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guī)范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學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學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zhì)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同學估量物體的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克和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
教學準備:
天平、彈簧秤、小蝸牛、鹽、多媒體課件等。
教材分析:
同學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zhì)量問題,但質(zhì)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讓同學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讓同學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以增加同學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協(xié)助同學形成質(zhì)量觀念;又通過計算、稱同一物體而得出的兩種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學的猜測得到驗證,很具體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在整個新知識的教學中,同學始終懷著豐滿的熱情,積極地去探索、去體驗,主動地建構(gòu)知識。
教學過程:
。ㄒ唬┰谏钋榫持刑骄
師:前幾天,同學們隨家長去超市購買了一些物品,還收集調(diào)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質(zhì)量,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
生1:我媽媽買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買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腸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體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葉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師:同學們說了那么多,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1:有的后面帶“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較輕的都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克和千克”。
師:要知道我們購買物品的輕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稱。
師,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幾種常用的秤(多媒體課件展示)。
師;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這些秤?
生1:在超市買東西用過電子秤。
生2;我跟媽媽買菜時,見過桿秤、盤子秤。
生3:我舅舅賣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爺賣藥材用的'是天平。
師:同學們見識真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天平”(介紹天平的組成和用法)
。ǘ┰诨顒又畜w驗感悟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齊聲說:一只小蝸牛。
師: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同學臉上洋溢著喜悅,齊聲說想)
師:那么我們選什么秤來稱呢?
生:天平。
。ń處熓痉恫僮鳎瑢W紛紛下位圍觀)
師:瞧!游碼的左端停在刻度幾?
生:l。
師:對!這只蝸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請你們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幣有多重?(同學興趣很高,紛紛掂量、猜想)
生1:1克。
生2:2克。
師:到底是幾克呢?請各小組稱一稱,看看誰估量的最準。
同學操作活動,稍后,就有同學“耶!我們猜對了!重1克”。
師: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我們一起來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質(zhì)量,你有什么感受?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好輕喲!
師:1克真的是好輕。大自然中象這樣輕的物體還有很多呢,你能說出生活中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
生l:一小塊橡皮。
生2:2粒黃豆。
生3:1個扣子。
生4:1個小發(fā)卡。
生5:兩塊石子。
生6馬上站起來補充說:必需是小石子,大石子1個就夠了。
師:同學們真棒!舉了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請同學們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稱一稱。(假如多一點或少一點,請你取整數(shù))(學們紛紛稱方便面、數(shù)學書、文具盒……)
(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
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一袋鹽,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們一看質(zhì)量標注: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
生:1000克。(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000克重的鹽。(同學掂量)
師:假如我們再來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合適嗎?
生:不行!重了。
師:今天我們還帶來了彈簧秤,誰知道彈簧秤的用法?
。ㄍ瑢W介紹)
師:來!放進方便袋里稱一稱,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書)
師:還是這兩袋鹽,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同學們紛紛站起來,異口同聲地說:1000克等于1千克。
師:對!也就是說1000個1克就是1千克。
師:你能從你的資料袋里稱出1千克重的物品嗎?請各小組同學互相合作。(有的稱,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換物品)
師:大家真棒!請你先掂一掂自身小組稱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別的重1千克的物品。(同學相互傳送,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師:掂過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點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時間長了胳膊有點酸。
生3:他們大小不一樣,都是一樣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師:為什么呀?
