶ブ框框浚ā班汀。

        ⑵匪來貿(mào)絲匪,通“非”。

       、怯卩跌F兮于,通“吁”。

        ⑷猶可說也說,通“脫”。

       、哨魟t有泮泮,通“畔”。

        實詞活用

       、牌潼S而隕形—動,變黃。

       、迫龤q食貧形—名,生活貧困。

       、嵌涞聰(shù)—動,使動用法,使“德”有時二,有時三。

       、荣砼d夜寐名—狀,在早晨,在夜里。

        3.內(nèi)容賞析:

        這是一首敘事詩,它以一個女子自述的口吻,講述了自己的婚戀悲劇。

        (1)提問: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故事的情節(jié)線索是什么?

        明確:一個女子的婚戀悲劇。

        情節(jié)線索:“戀愛”——“婚變”——“決絕”

       。2)提問:詩文可以分為幾個層次?請概括每層的主要內(nèi)容。

        明確:第一層(1—2):追述戀愛生活。

        第二層(3—5):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層(6):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3)從詩中可看出女主人公對于往事是一種什么心情?

        明確:女子在回憶往事時,心情是很復雜的。

        從一二兩章詳寫他們戀愛時的幸?煽闯鏊龑γト詰延幸恍└星。

        從三四五章寫他們婚后的痛苦可看出她對“氓”非常怨憤。

        思前想后,對“氓”反感到極點,斷絕關(guān)系。

        四、分析詩中女主人公形象

        1.詩中女主人公有著怎樣的思想性格?

        A.溫柔、熱情——“送子涉淇”“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

        B.勤勞——“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C.重情——“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D.清醒、剛烈、堅強——“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戀悲。磕阏J為女主人公被棄的原因是什么?(討論)

        提示:(能言之成理即可)一般認為女主人公的婚戀悲劇是氓用情不專所致。

        五、寫作技巧

        1.對比手法①提問:詩文中怎樣體現(xiàn)出氓用情不專的?

        明確:使用的“對比”的手法。把氓婚前與婚后的對比。

        婚前:忠厚——“氓之蚩蚩”

        婚后:變心、兇暴——“士貳其行”“至于暴矣”

       、谔釂枺哼@首詩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明確:女主人公婚前與婚后的對比。

        婚前:幸!翱偨侵,言笑晏晏”“不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

        婚后:痛苦——“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勞累——“靜言思之,躬自悼矣”(精神痛苦)

       、畚闹羞@兩次對比有何作用?

        明確:突出女主人公的不幸命運,反映了我國古代婦女的悲慘生活。

        2.詩中運用的比興手法

        詩文中“賦、比、興”的分布情況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許婚(賦)

        第二章:男女戀人相思、結(jié)婚(賦)

        第三章:勸誡女子不要癡情(比、興)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別戀(比、興)

        第五章:補敘多年的苦楚和處境(賦)

        第六章:今昔對比的怨恨和痛苦(賦、比、興)

        提問:詩中哪些詩句是比興句?好處是什么?明確:“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作用:

       、俳Y(jié)構(gòu)上:

        A.敘事中插入比興句,避免了平鋪直敘。

        B.起過渡作用。

       、趦(nèi)容上:

        A.比興句喚起人豐富的聯(lián)想。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一般認為它

        們分別比擬女子容顏的潤澤和衰老,并推測女子年長色衰是“氓”

        變心的重要原因。

        B.以桑樹作比,與女主人公勞動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富于生活氣

        息,還暗示了她的勤勞。

        六、小結(jié)

        這首詩以“戀愛——婚變——決絕”為線索進行敘事,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溫柔、勤勞、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xiàn)了古代婦女追求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七、作業(yè)

        1.背誦全詩,默寫全詩。完成練習冊習題。

        2.預習《詩經(jīng)·采薇》,完成預習題。

        八、詩經(jīng)原文及翻譯

        《詩經(jīng)·衛(wèi)風·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

        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guān)。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偨侵,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參考譯文】

        那個人老實忠厚,拿布來換絲(有兩說,皆可通。一是將“布”釋為布匹,則“抱布貿(mào)絲”意為拿著布來換我的絲;二是將“布”釋為古錢幣,則“抱布貿(mào)絲”意為拿著錢來買我的絲)。他并不是真的來換絲,到我這來是商量婚事的。送你渡過淇水,直送到頓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時間,而是你沒有好媒人啊。請你不要生氣,把秋天訂為婚期吧。

        登上那倒塌的墻,遙望那來的人。沒看見那來的人,眼淚簌簌地掉下來。終于看到了你,就又說又笑。你用龜板、蓍草占卦,沒有不吉利的預兆。你用車來接我,我?guī)县斘锛藿o你。

        桑樹還沒落葉的時候,它的葉子新鮮潤澤。唉,斑鳩啊,不要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愛情中。男子沉溺在愛情里,還可以脫身。姑娘沉溺在愛情里,就無法擺脫了。

        桑樹落葉的時候,它的葉子枯黃,紛紛掉落了。自從我嫁到你家,多年來忍受貧苦的生活。淇水波濤滾滾,水花打濕了車上的布幔。女子沒有什么差錯,男子行為卻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愛情沒有定準,他的感情一變再變。

        多年來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兒沒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沒有一天不是這樣。你的心愿滿足后,就對我開始施暴。兄弟不了解我的處境,都譏笑我。靜下來想想,只能自己傷心。

        原想同你白頭到老,但相伴到老的想法使我怨恨。淇水再寬總有個岸,低濕的洼地再大也有個邊(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襯男子的變化無常)。少年時一起愉快地玩耍,盡情地說笑。誓言是真摯誠懇的,沒想到你會變心。你違背誓言,不念舊情,那就算了吧

        農(nóng)家小伙笑嘻嘻,抱著布幣來換絲。原來不是來換絲,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頓丘才告辭。并非我要拖日子,你無良媒來聯(lián)系。

        請你不要生我氣,重訂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墻上,遙望復關(guān)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見人,心中焦急淚汪汪。

        既見郎從復關(guān)來,有笑有說心歡暢。你快回去占個卦,卦無兇兆望神幫。

        拉著你的車子來,快用車子搬嫁妝。

        桑葉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潤真好看。唉呀班鳩小鳥兒,見了?皠e嘴饞。

        唉呀年青姑娘們,見了男人別胡纏。男人要把女人纏,說甩就甩他不管。

        女人若是戀男人,撒手擺脫難上難。

        桑樹萎謝葉落凈,枯黃憔悴任飄零。自從我到你家來,多年吃苦受寒貧。

        淇水滔滔送我回,濺濕車簾冷冰冰。我做妻子沒過錯,是你男人太無情。

        真真假假沒定準,前后不一壞德行。

        結(jié)婚多年守婦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

        家業(yè)有成已安定,面目漸改施殘暴。兄弟不知我處境,見我回家哈哈笑。

        凈思默想苦難言,只有獨自暗傷悼。

        與你偕老當年話,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雖寬有堤岸,沼澤雖闊有邊涯。

        回顧少年未婚時,想你言笑多溫雅。海誓山盟還在耳,誰料翻臉變冤家。

        違背誓言你不顧,那就從此算了吧!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9

        教學目標:

        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2.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養(yǎng)成自主、合作的學習品質(zhì)和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再造想像、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培養(yǎng)學生的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詩歌的歷史了。從古至今涌現(xiàn)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許多問答的詩人。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欣賞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來的文化瑰寶。

        二、學生初讀古詩,質(zhì)疑

        1.出示古詩,指名讀,齊讀,教師相機指導學習“薇、矣、霏”三個生字。

        2.學生自由讀古詩,在書上標出不懂的.地方。

        3.學生質(zhì)疑。

        三、引導學生根據(jù)搜集的資料自學

        1.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問題,說明大家讀書認真,善于思考。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小結(jié)方法:結(jié)合注釋,查找資料,上網(wǎng)等。)

        2.自學。

        四、引導學生小組內(nèi)合作學習

        同學們,你們通過剛才的自學,了解了哪些與這首詩有關(guān)的知識,在小組內(nèi)和其他同學交流交流。如果還有疑問,也在小組內(nèi)提出來,請大家?guī)蛶湍恪?/p>

        五、檢查學習效果、組織討論

        1.通過自學與討論,你們有了哪些收獲?誰愿意來和大家說一說?

