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的讀后感
讀《三國演義》有感的讀后感1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名著之一,是膾炙人口的歷史名篇,是文學(xué)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今年寒假,我讀了小說家羅貫中的大作———《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構(gòu)思宏偉,手法多樣,能使我們對古代文化有了很深的了解。讓讀者讀起來蕩氣回腸、驚心動魄、感人肺腑,給讀者帶來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體驗。
《三國演義》刻劃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如:氣量狹獈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guān)羽、納賢的劉備、聰明的孔明等等。無不個極其態(tài),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了解。人物描寫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故事精彩無比,讓人百看不厭。
如:《古城兄弟會》《子龍取桂陽》《馬超反西涼》《草船借箭》等等,其中《草船借箭》讓我印象最深。記得那時候,大霧茫茫,天下著傾盆大雨,軍士們擂鼓吶喊,曹操以為有人進攻,變派了1千多名弓箭手朝船射箭,箭像下雨一樣扎在草把子上。他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借到了十萬之箭!我心想:“諸葛亮足智多謀和他平時博覽群書、留心世事、善于觀察是分不開的。他寬宏大量,明知周瑜要害他,卻處事不亂,圓滿完成任務(wù),令周瑜無話可說。
這個故事主要講曹操不冷靜,才會上了諸葛亮的當,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保持鎮(zhèn)定,只有擁有冷靜頭腦,才能最
在關(guān)鍵時刻,作出最恰當最明智的選擇,想出最有效的方法。打籃球時,0比5的落后情況下,這時,我要冷靜,不要沖動,要發(fā)現(xiàn)對手的落點,主動出擊,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勝利。只有這樣子,我們才能全面發(fā)展,長大后為社會做貢獻,幫祖國出一份力。
讀《三國演義》有感的讀后感2
《三國演義》是我百看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著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的時候,看的是連環(huán)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傳奇故事,桃園三結(jié)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zhàn)……..我還明白了個俗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肚子里唱空城計” 的含義……。
在中低年紀,我看的是青少年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著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人物:足智多磨的諸葛亮,忠膽俠義的關(guān)羽,粗中有細的張飛,陰險狡詐的曹操……
在小學(xué)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經(jīng)是一本包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儒巨作。對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空城計中顯示了他的非凡才智?伤膊⒎巧裣,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dǎo)致丟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zhèn)。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也會犯錯,何況我呢,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著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最喜歡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坂橋單騎救主,家人總說有時候就像個張飛,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只可惜關(guān)羽一死,他便失去理智,不務(wù)正業(yè)?梢娪鲆姳瘋⑼纯、氣憤的事情時,應(yīng)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tài)度去戰(zhàn)勝它。
隨著我的成長,每次研究《三國演義》都有不同的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讀《三國演義》有感的讀后感3
這個假期,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把《三國演義》又看了一遍。這本書主要講了魏、蜀、吳的百年政治斗爭、思想斗爭、武力斗爭等千余件事。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他把這篇《三國演義》寫的淋漓盡致,如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的胸懷狹窄、忌才好勝,諸葛亮的料敵如神、指揮若定等。
《三國演義》寫的是歷史,他用文學(xué)題材寫出了前后九十七年的中國歷史。規(guī)模宏大,氣象宏偉。其他小說都望塵莫及,這也是其他小說無法比擬的。 我讀了《三國演義》后,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文中的關(guān)羽(又名關(guān)云長)很了不起,他身高九尺,胸前長須飄飄,臉色好像紅棗一樣,一雙單鳳眼,兩條臥蠶眉,相貌非常威武、雄偉。我最佩服他的堅強,因為,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用小刀劃開肉,把骨頭上的毒一刀一刀的刮下來,雖然這個手術(shù)會使病人非常痛苦,但是,他依然一邊強忍住疼痛,一邊專心致志的和謀士下圍棋。雖然關(guān)羽在麥城一戰(zhàn)中身餡埋伏,被魏吳聯(lián)軍殺了,但關(guān)羽忠義兩全英雄形象依舊長存在我的心中。
俗話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如今《三國演義》我已經(jīng)看了五、六遍了。里面的故事我也能講出一大半了,但里面的思想我還不能理解,今后,我一定要把這本《三國演義》讀通、讀懂,理解里面的每一句話。因為《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文學(xué)的四大名著之一,具有很高的地位。我一定好好努力,理解其中的精髓,在今后的學(xué)習(xí)和工作中,較好的加以運用,使老祖宗們留下的文獻在新的世紀起到新的作用。
讀《三國演義》有感的讀后感4
今天,我第四次合上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是一本流芳數(shù)百年的好書,是元末明初大文學(xué)家羅貫中的著作。我對這本書百看不厭,因為我很喜愛書中的蜀國丞相諸葛孔明,他胸藏戰(zhàn)將,腹有奇兵。有一副對聯(lián)概括了他一生的功績:“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水攻”。他還創(chuàng)造了木牛流馬、連環(huán)弓弩,八陣圖。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風(fēng)亮節(jié),讓我由衷地欽佩。
對《三國演義》這本經(jīng)典書籍褒揚的聲音固然是一大片,但不和諧的聲音也有很多,有人說《三國演義》是一個撕碎的藝術(shù),寫的是魏、蜀、吳三國對峙鼎立,而結(jié)果他們都舉白旗而降,這個可歌可泣的`故事竟用一個悲劇結(jié)尾,這不是太可惜了?我覺得這些對《三國演義》不和諧的聲音跟兩個故事有關(guān)。
故事一,赤壁之戰(zhàn)。曹操親征劉表,劉表勢單力薄,獻城而降。但曹操貪得無厭,率荊州降兵和從北方帶來的兵力共八十三萬,欲殺劉備和孫權(quán),奪江東,統(tǒng)一天下。因為北方人雖擅長于陸戰(zhàn),卻不識水戰(zhàn),闞澤獻詐降書,黃蓋詐降,龐統(tǒng)巧用連環(huán)計,火燒連環(huán)船,再加上瘟疫盛行,最后曹操的八十三萬大軍只剩下二十七人逃了回來,通過這一仗,曹魏再也不能圖天下,爭天下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貪得無厭。
故事二,猇亭之戰(zhàn)。在這個戰(zhàn)爭之前,蜀國文有臥龍、鳳雛、法正,武有五虎、魏延、張苞、關(guān)興,可謂兵多將廣,糧草充足。219年,東吳派大將陸遜和呂蒙取荊州,殺關(guān)羽。劉備與張飛大怒,在221年,劉備親自統(tǒng)領(lǐng)精兵七十五萬,派黃忠、關(guān)興、張苞、張飛等大將殺入東吳?墒,東吳大將陸遜火燒連營,七十五萬精兵死于這場戰(zhàn)爭,張飛被部將張達、范疆所殺,黃忠被箭雨所射傷,后來也病亡。蜀國經(jīng)過這場戰(zhàn)爭造成兵力不強,再也不能爭天下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忍一時,風(fēng)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誰說《三國演義》是悲劇,是撕碎的藝術(shù)?我認為《三國演義》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值得大家反復(fù)研讀,我還要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仔細理會其中的深刻道理。 聯(lián)系地址:湖南省祁陽縣龔家坪鎮(zhèn)大坪鋪完小 龍小林 收
【讀《三國演義》有感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讀《三國演義》有感[經(jīng)典]02-15
讀《三國演義》有感【經(jīng)典】08-25
讀《三國演義》有感06-21
讀《三國演義》有感10-06
《讀三國演義》有感10-07
讀《三國演義》有感05-12
讀三國演義有感11-30
讀三國演義有感10-06
讀三國演義有感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