生4:輕的東西就多一些,重的東西就少一些。
師:你分析的很有道理,(豎大拇指)。
師:請各小組同學拿身的書包、凳子,先估計一下有多重,再來稱一稱。(小組活動,并記錄下估計的重量和稱出的重量。)
(四)在實踐活動中鞏固應用
1.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88頁第一題。
2.出示健康秤,同學們排隊稱一稱,并記錄下自身的體重。
。ㄎ澹┙虒W:說一說你在這一節(jié)課中有什么收獲。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篇2
。ㄒ唬┙虒W目標:
1、結(jié)合具體生活情景,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實際質(zhì)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質(zhì)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間的換算。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
4、在建立質(zhì)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測物體質(zhì)量的意識。
。ǘ┙虒W重點:
建立千克和克的質(zhì)量觀念,掌握1千克=1000克。
(三)教學難點:
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表示物體的輕重。
。ㄋ模┙虒W準備:
課件、臺秤、天平、2分硬幣、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彈簧秤等。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戲:背一背。
指一名同學分別背起一胖一瘦兩位學生。
2、匯報調(diào)查情況。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凈含量。
3、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千克克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常見的秤。
(1)說一說。
你認識哪些秤。
(2)認一認。
課件出示幾種秤,介紹彈簧秤的用法。
認識幾種常見的`秤。
2、認識千克,感受1千克
(1)猜一猜。
猜老師講桌上的物品誰輕誰重。
(2)稱一稱,掂一掂。
每組領取一袋物品稱一稱,用手掂一掂,談感受。
(3)說一說。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計同學的體重并驗證。
。5)稱一稱。
稱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3、認識克,感受1克。
(1)稱一稱,掂一掂。
教師用天平稱出10個2分硬幣,引出1個2分硬幣重1克,學生用手掂一掂,談感受。
(2)比一比。
兩手分別掂量1克和1千克,比較談感受。
。3)找一找,說一說。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
先猜再看。
4、了解千克和克的關系。
。1)算一算,稱一稱,想一想。
思考:1袋味精是100克,10袋是多少呢?
。2)討論、總結(jié)。
討論:千克和克有什么關系。
板書:1000克=1千克
。3)擴充。
2千克是多少克?5千克、8千克呢?
三、理解延伸
課件出示:
1、想一想。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膯挝幻Q。
3、找錯誤。
課件出示小明日記。找出錯誤并糾正。
四、全課小結(jié)
談收獲與感受。
五、課后延伸
實踐活動:做媽媽的小幫手。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篇3
本單元教育目標是: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感知1千克和1克的質(zhì)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稱量物體質(zhì)量的方法,會選擇適當?shù)膯挝槐硎境R娢锲返馁|(zhì)量。培養(yǎng)估計的意識。
3.在測量、比較物品質(zhì)量的過程中進行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jié)果。
4.對身邊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有趣的比較活動,并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課教學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事物經(jīng)歷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的過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2.掌握用秤稱物品質(zhì)量的方法,會選擇適當?shù)膯挝槐硎境R娢锲返馁|(zhì)量,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測量和解決身邊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質(zhì)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準備:
以克為單位的電子秤一臺,以千克為單位的臺秤一臺,西瓜一個(整千克的),蘋果一個,鹽兩袋,西紅柿每組1千克,糖每組1千克,硬幣1個。
一、認識千克和克
。ㄒ唬┥盍私
1、你調(diào)查了哪些物品的'質(zhì)量?(指名回答)
2、老師也調(diào)查了一些。(展示)
3、指導:我們調(diào)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質(zhì)量單位。國際上用g來表示克,用kg來表示千克。
。ǘ┱J識秤
1、說一說:拿出西瓜和梨?誰輕誰重?(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
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們用什么來稱它們的質(zhì)量?你們在哪見過什么樣的秤。(指名回答)
3、認識各種秤(課件展示)
。ǘ┓Q西瓜和蘋果
1、(出示以克為單位的電子秤一臺,以千克為單位的臺秤一臺)這是什么秤?猜一猜西瓜大約有多重?蘋果有多重?
2、放在天平中稱出西瓜和蘋果質(zhì)量。(重點指導怎樣看臺秤)
西瓜有多重?你們同意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蘋果有多重?你們同意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秤食鹽(認識1千克等于1000克)
1、拿出一包500克的食鹽,先看看上面的標示的質(zhì)量,然后稱一稱。(在克單位的秤上)
2、拿出兩包來,先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再稱一稱。(在克單位的秤上)
3、再放到千克單位的秤上,這兩個數(shù)有什么關系?使學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三、稱土豆(或西紅柿)
1、每人拿出一個2分硬幣,掂一-掂,告訴學生大約有一克,(或稱量)
2、拿出土豆,掂一掂(學生輪流掂)
3、估計有多重?拿一袋食鹽(硬幣)比較一下,估計有多重?(在教學時學生估計有500克時我的處理粗,應拿1袋食鹽讓學生比一比)
4、稱一稱1個土豆。體驗形成
5、教師稱出1千克土豆,猜猜有多少?數(shù)一數(shù)。(體驗1千克大概是幾個土豆?)