        2.指名講解詩句的意思,簡單介紹《詩經(jīng)》。

        3.教師相機提問重點詞“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談談詩的大體意思。

        六、創(chuàng)設情境,加深感悟,引導讀背

        1.播放多媒體課件。生想象當時的情景。

        2.師作簡單講解:一位遠征戰(zhàn)士歸來,在回鄉(xiāng)途中,他撫今追昔,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軍中的情況與心情。

        3.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自由練習朗讀。

        4.指名讀,師生互讀,讀后評議,齊讀。

        七、總結(jié)學習方法

        自讀質(zhì)疑──結(jié)合資料自學──合作學習──組織討論──感悟背誦

        八、根據(jù)剛才總結(jié)的學習方法自主合作學習唐詩《春夜喜雨》,師引導學生重點體會“喜”字。

        九、背誦這首五言律詩。

        十、布置作業(yè),拓展學習

        搜集幾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與同學交流。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10

        學習目標

        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nèi)涵,進一步認識故鄉(xiāng)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以此滋養(yǎng)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習文本,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3、進一步認識詩歌的文體特點,在把握情感的基礎上,能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韻味。

        學習重點難點

        1、自行誦讀、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當堂成誦。

        2、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比較鑒賞。

        學習重點

        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故土的感情。

        2、培養(yǎng)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展開與文本、編者、老師、同學的對話交流。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布置學生獨立預習,完成學習過程評價表。

        歸納整理

        1、學習本板塊時,你有哪些字不會讀?積累了哪些詞語?

        2、你了解哪些有關(guān)《詩經(jīng)》的文學常識?

        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節(jié)嗎?

        4、標畫出詩中體現(xiàn)“古典的鄉(xiāng)愁“的句子,寫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

        《采薇》一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你認為哪些詩句最能表現(xiàn)這種情感?

        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閱相關(guān)資料,找出古人對這兩句詩的評價,談談你的看法。

        2、寫一首詩或一段文字表達你對“鄉(xiāng)愁”的新的體驗。

        二、新課導入

       。◤呐_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詩導入。生背誦)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里,大陸在那頭。

        這是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家園,每個人都擁有融于自己的血脈的故土親情。對故土的情結(jié)對一個人的影響常常是終生的,有時甚至讓人魂牽夢繞,蕩氣回腸。為什么?讓我們到我國文學的源頭和西方文學的源頭中去體驗一下這種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體感悟

        1、自主學習《采薇》。

        自行誦讀、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當堂成誦。

        2、全班交流,師生評點。

       、僬b讀(鼓勵學生進行誦讀競賽,并由學生去比較和評點,促進提高。)

       、诜g

       、哿私庾髌分髦

        問:《采薇》一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答:表現(xiàn)了普通士兵在離鄉(xiāng)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nèi)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不滿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問:你認為哪些詩句最能表現(xiàn)這種情感?

        答:“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薄皯n心孔疚,我行不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薄拔倚膫,莫知我哀!

       、墚斕贸烧b

        四、合作探究

        1、分組討論:前后座四人為一小組,展開討論。

        2、全班交流:由每一個討論小組推出代表發(fā)言,再由學生自已匯總補充修正。

       、汆l(xiāng)愁出現(xiàn)的不同場景:

        《采薇》寫的是普通士兵在離鄉(xiāng)出征的生活場景中的鄉(xiāng)愁。

       、谄渌c鄉(xiāng)愁相關(guān)的詩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

       、坂l(xiāng)思情結(jié)的內(nèi)涵:

       。◣熢u:故鄉(xiāng)是一個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義。故鄉(xiāng)常常被賦予的意義有:家、故鄉(xiāng)、故土、家園、家國、歸宿等;在比喻意義上,往往指向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五、鑒賞

        1再讀《采薇》,圍繞問題討論:

        (先讓學生暢所欲言,允許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讀去看。答錯了不批評。然后再分小組討論發(fā)言,進行交流匯總。)

       、龠@首詩共六章,你看分哪幾個層次?

        分三個層次:1—3章為一層,敘述難歸原因和軍旅生活的勞苦。

        4—5章為二層,直接寫戰(zhàn)爭。

        6章為三層,寫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②前三章,據(jù)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點?使用這種手法有什么好處?

        前三章,章與章往往句型重復,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guān)鍵處更換個別字。很明顯,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疊句的手法。

        使用這種手法的好處是:

        在內(nèi)容上,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時序的更替,而人物內(nèi)心的焦慮、痛苦也隨之加重,從而突出了主題;

        在音節(jié)上,反復吟唱,一唱三嘆,音節(jié)和諧,旋律協(xié)調(diào)在鮮明的節(jié)奏中表現(xiàn)出詩歌特有的音樂美。

       、蹚4—5章來看,你又發(fā)現(xiàn)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這兩章是對戰(zhàn)爭場面的描寫。寫的是戰(zhàn)車、戰(zhàn)馬、象弭、魚服以及士兵的勞累奔波、饑渴難當,通過這些具體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來展現(xiàn)戰(zhàn)爭生活的圖景。而沒有寫戰(zhàn)場上的刀光劍影、廝打拼殺,但戰(zhàn)爭的殘酷已可想見。

       、堋拔粑彝,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閱相關(guān)資料,找出古人對這兩句詩的評價,談談你的看法。

        資料一: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公(謝安)因弟子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資料二: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中評說:“此詩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凱奏生還,樂矣,何哀之有耶?”又說:“末乃言歸途景物,并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傷神,絕世義情,知古常新!

        資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論《詩經(jīng)小雅采薇》這兩句時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師評:一以往昔之虛襯眼前之實,以凱旋之樂襯內(nèi)心之悲痛;二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尋味;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對比,突出不勝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饑渴難當,情境實悲;五語調(diào)低沉,低回往復,氣氛悲愴。)

        六、交流延伸

        1、寫一首詩或一段文字表達你對“鄉(xiāng)愁”的新的體驗。

        2、將你的詩先在小組交流、修訂后,再在全班交流。

        七、附《詩經(jīng)采薇》原文注釋及譯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生,指初生、剛發(fā)芽)止(語氣詞)。曰歸曰歸,歲亦莫(“暮”的古字)止。靡(無;沒有)室靡家,獫狁(獫狁:北狄,匈奴)之故。不遑(閑暇)啟居(啟:跪、危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別。無論危坐和安坐都是兩膝著席,危坐(跪)時腰部伸直,臀部同足離開;安坐時則將臀部貼在足跟上),獫狁之故(以上兩句是說遠離家室是為了和玁狁打仗)。

        采薇采薇,薇亦柔(柔嫩,指苗的柔嫩,意思是說野豌豆長大了一些)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非常強烈),載(副詞,又)饑載渴。我戍(防守)未定(穩(wěn)定。這句是說駐防未有定處。),靡使(使者)歸聘(問候。這句是說沒有回家的使者代我向家人問安)。

        采薇采薇,薇亦剛(堅硬。指薇將老而堅硬)止。曰歸曰歸,歲亦陽(十月為“陽”,現(xiàn)代對農(nóng)歷十月還稱為“小陽春”)止。王事靡盬(gu,停止,此為“止息”意),不遑啟處(意同“啟居”)。憂心孔(很;非常)疚(痛苦),我行不來(歸來。一說“慰勉;慰問”。不來:是說無人慰問)!

        彼爾(花繁盛有樣子)維(語氣詞,加強語氣)何,維常(常棣,一種植物名)之華(以上兩句是以開得很繁盛的常棣起興,引出下文對壯盛軍容的描寫)。彼路(“輅”的假借字,大車)斯何(意同“維何”),君子(指將帥)之車。戎車(兵車)既駕,四牡(雄馬。)業(yè)業(yè)(壯大的樣子)。豈敢定居(猶言“安居”),一月三捷(接。謂接戰(zhàn)、交戰(zhàn)。一說,抄行小路為“捷”。三捷:言多次行軍,就是不敢定居的意思。)。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kuí,雄強,威武)。君子所依(“依”猶“乘,乘坐”),小人所腓(féi:小人指兵士。腓:隱蔽。此句說步卒借戎車遮蔽矢石)。四牡翼翼(安閑的樣子。謂馬訓練有素),象弭(mi,弓的一種。象弭,以象牙裝飾弓端的弭。)魚服(服:是“菔”的假借字。菔是盛箭的袋子。魚菔,就是用魚皮制成的箭袋)。豈(怎么;怎能)不日(每日)戒(戒備),獫狁孔棘(棘:急。孔棘,很緊急。此句說獫狁很猖狂兇狠,敵情很緊急)!

        昔(指出征之時)我往(到……去,指到前線去)矣,楊柳依依(楊柳柔弱隨風不定之樣子)。今我來(歸來)思(語氣詞),雨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樣子)。行道遲遲(遲緩的樣子),載饑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11

        【導學目標】

        1.了解《詩經(jīng)》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 學史上的地位,把握《詩經(jīng)》賦、比、興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和章節(jié)的節(jié)奏特點。

        2.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3.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課時計劃】

        2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關(guān)雎》,第二課時完成《蒹葭》。

        第一課時 學習《關(guān)雎》

        情景導入:雎鳩啼鳴,荇菜差參。琴瑟鐘鼓,君子淑女……這一切,在心中 蕩漾著愛意的戀人眼中,大概會多一層溫馨與幽怨吧!你聽,他們各自為自己傾心的“淑女”唱出了纏綿悱惻的情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冠于《詩經(jīng)》之首的《關(guān)雎》。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讀準字音,認準字形

        雎(jū) 鳩(jiū) 窈窕(yǎo tiǎo) 逑(qiú) 荇(xìng)

        寤寐(wù mèi) 芼(mào)

        2.文言知識梳理

        (1)重點實詞

        關(guān)關(guān):擬聲詞,一種鳥的叫聲。 洲:水中的陸地 窈窕: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配偶。 寤寐:指日日夜夜。 芼:挑選。

        (2)詞類活用

       、偾偕阎(名詞做動詞用,做朋友,相親相愛,親近)

       、阽姽臉分(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快樂)

        (3)古今異義

        左右流之(古義:撈取;今義:流出)

        3.作品簡介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后來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改成《詩經(jīng)》。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

        《詩經(jīng)》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颈憩F(xiàn)手法為賦、比、興。

        《詩經(jīng)》的 詩體格式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時而重章疊句,反復詠唱。其語言生動傳神。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一)朗讀指導

        1.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交流點撥】第一節(jié)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這一節(jié)的佳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并領起全篇 ,形成全詩的基調(diào)。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tǒng)攝全詩。第二節(jié)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diào)急促,與前后平緩之音有別。第四、五節(jié)寫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2.學生齊讀,放 錄音,再聽一次,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

        3.學生結(jié)合注釋,譯讀全詩。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想象、聯(lián)想,對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guān)鍵字詞要落實。

        【交流點撥】雎鳩鳥關(guān)關(guān)地叫著,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麗又善良,是 我的好配偶。荇菜長短不齊,在船的左右兩邊撈。姑娘美麗又善良,從早到晚追求她。好姑娘追求不到,從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綿綿不斷,翻來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長短不齊,在船的兩邊來。姑娘美麗又可愛,彈奏琴瑟來親近她。荇菜長短不齊,在船的左右兩邊挑選。姑娘美麗又可愛,敲鐘擊鼓讓她快樂。

        (二)整體感知

        這首詩講了一 個什么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交流點撥】寫了一個男子對一位美麗少女的相思之情,求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他做夢夢見自己彈琴奏瑟,迎娶這位姑娘。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驟三 精讀課文 理清層次

        1.全詩共5個小節(jié),層次結(jié)構(gòu)是怎樣的?

        【交流點撥】第一章(第1節(jié))描寫小伙子見到一位漂亮姑娘,從而引起愛慕感情和求婚的愿望。第二章(2~3節(jié))描寫小伙子想追求那位姑娘,苦于無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寢食不安。第三章(4~5節(jié))描寫小伙子夢想成婚的歡樂場景。

        2.《關(guān)雎》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交流點撥】《關(guān)雎》寫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表達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夢想求而得之的喜悅之情。

        步驟四 細讀課文 探究寫法

        《詩經(jīng)》的主要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等,《關(guān)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這種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交流點撥】運用了“興”的藝術(shù)手法。如本詩開頭“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它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發(fā)端的話。但水鳥和鳴,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和諧恩愛,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義上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本詩的起興之妙正在于詩人情趣與自然景物渾然一體的契合,也是一直為人們所樂道的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步驟五 總結(jié)課文 拓展延伸

        1.總結(jié)課文

        《關(guān)雎》寫一個男子對所愛慕的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了求之不得的焦慮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悅,表現(xiàn)了追求愛情中的苦與樂。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

        2.拓展延伸

        中國文字史上的“第一”

        【交流點撥】①《詩經(jīng)》: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②《孫子兵法》: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板書設計】

        關(guān)雎托物起興所聽:關(guān)關(guān)雎鳩所見:在河之洲所思:窈窕淑女所愿:君子好逑相思之苦寤寐求之——追慕之心輾轉(zhuǎn)反側(cè)——相思之苦夢幻之樂琴瑟反之——親密相愛鐘鼓樂之——歡快熱鬧

        第二課時 學習《蒹葭》

        情景導入: 同學們,有人會唱《在水一方》這首歌嗎?它是 早些年一部電視連續(xù)劇的插曲,根據(jù)《蒹葭》改編而成,可見詩經(jīng)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蒹葭》。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讀準字音,認準字形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晞(xī)

        湄(méi) 躋(jī) 涘(sì) 沚(zhǐ) 坻(chī)

        2.文言知識梳理

        (1)重點實詞

        蒹葭:蘆葦。 蒼蒼:茂盛的樣子。 溯洄:逆流而上。

        溯游:順流而下。 晞:干。 阻:險。 躋:高。

        坻:水中的陸地。 涘:水邊。 沚:水中的小塊陸地。

        (2)詞類活用

        道阻且右(方位名詞,作形容詞,彎曲)

        (3)古今異義

        道阻且右(古義:彎曲;今義:右邊,表方位)

        白露為已(古義:干;今義:已經(jīng))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1.感受音韻美。

        (1)全班齊讀詩歌,要求學生結(jié)合上一課時介紹的關(guān)于《詩經(jīng)》藝術(shù)特點,體會《蒹葭》的音韻美。

        (2)聽學生朗讀后,教師正音,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請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作品的音韻美是如何表現(xiàn)的。

        【交流點撥】音韻美表現(xiàn)在:① 都是四言句,朗讀時采用“二二”拍,聽起來很整齊。②作品押韻:第一章押“ɑng”韻,韻腳有蒼、霜、長、方、央。第二章押“i”韻,韻腳有萋、晞、躋、坻。第三章押“i”韻,韻腳有已、涘、沚。③運用疊詞,如“蒼蒼、萋萋、采采”;運用疊章,統(tǒng)一內(nèi)容的反復詠唱,這樣有一唱三嘆的美感。

        (3)請男女生交錯進行朗讀,把自己體會的音韻美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

        2.感知內(nèi)容大意。

        請學生結(jié)合注解,盡量用優(yōu)美的語言翻譯作品第一章的內(nèi)容后,引導學生對比。第二、三章的內(nèi)容是否是第一章的重復。

        【交流點撥】學生討論發(fā)言后,教師明確:三章所寫的內(nèi)容是相 同的,表現(xiàn)了一位癡心、癡情男子對心上人的愛戀、追求和求之不得的傷感。

        步驟三 質(zhì)疑問難 深層探究

        1.詩歌中哪一些詩句描寫了景物?所寫景物有怎樣的特點?寫景有什么作用?