7、學生稱出一千克的土豆(學生小組秤)。
8、讓學生先估計一下有多少個?你是怎樣想的?
9、實際數(shù)一數(shù)?
10、放在結(jié)實的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ǜ惺1克——估計——感受土豆幾克)——體驗1千克大概是幾個土豆?——體驗千克)
四、稱水果糖
1、學生拿出水果糖,估計有多少克?(疑問:還有必要嗎?)
2、稱出1千克的水果糖(學生小組秤)
3、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4、估計有多少塊?
5、數(shù)一數(shù)
五:小結(jié):
在剛才的活動中,我們有什么收獲?
六:考考大家:
練習1:認秤
練習2:選擇合適的單位(說說填的理由)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質(zhì)量觀念。
2、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zhì)量的方法,能夠根據(jù)物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zhì)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計出一些物品大約有多重。
教學構(gòu)想:
教學時,教師可從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認識質(zhì)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zhì)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1克、1千克大約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觀念。
教具準備:
教學時,教師要準備一個2分硬幣,一些大豆、圖釘、乒乓球等實物,或其他能表現(xiàn)1克有多重的實物。同時還應要求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2分硬幣及一些到商場里購買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見的秤。
教與學的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輕重
1、情境導入,看一看。
程序:同學們你們都到過商場買東西吧?那你們都喜歡到商場買些什么呢?老師這有幾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輕一些嗎?
2、聯(lián)系實際,掂一掂。
說話:請你拿出你到商店購買的商品。如:一袋紅棗、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較一下自己所買的商品和小組同學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輕。讓學生選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輕的物品。
二、新課教學,認識質(zhì)量
1、認識秤。
提問:怎樣才能更準確的對這些商品的重量進行比較呢?你們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嗎?引導出用秤稱一稱的方法)
提問:你們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嗎?
讓學生把提前準備好的各種秤的資料讀一讀,介紹一下它們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師總結(jié):展示課件中的秤。
。酆單觯簩W生要想獲得關于秤方面的知識,必須查閱很多學習資料。這也是引導學生課外學習的很好方法。]
2、認識千克
。1)猜一猜。
提問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圖釘)猜一猜你認為哪一包重?(學生間產(chǎn)生爭論)
。2)稱一稱。
說話:同學們都產(chǎn)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稱稱看吧。
學生動手稱,并互相交流稱后的結(jié)果。
(3)感受1千克。
說話:這幾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來只憑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斷出它們的重量,應該用秤稱一稱。
學生在通過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驗證結(jié)論。
(4)感受幾千克。
學生分小組秤一下所帶商品的準確重量。并指名請演示秤重量的過程。一開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讓學生直觀感受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類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讓學生通過“在玩中學”掌握基本知識。
。5)動手操作
稱出1千克大米,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稱出1千克雞蛋,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數(shù)數(shù)有多少個。
說一說書上37頁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題說出電梯或卡車的載重量,一方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幾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數(shù)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時為今后學習“噸”打下基礎。
3、認識重量單位“克”。
。1)稱一稱。
a、用臺秤稱一枚2分硬幣。
b、用臺秤稱1塊橡皮。
c、質(zhì)疑: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認一認。
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qū)W生出示砝碼。教師向?qū)W生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學生動手稱出10克黃豆有多重。1個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讓學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感受“克”。小組同學通過掂鵝毛和塑料尺進行比較,進一步體會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觀念。
練習:稱一稱鉛筆盒里的學習用具的重量。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08-26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14篇09-08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設計04-02
認識克和千克教學反思02-23
《認識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04-16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反思02-13
克千克噸的認識教案09-11
《千克的初步認識》教案08-25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設計7篇04-05