        【交流點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描寫了一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凄清景色,造成了一種渺遠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氣氛,烘托了人物憂郁感傷的情懷。

        2.詩歌中哪些詩句表現(xiàn)了詩人渴慕伊人,歷經(jīng)艱險,執(zhí)著追求,然而卻求而不得的苦悶感傷情懷?

        【交流點撥】“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溯洄從之,道阻且 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边@些詩句都表現(xiàn)了詩人渴慕伊人,歷經(jīng)艱險,執(zhí)著追求,然而卻求而不得的苦悶感傷情懷。

        3.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怎樣的?請說說你的理由。

        【交流點撥】感情基調(diào):渺遠迷茫,憂郁纏綿,悵惘感傷。理由:渴慕傾心于伊人,執(zhí)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艱險,然而伊人卻宛在水中央,如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悶感傷憂郁。

        4.《蒹葭》的主題是什么?

        【交流點撥】詩歌每一章前四句都是描寫一種凄清而蒼涼的景色,這種景色襯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虛、惆悵之情;而后四句寫出詩人對“伊人”的上下尋求,卻又尋而不見的情景,這當中既有詩人的悵惘之情,又有詩人對伊人的深切思念。

        步驟四 探究寫法 比較閱讀

        (一)寫法探究

        1.《蒹葭》這首詩歌中運用了哪些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交流點撥】詩歌開篇便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凄涼的畫面:一個晚秋的早晨,天色朦朧,籠罩在晨霧中的是一望無際的沾帶露珠的蘆葦。一條河流,蜿蜒而去。望遠處,是一塊小小的沙洲。這是一幅蕭瑟的晚秋晨光圖,烘托出主人公凄惻的情感。詩的每章景物描寫都有不同。首章“白露為霜”,露凝為霜,是拂曉時;第二章“白露為晞”,太陽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陽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時間的晚秋晨光圖,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佇立遠望而始終不能見面的惆悵心情,而主人公的這種心情隨著晨光畫面的重疊,顯得越來越急切,越來越凄婉,使這首詩在藝術(shù)上達到了情 景交融的境界。

        2.這首詩采用重章疊詠的手法有什么好處?

        【交流點撥】回旋反復,可以增強詩歌的音樂感和節(jié)奏感,更充分地抒發(fā)情感!遁筝纭啡3章12句,只變動了十幾個字,不但寫出了蘆葦茂盛的狀態(tài)、愛情道路的曲折綿長,伊人雖近在咫尺,但又遙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過不斷重復的旋律,表現(xiàn)出詩人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似乎有一種合唱、輪唱的味道。

        (二)比較閱讀

        1.《關(guān)雎》《蒹葭》都可看作是愛情詩,它們的寫作手法相同嗎?

        【交流點撥】《關(guān)雎》一詩重在“敘事”,從中可看出主人公愛慕、追求、幻想這樣一條線索!遁筝纭窙]有一個明確故事,只選一個場景!遁筝纭繁取蛾P(guān)雎》情感意味更濃。在藝術(shù)手法上,《蒹葭》比《關(guān)雎》“興”的特點更突出!拜筝纭薄八薄耙寥恕苯幌噍x映,渾然一體,用作比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shù)世界。

        2.兩首詩所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交流點撥】《關(guān)雎》是一首熱情的戀歌,它表現(xiàn)了古代青年對愛情婚姻大膽執(zhí)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樸實!遁筝纭繁憩F(xiàn)了詩人對“伊人”的一往情深,而且寫出了他欲見不得的焦急悵惘的心情。

        步驟五 總結(jié)課文 拓展延伸

        1.總結(jié)課文

        《詩經(jīng)》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 闊、豐盈、簡單、潔凈。這源泉處的草木,也跟淳樸的先民及其歌聲一樣簡樸優(yōu)美。從詩經(jīng)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游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中。癡情的少年千回百轉(zhuǎn),卻找不到她的人。讓我們干干凈凈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yōu)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2.拓展延伸

        任選《蒹葭》中的一節(jié),用優(yōu)美的語言重現(xiàn)詩歌的意境。

        【交流點撥】又是一個霜凝霧罩的清晨,我又來到水邊,那蒼蒼的蒹葭在微微曉風中,如一片白色的海。凝霜晨露消散在白霧之中。我心中的戀人啊,你究竟在哪里啊!我愿付出一生的時光,跋山涉水,來到你的身旁。

        【板書設計】

        景物蒹葭:蒼蒼——萋萋——采采白露:為霜——未晞——未已追求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之路:阻且長,阻且躋,阻且右結(jié)果: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景色迷離,距離遙遠)

        《詩經(jīng)》二首《關(guān)雎》《蒹葭》理解性默寫

        (一)關(guān)雎

        1.《關(guān)雎》中起興的句子是: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2.《關(guān)雎》中是全詩的綱目,統(tǒng)攝全詩的句子或表現(xiàn)小伙子一般都喜歡美麗而賢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關(guān)雎》最能體現(xiàn)全詩的精神,抒發(fā)求之不得的憂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4.最能表達詩人對心中戀人的愛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5.抒寫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抒寫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悅心情的句子:“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二)蒹葭

        1.用蕭瑟冷落的秋景起興,渲染凄清氣氛,烘托惆悵心情的詩句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描寫男主人公追尋之路艱險、漫長的詩句是: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3.表現(xiàn)他雖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詩句是: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溯游從之,宛在水中 。

        4.《蒹葭》:詩中能印證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尋找追求的詩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5.蒹葭在今天被我們引用來形容所愛戀的人在遠方的詩句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6.“一切景語借情語”!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于濃濃的秋涼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詩經(jīng)》二首《關(guān)雎》《蒹葭》同步練習

        一、文學常識填空

        1. 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 時期的305篇詩歌,古時也稱 ,漢代儒生始稱《詩經(jīng)》。現(xiàn)存的《詩經(jīng)》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編為“風”、“雅”、“頌”三部分!帮L、雅、頌、賦、比 興”,《毛詩序》稱之為“六義”。

        2.《關(guān)雎》選自《 》,《蒹葭》選自《 》。

        二、基礎知識部分

        1.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雎鳩( ) 窈窕( )逑( ) 荇( )菜 寤寐( )

        湄(   )  溯洄(   )未晞(   )躋(  ) 涘(   )

        2.解釋加點詞語。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左右流之:

        (3)寤寐求之: (4)寤寐思服:

        (5)優(yōu)哉悠哉: (6)琴瑟友之:

        (7)左右芼之 (8)鐘鼓樂之:

        (9)蒹葭蒼蒼: (10)在水一方:

        (11)溯洄從之 (12)道阻且躋:

        (13)宛在水中央 (14)蒹葭萋萋

        (15)道阻且躋 (16)蒹葭采采:

        (17)白露未已 (18)道阻且右

        三、翻譯句子

        1.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4.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5.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6.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7.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8.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9.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10.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11.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四、理解性默寫

        《關(guān)雎》

        1、起興的句子是: 。

        2、全詩的綱目,統(tǒng)攝全詩的句子或表現(xiàn)小伙子一般都喜歡美麗而賢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3.最能體現(xiàn)全詩的精神,抒發(fā)求之不得的憂思的句子是: 。

        4.最能表達詩人對心中戀人的愛慕之情的句子: 。

        5.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詩中描寫青年男子對美貌少女表達傾慕之情的句子是: 。

        6.《關(guān)雎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男子對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難眠的句子是:

        7.《關(guān)雎》中的男子由“ ”引起“ ”的美好聯(lián)想;“ 。”抒寫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抒寫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悅心情。

        《蒹葭》

        1.成語“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詩句: 。

        2.用蕭瑟冷落的秋景起興,渲染凄清氣氛,烘托惆悵心情的詩句是:

        3.描寫男主人公追尋之路艱險、漫長的詩句是;

        4.表現(xiàn)他雖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詩句是:

        5.《詩經(jīng)·蒹葭》中于濃濃的秋涼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12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詩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2、認識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

        3、了解屈原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學習屈原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設想

        本課的重點在于學習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技巧,認識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而難點卻在于字詞的疏通,因而擬打算分散重難點,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理解部分字詞;在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技巧中學習另一部分字詞,使學生明白文言詞語是可以通過理解文意、句意揣摩的。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初讀全詩,把握大略。

        2、簡介屈原、《九章》。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第四冊中曾學習了郭老的劇作《雷電頌》(節(jié)選),你認識了屈原是怎樣的一個人?

        學生答后,教師總結(jié):

        屈原是戰(zhàn)國時的政治家,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名平,字原,楚國人,傳說為湖北秭歸縣人。曾任楚國左徒、三閭大夫等職。他學識豐富,具有遠大的政治理想,主張對內(nèi)革新政治,對外聯(lián)齊抗秦。曾輔佐懷王圖議國事,處理內(nèi)政、應對諸侯。但遭以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蘭為代表的反動貴族和親秦派的誹謗、進讒,被兩次流放,長達30年之久。公元前278年春,秦將白起攻破楚國都城郢都,遂于當年夏歷五月初五日懷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身殮國。屈原在流放生活中接近人民,在吸收民間文學營養(yǎng)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騷體”這一新文學形式。他流傳下來的作品主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屈原詩歌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2、本詩選自《九章》!毒耪隆肥恰断дb》、《哀郢》等九篇詩歌的總稱。本詩寫于屈原第二次被流放的時期。涉江,就是渡過大江南行的意思。

        板書課題:《涉江》

        二、初讀。

        1、自讀。要求:結(jié)合書下注釋,把握全文大略;畫出文中表地點的詞;標出自然段序號。

        2、作者歷經(jīng)的路線是怎樣的?你能擬出行程路線圖嗎?

        提示:鄂渚→溯沅江而上→枉→辰陽→溆浦

        3、作者沿什么方向前行?是什么季節(jié)?

        提示:沿南,然后向西南前行。天氣是秋冬之間。

        4、全文共六個自然段,可分為幾部分?能為每部分加一小標題嗎?

        提示:本詩可分為三部分,第1自然段為第一部分;第2、3、4段為第二部分;第5、6段為第三部分。

        教師板書三部分的標題:涉江之由;涉江之行;涉江之憤。

        三、再讀。

        1、讀第1段。

        問:“奇服”包括到下文的哪一句?提示:從“帶長鋏”到“寶璐”。

        注意落實“既”、“陸離”、“冠”(名詞用如動詞)、“被”(同“披”)等詞的意義及用法。

        問:詩人準備怎樣去游仙宮?

        提示:坐的車——青龍駕,白龍配。(注意“驂”的用法、名詞用如動詞)

        同去的人——重華

        食物——玉英

        心情——高馳、不顧,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問:詩人為什么要濟乎江湘?

        提示:因為“世溷濁而莫余知”。(注意溷hún的讀音,“莫余知”句式特點。)

        2、讀2、3段。

        問:從鄂渚直到辰陽,詩人用了哪些交通工具?

        提示:坐了馬車。詩中有“步余馬”,“邸余車”句。(注意“步、邸”的用法:步,名詞使動用法,讓……走上;邸,動詞使動用法,讓……到)詩人還坐了船,溯沅江而上。(注意落實“船”、“齊吳榜”、“擊汰”等詞語)

        問:在沅江上船速快不快?

        提示:不快。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保ㄗ⒁狻叭菖c”、“淹”等詞的用法。)

        3、讀第4段。

        問:進溆浦后詩人為什么“{蕁保br>

        進溆浦后遇上了什么樣的.壞天氣?看到了哪些景物?

       。ㄗ⒁饴鋵崳喝、杳、冥冥、幽晦、其、霏霏、承宇等詞語。)

        問:誰能用自己的話描繪一幅“溆浦雨雪圖”?

        例:朔風卷著碎雪紛紛揚揚地下著,迎著我的視線的是一座險峻荒涼的高山,那原始的大森林仿佛從未被人揭開過秘密,林中傳來的陣陣猿叫聲,是那樣姜清,那樣恐懼。烏云在頭上示著威,那鍋底一般的天穹似乎立時要壓了下來。地上本無什么路,那被人踩過的地方也是泥濘不堪。我站在那兒,望著眼前的一切,真不知該舉步向何方。

        4、自由朗讀1、2、3、4段,要求讀準音,讀順口。

        四、作業(yè)。

        1、課本第一題1、2、3題。

        2、背誦前四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繼續(xù)讀講5、6段。

        2、認識詩中塑造的詩人自我形象。

        3、學習詩人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技巧。

        4、學習詩人運用比喻、象征等方法表達思想感情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提問。背誦1、2、3、4段。

        二、讀講5、6自然段。

        1、指名朗讀這一部分。

        2、討論、理解。

        問:詩人判斷自己將“重昏而終身”的理由是哪些?

        生甲:因為“世溷濁而莫余知”,無人理解他。

        生乙:不僅如此,一部分小人還打擊、讒陷他,而他又“不能變心以從俗”、“將董道而不豫”,現(xiàn)實與理想產(chǎn)生了極大的矛盾,極大的反差,這就決定了人物的悲劇命運,好在屈原自己明白,他必將“愁苦而終窮”、“重昏而終身”。

        生丙:我認為詩人判斷自己命運還有一條理由,就是援引了接輿等四人的例子,得出“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前世皆然”,今世也一定亦然的結(jié)論,這可能用的是類比推理吧!

        教師總結(jié)。注意落實接輿,桑扈、伍子、比干等事例。

        處乎(乎,相當于“于”)、終窮(窮不能理解為今義“貧窮”、不必以(“以”作動詞“任用”意)、菹醢(要注意讀音)、董道(遵守正道)、重昏(重,不能讀成zhòng)。

        問:詩人為什么感到“髻選保蚨昂齪踅小保br>

        提示:因為“陰陽易位,時不當”,壞人當?shù)溃萌耸軞,政治太混亂!胞[鳥鳳皇”、“露申辛夷”這些美好的東西“日以遠”、“死林薄”;而“燕雀烏鵲”及“腥臊”卻當?shù)馈俺蔡脡、“并御”?/p>

        3、指導朗讀。

        二、研讀全詩。(課堂討論)

        1、第一段中寫詩人“高馳而不顧”,第二段卻又寫“乘鄂渚而反顧”,這兩種心情豈不矛盾?

        生甲:是有些矛盾,詩人正是在這種矛盾痛苦的心境中上路的。

        生乙:我認為不矛盾,這“不顧”與“反顧”是兩個階段的心情。在宮中尚未流放時,詩人被人誣陷,非常氣憤,產(chǎn)生過超脫現(xiàn)實的想法,因而“不顧”,但一旦流放了,離開了自己的故國,眷戀之情油然而生,因而又“反顧”了。

        生丙:這樣說來,詩人是否改變了初衷?

        生。何艺J為不矛盾,但并不同意是因為思想發(fā)展了。我認為“不顧”,表明詩人不為流俗所容,但仍堅持理想,不向黑暗社會妥協(xié)的戰(zhàn)斗精神!胺搭櫋,表明詩人在流放途中深切懷念故國、熱愛祖國人民的心情。兩者不矛盾,共同的核心是“愛國”,正因為愛國,才堅持正確的路線,不顧及世人的讒陷;正因為愛國,才會在流放途中仍然夢縈魂牽著祖國人民。

        2、詩人表現(xiàn)這種“反顧”感情的詞句還有哪些?這種寫法的妙處在哪里?

        提示:這里的“反顧”感情就是“眷念故國”的感情,表現(xiàn)這種感情的詞句還有:“G”、“步”、“邸”,“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薄叭脘悠钟鄘葙猓圓恢崴紜!筆嗽謖飫錈櫳戳司拔錚墻約旱男那橐頻攪司拔鎦校愿械角鋟繢洌卟豢歟轟悠值奶炱⒕拔鋃疾緩謾U饈恰耙魄橛誥啊鋇男捶。仕郊s旱鬧鞴坌男鰨G、步、邸、緒風、船容與、淹回水等句既是寫景語也是抒情語,反正情與景已達到了水乳交融的最高境界。

        3、第一段主要是寫詩人為什么會“涉江”,為什么開始要寫“好奇服”及“游仙山”?這一節(jié)寫法有何特色?

        提示:“好奇服”及“游仙山”正是“涉江”的真正原因。“好奇服”,用服飾的奇特象征詩人道德品質(zhì)的高潔,而這種鶴立雞群的“愛好”是不為世人所“知”的,正由于世人不知,于是詩人才“高馳不顧”地“游仙山”,也正是由于這不知,才致使詩人被流放。在這一節(jié)中,詩人展開了奇特而瑰麗的想象:駕青虬、驂白螭、伴重華、游瑤圃、登昆侖、食玉英。這些比喻及象征構(gòu)成了本詩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

        4、本詩用比喻、象征表達思想感情的語句還有哪些?這些比喻和象征的語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提示:第6自然段“亂曰”的部分都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在這一節(jié)中,詩人用“鸞鳥鳳皇”、“露申辛夷”、芳(草)比喻具有美好節(jié)操的正直的人;用“燕雀烏鵲”、“腥臊”比喻邪惡、黑暗的小人及勢力。詩人用這兩組物名,比喻光明與黑暗,正直與邪惡的勢不兩立,揭露“陰陽易位”的黑暗政治。詩中運用形象的比喻,瑰麗的想象,富有浪漫主義色彩。駕青虬,驂白螭……等很具體地突現(xiàn)詩人志行的高潔。詩中提到的不少特殊名物:南夷、辛夷、露申、鳳皇等,體現(xiàn)了作者高度的藝術(shù)技巧。此外,用時序、顏色的顛倒、大器小用等來比喻世事的渾濁。這種運用豐富的想象、夸張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創(chuàng)作方法叫浪漫主義。

        5、詩人在全詩中究竟塑造了怎樣的一個自身形象?

        提示:塑造了一個具有崇高理想及美好節(jié)操,決不向惡勢力屈服的愛國主義者形象。

        6、比較本詩中出現(xiàn)的“兮”字與《伐檀》中所用的“兮”字在用法上用哪些不同?

        提示:《伐檀》中“兮”字都用在句末,表陳述中的停頓及感嘆、反問等語氣。如:“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屬陳述語氣。“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等均屬反問及感嘆語氣。

        本詩的“兮“字有三種用法:第一種,用在句中表延長音。如:“被明月兮寶璐”、“步余馬兮山皋”;第二種,用在逗號前,表語意未竟,待下句補足。此處須停頓。如:“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钡谌N,用在句號前,有終結(jié)句意、感嘆的意味。如“陰陽錯位,時不當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钡。

        三、表情朗誦全詩。(如時間允許,教師可范讀,或聽錄音帶)。四、作業(yè):書后第二、三、四、五題。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13

        教學目標

        1、 知能:把握情感、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韻味。

        2、 過方:朗讀、合作探究

        3、 情態(tài):厭戰(zhàn)、思鄉(xiāng)

        教學過程

        1、 導入(復習文學常識《詩經(jīng)》)

        或者與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比較,

        或者播放舞蹈《采薇》

        或者欣賞名人大家的朗誦,在欣賞中初步奠定情感基調(diào)

        2、 初讀文章,掃清字詞障礙(多媒體展示)

        孔疚( jiù ) 靡盬(mí gǔ )、玁狁(xiǎn yǔn)

        寰宇( huán) 神裔( yì ) 肴饌(yáo zhuàn)

        宅邸( dǐ ) 逃遁( dùn) 象弭( mǐ )

        歸聘( pìn ) 四牡( mǔ )骙骙( kuí )

        所腓( féi ) 雨雪霏霏( yù) 整飭( chì )

        有感情朗讀文章

        3、 再讀課文,分析結(jié)構(gòu)(提問)

        (一)、難歸原因、生活艱苦

        (手法-重章疊句,反復吟嘆;

        內(nèi)容-比興手法--植物生長,時間流逝,

        士兵焦慮痛苦與日俱增)

        (二)、戰(zhàn)爭(未直寫戰(zhàn)爭殘酷,

        而寫戰(zhàn)車馬高大,側(cè)面突出戰(zhàn)爭殘酷)

        (三)、歸途傷悲(今昔對比,大雪紛飛,

        饑渴難當,氣氛悲愴)

        4、 析讀課文,分析情感(合作探究)

       、賳枺骸恫赊薄芬辉姳磉_了怎樣的情感?

        答:普通士兵--離鄉(xiāng)出征—--生活艱苦-

        -內(nèi)心傷痛—厭戰(zhàn)—思鄉(xiāng)

        ②問:從哪些地方可以表現(xiàn)出來?

        (小組討論,交流,選代表回答問題

        或者看哪位同學手舉的高,看起來比較活躍

        或者找一個靠窗的.,或者靠窗的同桌起來回答下)

        表現(xiàn):“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 ,載饑載渴。

        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說好要歸,遲遲不歸,君問歸期未有期

        (好,請坐,這位同學找的非常仔細啊,

        看來對文本把握的非常清晰,還有其他同學要補充嗎)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薄獞n心忡忡,歸心燒灼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今昔對比,大雪紛飛,

        饑渴難當,氣氛悲愴

        歸納小結(jié)(參照板書)

        布置作業(yè):寫一段文字表達思鄉(xiāng)情緒

        板書設計

        采薇

        (一)、難歸原因、生活艱苦—比興手法---重章疊句、痛苦焦慮

        (二)、戰(zhàn)爭—四牡骙骙---側(cè)面描寫---突出戰(zhàn)爭殘酷

        (三)、歸途傷悲---雨雪霏霏---兩相對比---饑渴難當,氣氛悲愴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14

        一、教學目標:

        1.積累字詞,了解有關(guān)《詩經(jīng)》的文學常識。

        2.學習詩中的融情于景、比興及重章疊唱的手法并體味其產(chǎn)生的藝術(shù)效果。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分析《氓》詩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2.探究《氓》詩中女主人公愛情悲劇的原因。

        3.揣摩《采薇》詩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體會征人久戍思歸到歸時痛定思痛的情感經(jīng)歷。

        三、書目推薦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作為最古老的中國文學源頭,它是一部越讀越覺美妙的經(jīng)典。為什么斑駁的歲月未使它綻放的意象生出銅綠,無涯的空間更未令它包含的豐富信息在傳遞中蒙受損失?請同學們?nèi)プx讀作家安意如的《思無邪》,她說“詩經(jīng)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或者去看看鮑鵬山的《第三只眼看〈詩經(jīng)〉》,學會怎樣用別樣的閱讀方法解讀《詩經(jīng)》。同學們,讓我們穿越《詩經(jīng)》的河流,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養(yǎng),也讓美麗錯落的詩行成為我們靈魂的一部分吧。

        四、文本教學

        (一)導入

        請學生背誦毛澤東《沁園春·雪》。

        思考:“稍遜風騷”何意?“風騷”何意?為什么特別點“風騷”?

        明確: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介紹《詩經(jīng)》知識

        《詩經(jīng)》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的源頭,它的精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騷客。下面請一學習小組介紹《詩經(jīng)》這部偉大的作品。請大家完成《學案》中文學常識題。

        播放朗讀音頻,要求學生完成《學案》字詞注音任務。

        學生自由誦讀詩歌。注意四言詩的節(jié)奏韻律。(二二節(jié)拍)

        整體感知,結(jié)合注釋疏通大意。(小組討論解疑)

        自讀文本,思考:

       、佟睹ァ穫(cè)重敘事,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從詩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對于往事是一種什么心情?(女主人公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明確:這首詩寫了一名女子追憶她與“氓”從戀愛、結(jié)婚到婚變的全過程。故事從“氓”來向她求婚寫起,女子雖然對他求婚的方式有些不滿意,但還是答應了他;接下來寫了兩人的戀愛生活,著重表現(xiàn)了女子對“氓”的癡情;兩人很順利地結(jié)了婚;婚后的生活貧困、辛苦,女子毫無怨言地操勞著家務;時光流逝,隨著生活的好轉(zhuǎn),“氓”的脾氣卻變得粗暴起來,他的行為也荒唐起來,對女子始亂終棄并且沒有回頭的意思,女子只能自己傷心難過。但是,對于這種狀況她不會無限期地忍受下去,她想:既然“氓”不念舊情,無情無義,那就算了吧!彼此決絕了斷吧!

        明確:第一至二章:戀愛——熱情?幸福

        第三至五章:婚變——怨恨?沉痛

        第六章:決絕——清醒?剛烈??堅強

       、凇恫赊薄穫(cè)重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身份是什么?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表現(xiàn)了他對戍守邊防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

        明確:本詩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戍守邊防的士卒,“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我戍未定,靡使歸聘”等詩句可以看出。他強烈地思念家鄉(xiāng),無時無刻不在盼望著能盡快回家,內(nèi)心里充滿著憂傷。前三章的許多詩句都表現(xiàn)了這種感情,如“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我戍未定,靡使歸聘”“憂心孔疚,我行不來”。最后一章又加以深化:“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庇捎谝庾R到是玁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遑啟居”,因此,他對玁狁滿懷怨恨,在對玁狁的戰(zhàn)斗中充滿同仇敵愾之情,對于自己的陣營也有一種自豪感。這種感情在第四、五章里有所表現(xiàn),如“四牡業(yè)業(yè)”“一月三捷”,又如“四牡翼翼,象弭魚服”,盡情贊嘆已軍的裝備精良,氣勢雄壯。

        (六)品析藝術(shù)手法

        1.《氓》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藝術(shù)手法,結(jié)合感興趣的詩句談談你的看法。

        要點:

       、倩貞浐蛯Ρ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對比;榍埃翱偨侵,言笑晏晏”,“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楹,“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是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對比;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

        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兇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在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jīng)歷中得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彼诤薅嘤诎瑳Q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xiàn)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凇对娊(jīng)》開創(chuàng)比、興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庇稚H~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后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yōu)榭蔹S,這與士“信誓旦旦”變?yōu)椤笆抠E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xiàn)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fā)讀者聯(lián)想,增強意蘊,產(chǎn)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shù)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也暗示了女子容顏由嬌美潤澤到憔悴衰老的變化;桑葉是農(nóng)村常見的樹木,用桑葉作比,非常符合女主人公勞動婦女的身份,同時也暗示了女子的勤勞。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shù)魅力。

        2.《采薇》前三章與我們初中學過的《關(guān)雎》和《蒹葭》的手法相似,結(jié)合詩句,說說這種手法有什么特點。這種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重章疊句:“章,音樂名稱。‘樂竟為一章’,即樂曲奏一遍為一章。《詩經(jīng)》中的詩是合樂歌唱的,所以每一篇詩都分若干章,猶如今天歌詞的分段。章與章往往句型重復,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guān)鍵處更換個別字。這一章法叫作重章疊句!笔褂弥卣炉B句的手法,一是使得抒發(fā)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遞進,一是突出了主題。這首詩的前三節(jié)在章法上就是采用重章疊句。反復表達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的心情。內(nèi)容上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流逝,時序更替,而人物內(nèi)心的焦慮、痛苦也隨之加重,從而突出了主題。音節(jié)和結(jié)構(gòu)上造成了回環(huán)往復的效果,再加上疊音詞,一唱三嘆,音節(jié)和諧,體現(xiàn)了詩歌的音樂美。

        五、課堂探究

        1.《氓》是如何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的?

        【思路點撥】

        此問題涉及到同學們把握文學形象的能力。探究時,可從三方面入手:①從敘事角度入手;②從塑造的人物性格層面入手;③從《詩經(jīng)》“六義”中的賦、比、興等手法入手。

        【明確】

        (1)在敘事中呈現(xiàn)性格。本詩情節(jié)完整,層次分明:第一節(jié)寫訂婚,第二節(jié)寫結(jié)婚,第三節(jié)寫所得教訓,第四節(jié)寫被遺棄,第五節(jié)寫受虐待,第六節(jié)寫與男子決絕。全詩大體按照事件的發(fā)展順序,采取概括敘述與細節(jié)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融敘事、抒情、議論于一體,這對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影響。

        (2)在摹寫人物性格層面完善形象。戀愛時,女主人公熱情、溫柔,對美好生活充滿了憧憬和渴望;男子此時則是心急主動地追求。結(jié)婚后,經(jīng)過婚姻生活的考驗,女子更是勤勞,任勞任怨;而男子則好逸惡勞,不念舊情;樽兒,女子一反常態(tài),決然分手,表現(xiàn)了自己的堅強和勇敢,也更顯示了男子背信棄義、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的本性。故事完整,人物形象豐滿。

        (3)從塑造人物形象方法著眼,特別是賦比興手法的應用。如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比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也指兩人戀愛時情深意濃;以桑葉枯黃隕落的自然情狀比喻女子年老色衰之情狀,也指男子變心感情枯竭。由桑葉引發(fā)對自己年長色衰、慘遭遺棄的敘述,這是“興”。整體看又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2.分析對比手法在《氓》中的運用。

        【思路點撥】

        此問題涉及到詩歌鑒賞中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探究時,同學們可立足于人物的“行為”“情態(tài)”“品質(zhì)”等方面,進行分類比較。

        【明確】

        (1)從文化視角體會風土人情,進行今昔對比,體會人物的特點。如“抱布貿(mào)絲”原始的物物交換,造成了人與人之間交流范圍的狹窄,尤其在愛情方面,少了寬泛的選擇范圍,使他和她上演了悲劇。她:溫柔體貼,情意綿綿,嫁為人婦,任勞任怨,遭受暴虐,失望決絕。他:喜請良媒,娶她為婦,感情變換,虐待其妻。

        (2)在敘事中運用對比,在故事發(fā)展中呈現(xiàn)對比。其中,有女主人公婚前與婚后的對比:婚前,“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這表明“我”作為一個純真、熱情的少女,對愛情和幸福充滿了渴望;楹,“于差女兮,無與士耽”,“靜言思之,躬自悼矣”,作為人妻,卻遭遺棄,既后悔又傷心。當初的渴望變成了失望,對比強烈。也有“氓”婚前與婚后的對比:婚前,“氓之蚩蚩”,對人一副笑嘻嘻的樣子;楹,“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心愿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就對妻子暴虐起來;榍盎楹螅腥魞扇。也有“我”與“氓’’對愛情態(tài)度的對比:“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女子對愛情態(tài)度專一,男子對愛情卻懷二心。這些對比,形象生動,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

        3、探究《采薇》中的主要意象“楊柳”。

        【思路點撥】

        探究時同學們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本詩借“采薇”而抒發(fā)戍邊士卒征戰(zhàn)辛苦、思鄉(xiāng)哀怨之情的具體語境;二是折柳習俗所蘊含的情感。

        【明確】

        首先,《采薇》抒發(fā)士卒遠戍的勞苦和哀怨之情,而詩中“楊柳”則成為“折柳贈別”與“折柳思遠”的文化元素的濫觴。因“柳”與“留”諧音,漢人“折柳贈別”,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于“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舍,不忍相別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欣欣向榮之感。因而“折柳贈別”又蘊含著“春常在”的祝愿。

        其次,柳樹有多方面的象征意義,古人賦予柳樹種種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在情理之中。其中像“楊柳依依”、“雨雪霏霏”等重言疊字的例子比較多,這樣反復吟詠,構(gòu)成了回環(huán)往復的音律,給人纏綿悱惻的美學效果。

        六、課堂總結(jié)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對中國文學的源頭——《詩經(jīng)》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學會了一些鑒賞古代詩歌的方法。一起領略了《詩經(jīng)》中的愛情詩、征役詩的無限韻味。當代作家王安憶說:“《詩經(jīng)》本身就是一條河流,一條文字的河。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我們永遠生活在《詩經(jīng)》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養(yǎng)。”課后我們大家更應該多讀一些《詩經(jīng)》中的作品加深理解進而加強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

        七、教后反思

        【知識鏈接】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先秦時代通稱為《詩》或舉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漢代尊崇儒家被奉為經(jīng)典,才稱為《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

        《詩經(jīng)》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板書)“風”指“十五國風”,屬于各地方的樂歌,即指當時十五國的詩歌作品,絕大部分是民間歌謠——課文所選的三首詩作均出自“風”;“雅”是周王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即王畿地區(qū))的樂歌,有“大雅”和“小雅”;“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有“周頌”、“魯頌”、“商頌”,基本上是貴族們的歌頌祝禱之辭。《詩經(jīng)》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jié)構(gòu)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shù)效果!对娊(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三

        種!百x”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鋪敘陳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gòu)成《詩經(jīng)》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对娊(jīng)》是中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在中國古代文學的長河中,現(xiàn)實主義的《詩經(jīng)》和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并稱“風騷”!对娊(jīng)》開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15

        【教學目標】

       。薄⒅R與能力:

       、帕私庠娊(jīng)的句式、體制、手法等常識及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茝臄⑹龅慕嵌热胧,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體驗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桥囵B(yǎng)學生自主學習,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病⑦^程與方法:

        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尋找、發(fā)現(xiàn)、感悟。

       。场⑶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

        體驗女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體察詩歌對個人追求與命運的思考。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思考人物命運。

       。、難點:

        解讀、思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背景資料】

        《詩經(jīng)》簡介: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先秦時代通稱為《詩》或舉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漢代尊崇儒家被奉為經(jīng)典,才稱為《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

        2、《詩經(jīng)》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板書)“風”指“十五國風”,屬于各地方的樂歌,即指當時15國的`詩歌作品,絕大部分是民間歌謠──課文所選的三首詩作均出自“風”;“雅”是周王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即王畿地區(qū))的樂歌,有“大雅”和“小雅”;“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有“周頌”、“魯頌”、“商頌”,基本上是貴族們的歌頌祝禱之辭。

       。、《詩經(jīng)》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jié)構(gòu)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shù)效果。

       。础ⅰ对娊(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三種!百x”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鋪敘陳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gòu)成《詩經(jīng)》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

       。、《詩經(jīng)》是中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在中國古代文學的長河中,現(xiàn)實主義的《詩經(jīng)》和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并稱“風騷”!对娊(jīng)》開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通過注釋一,介紹詩經(jīng)的相關(guān)知識。完成下面填空。

        《詩經(jīng)》是我國的詩歌總集,又稱《》和《》,搜集了從公元前世紀到世紀的詩歌,《詩經(jīng)》的“六義”是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面對日月星辰,面對山川草木;面對家園和土地,面對人際和生活。每一個人都會有一段酸甜苦辣的心路歷程,一旦這樣的心路被記錄,即使多么平凡,即使經(jīng)歷幾千年,當我們重讀它,也許依然讓人心潮澎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衛(wèi)風·氓》,去體驗一個平凡的女主人公的那段人生追求的心路之旅。

        二、感受課文

       。、在預習的基礎上重新感知,學生齊讀課文。

        2、在感知的條件下,理解詩歌內(nèi)容,讓學生說課文大意。

        3、整合內(nèi)容:

        ⑴要求學生找出一行詩句,概括本節(jié)詩的內(nèi)容。

        第一節(jié)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第二節(jié)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第三節(jié)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第四節(jié)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第五節(jié)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節(jié)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⑵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每節(jié)的內(nèi)容:

        例如:

        第一節(jié)許婚

        第二節(jié)迎娶

        第三節(jié)勸誡

        第四節(jié)控訴

        第五節(jié)傷自反省

        第六節(jié)決絕

        三、對話作品

       。、教師切入:

        本文以女主人公為線索,以第一人稱敘說自己的一段人生經(jīng)歷,作為悲劇的弱者的她,我想在我們富有同情心的同學們中,必將激起一番感想,F(xiàn)在,老師要問的是,什么造成女主人公的這種命運,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學生討論、準備、發(fā)言:

       。、在交流對話中,教師可視情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作品內(nèi)涵。如:

       、抛凡炫魅斯臍v程(要學生結(jié)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⑵追察男主人公的行為目的(要學生結(jié)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菑呐魅斯非罄硐氲男袨椋ㄒ獙W生結(jié)合具體的詩句),思考行為對命運影響。

       、葟男愿竦慕嵌龋ㄒ獙W生結(jié)合具體的詩句),思考人的命運。

       、蓮淖杂蓱賽、自由婚姻的角度(要學生結(jié)合具體的詩句),思考人的命運結(jié)局。

       、蕪呐魅斯R人的角度(要學生結(jié)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藦娜菝驳慕嵌龋ㄒ獙W生結(jié)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容貌對人的影響。

       、虖慕(jīng)濟變化對女性的影響,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ㄔ谒伎既说拿\,同時可引導學生適當聯(lián)系生活、歷史等相關(guān)內(nèi)容)

        四、總結(jié)課堂,布置作業(yè)

        (略)。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相關(guān)文章:

      不虛此行作文11-13

      初中的作文12-28

      初中的作文10-07

      初中生活初中作文10-18

      多彩的初中生活初中作文09-25

      快樂的初中生活初中作文10-03

      我的初中生活初中作文10-07

      初中生活剪影初中作文10-07

      家庭_初中記敘文_初中作文10-26

      初中釣魚作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